尹祖教導:你是否必須念誦佛陀,直到你的心不受干擾才能死去?

發布 文化 2024-05-22
5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阿彌陀佛經》是這麼說的。 然而,我們看到很多人不費吹灰之力就去世了! 這是怎麼回事?

    老師講課時說,這些人見到阿彌陀佛,得到佛陀的加持,立刻就不受打擾了,於是轉生到極樂世界。

    然而,我們念誦佛陀,想活在極樂世界裡,卻迫不及待地等到生命的盡頭得到佛陀的加持! 因為,很多人臨終時,冤枉債主來阻撓,他們昏迷不醒,無法念佛,阿彌陀佛沒有辦法加持他,所以他只能進行六次輪迴。 因此,當乙個念佛的人身體健康時,他應該多念佛,以證明他的心沒有被打擾,這樣才能確保他的死亡!

    否則,死亡的事情只能是幸運的。 山道大師說:“求法是上,中才得。 我們念誦佛法修行時,要把標準定高一點,最好是希望自己能“理性、不受干擾”。

    即使你一輩子都做不到,你仍然可以獲得第二名。 否則標準太低了,連功夫片都不要求,光是靠佛力的加持,就很有可能耽誤到生命的盡頭!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三卷,一捲重複何熙景的《居士書》)。

    正如他所說,打理林業事務,不能專修,一心一意恐怕難得。 那些沒有去世或難以實現願望的人。 要知道菩薩走在路上,利益是第一位的。

    淨土的方法以信仰為指導。 如果你有真正的信仰和殷切的願望,即使你沒有獲得一顆心,你也可以死去。 沒有真正的信仰和殷切的願望,即使你獲得了一顆心,也很難死去。

    如果宗門的人念佛,不談自己的信仰,他們仍然自力更生,難以獲得佛陀的力量。 與對方沒有感覺,佛陀很難回應,這件作品極其重要,所以它被打破了。 但他願意用光和力量去做上述事情。

    它對應於觀想經典的清淨業力和佛陀的初衷。 毫無疑問,死亡是罕見的。 (三卷,兩卷,王成忠的居士書)。

    你有妄想,你如此焦慮,以至於你的心不受干擾,而這種心是魔鬼主義的基礎。 因此,光被稱為淨土法門,重點是信仰。 如果願望是真誠的,即使你沒有一顆心,你仍然可以死去。

    如果你沒有信仰,即使你有一顆心,你也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生死。 因此,不要讓你從同心的渴望中汲取靈感。 有了妄想,你就充滿了妄想,一求一心,規矩是惡魔。

    你不可察覺光,所以你要說你要隨便。 那些在他們面前隨便的人,絕不是相信真實願望的人。 使信仰和願望是真誠的,永遠不會一概而論和隨意,沒有人會死。

    理性沒有障礙,因為你把不合理當成理由,你有自己產生的障礙,誰才是最重要的? “(三版《廣西復溫》第三卷,巨石書8)。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問題:念佛不受干擾是什麼意思?

    盛巖尊者答:一心不碎不亂 這句話出自《阿彌陀經》,《傳承經》中也有說:一處控制心,不做任何事。

    不受干擾意味著它屬於修行方法之一,它也被稱為念佛的三摩地,或船的三摩地,或一行三摩地。 在《華嚴經》第46卷《入法界》的晉譯本中,有21種念佛三摩地; 《阿彌陀經》說,一天甚至七天,只要持有阿秦正三葉佛的名號,就可以不受干擾,死後,就會轉生到極樂世界。

    一顆心對分散的心說。 如果一方面口念佛名,另一方面心中有各種妄想,念佛是散心; 若念佛與心口一致,沒有混沌妄想,只有佛名,而念自己不念,這就與《冷嚴經》所說的“清淨念相符”相一致。

