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定,中國海洋地質學之父

發布 教育 2024-05-07
2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劉廣定先生1929年出生於乙個書香世家,中學畢業後在北京完成學業,因為他感受到了二戰原子彈的威力,1947年申請大學時,他想學物理,希望實現自己學原子能的夢想。 這一年,劉廣定同時考入北京師範大學體育系和山東大學物理系。 然而,最終,他選擇了山東大學物理系。

    可是,到了山東後,他卻深感鬱悶,覺得這裡的政治氣氛不好,學習的氣氛很差。 不到一年,他回到北京重新進入大學,並成功獲得北京大學物理系的獎學金。

    劉廣定與石油的不解之緣,始於兩位石油行業前輩的一次心與心的夜談。 那是1951年7月,譚承澤先生帶領劉廣定等9名學生離開北京,去延長實習期。 說是實習,實則是黨組織安排的。

    當時的系主任饒玉泰,是著名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生前帶來的博士。 作為系主任,饒博士擔心他的學生的未來,因為當時要想在理論物理學上取得成功,他們必須繼續在國外學習是不現實的。 此時,為了打造中國石油工業新產業,地質礦產部、燃料工業部正在焦急地從北京大學招收人才。

    於是,就有了這個特別的實習活動。

    到達陝北銅川後,劉廣定和同學們見到了兩位地質學家,陳本和王尚文。 陳本和***同學,1938年左右畢業於清華大學地質系,王尚文和陳本同班,他們都是中國石油地質領域的開拓者。 在銅川石朗寺逗留期間,有一天晚飯後,陳本先生主動與同學們交談。

    他向同學們介紹了自己的工作經驗和體會,季曉年希望同學們投身祖國石油建設。 陳本說:“乙個國家要發展,就離不開石油,石油不掌握在國家手中,國家就不能強大,不能發展。 多少年過去了,劉廣定對這句話記憶猶新。

    正是這通宵燭光談話,啟發了劉廣定對地質的認識,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 他說,愛國就是報效國家,但報效國的很多問題,是原子彈無法解決的,石油關係到國家的經濟命脈,更實際。 於是,在接下來的職業生涯中,先生與石油結下了不解之緣。

    暑期實習結束後回到北大後,學校邀請了中國地球物理學界三位資深人士之一的翁文波先生來講課。 當時學校請劉老師做翁老師的助教,翁老師白天講課,晚上劉老師講大講,重複一遍。 教學也使他的地球物理基礎更深,與石油的關係更緊密。

    1952年,大學畢業後,劉廣定來到中國地質大學,與另外兩位老師一起創辦了地球物理系,開始了長達12年的教學生涯,向石油前線輸送了一大批人才。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2018年8月7日下午18時,海洋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劉廣定院士逝世。

    1929年生於北京,祖籍山東蓬萊。 1952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後在北京地質研究所任教12年。 1958年,組建中國第一支海洋物探隊,並擔任組長。

    1964年任地質部海洋地質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室主任、海洋地質調查二大隊技術帶頭人、海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綜合研究組組長,1980年任地質礦產部海洋地質司副司長, 1989年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1993年當選為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3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劉廣定院士長期從事油氣勘探和中國構造研究。 出版《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東海地質與油氣勘探》等專著,涉及海洋地質、油氣勘探、地球物理等領域的廣泛問題。 近年來,他從地球物理領域開始研究“中國構造巨集觀網格”、“礦產資源地球物理”、“中國新生代前海洋殘餘盆地”等問題。

    發表文章80餘篇,翻譯著作34部,講義、報告、科普10卷。 “七五”期間主持國家科研專案“大型油氣田發現理論與方法研究”,“八五”期間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重大專案“陸相薄互層油藏地球物理研究”。

    1996年當選為“863”“海洋勘探與資源開發技術”專家組成員,2000年擔任“973”“疊加盆地”和“邊際海”兩個專案專家。 曾兩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中科院“朱克珍野外工作獎”、李思光科學榮譽獎、香港“何樑和利科技進步獎”、中國科學院技術進步特等獎。

相關回答
13個回答2024-05-07

作為海洋科學專家,讓我告訴你。 海洋科學是物理海洋。 它是用數學和物理方法研究海洋,例如洋流、波浪等。 >>>More

19個回答2024-05-07

就業很好。 這也和地區有很大關係,海洋生物有細分,就業情況因方向不同而差異很大,但總體來說還不錯,但不如工程和商業,我是說工資。

5個回答2024-05-07

關於2015年博士註冊時間等相關政策資訊,通知將通過學院研究生院官網公布。

2個回答2024-05-07

中國海洋工業成就:

40年來,我國形成了以海洋環境監測技術、海洋資源勘探開發技術、海洋通用工程技術為核心的海洋高新技術體系,包括20多個技術領域,海洋基礎研究涵蓋海洋各學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其中,“'向陽紅10號'大型遠洋科考船製造”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我國海岸帶及灘塗資源調查研究報告》等專案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蛟龍”號共完成安全高效潛水158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More

11個回答2024-05-07

pwd=bgqk 提取碼:bgqk 中國海洋大學資料|海達帖子欄上傳|動物生物學|植物生理學練習有機紙。 rar|有機化學 - 徐壽