    根據明代大師連池的《阿彌陀佛經六元》記載,一心可分為一心一意。 所謂“一心”,就是心無心念,心口對應,心是佛名。 知道你在念佛,意味著你可以達到禪宗所謂的“功夫片”的水平。

    更深入,是三摩地或決心的層次,即覺悟前的忘我。

    所謂“理性一心”,就是對應於道理,見阿彌陀佛的模樣,彌陀就是自性,西不偏方寸,即佛的自性,唯心淨土的境界是存在的。 事物的心屬於禪定和禪定的層次,而理智的心是禪定和覺悟的層次,是禪定和清淨雙重修煉的結果。 從淨土念佛開始,達到三摩地和解脫的目的。

    “一心一意”一詞應指一心一意。 念佛時,心依附於佛名,口中持佛名,聽見聲音,心無二用,即心為一,死後可以圓寂。

    盛炎法師的《學佛的疑惑》。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問:我們很努力地念佛,整天不忘一句阿彌陀佛,但是當我們看到自己不停地想煩惱時,我們能不能擺脫生死輪迴?

    道安尊者回答說:我們修持淨土法門的時候,哪怕是看到一絲一毫的思慮和憂慮,只要你心存誠意,你仍然可以轉生到西方,永遠擺脫生死輪迴的痛苦,這就是修煉淨土法門的特別之處。

    問:那麼,在西方的哪個地方,沒有停止思考佛陀煩惱的佛陀會轉生呢? 什麼樣的味道?

    道安尊者回答說:心無虛,生在極樂世界的人,是同居的。 同居分為三代九品,三代上、中、下三代,每代分為三個檔次,共九種產品。

    這三代九品,就看你是念佛功夫,還是散去,還是決定。 什麼是分散的? 什麼是確定性?

    如果誦佛時仍有妄想,則稱為驅散,如果沒有妄想,則稱為決心。 如果你念誦佛心而不散,有定力,你就能生入同居之地的上三德。 若念佛是固定的、散的,也就是說,它不能固定,但又不常散,可以生入同居三性。

    生出三類老鑰匙產品的人,念佛時多分心,專注力較差。 這樣一來,就有了三代九品,沒有破念者,就生活在同乙個地,是大多數念佛者的發源地。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培育純業,以白真信

    基於意願。 能夠閱讀它而不會混亂是非常好的。 你一定不能保持你的心得不到,如果你回答,你就無法生出心。

    如果你總是想著它,你可以做到。 如果不是這樣,那麼不會出生的心就不會與佛陀對應。 三卷,一捲重複何熙景的《居士書》)。

    正如他所說,打理林業事務,不能專修,一心一意恐怕難得。 那些沒有去世或難以實現願望的人。 要知道菩薩走在路上,利益是第一位的。

    淨土的方法以信仰為指導。 如果你有真正的信仰和殷切的願望,即使你沒有獲得一顆心,你也可以死去。 沒有真正的信仰和殷切的願望,即使你獲得了一顆心,也很難死去。

    如果宗門的人念佛,不談自己的信仰,他們仍然自力更生,難以獲得佛陀的力量。 與對方沒有感覺,佛陀很難回應,這件作品極其重要,所以它被打破了。 但他願意用光和力量去做上述事情。

    它對應於觀想經典的清淨業力和佛陀的初衷。 毫無疑問,死亡是罕見的。 (三卷,兩卷,王成忠的居士書)。

    念誦佛陀的人應該發願,持有佛陀的名號,並希望出生在西方。 那些不相信願望的人是沒有用的。 只要你被說服,你就不必分心。

    他們都可以依靠佛陀的力量在西方領導和轉世。 如果你使人開悟並念誦佛陀,你將能夠得到佛陀的引導,你的品味會更高。 (第3卷,第4卷:世界佛教居士林釋迦牟尼在聖誕節用法語演講)。

相關回答
3個回答2024-05-22

《阿彌陀佛經》是這麼說的。 然而,我們看到很多人不費吹灰之力就去世了! 這是怎麼回事?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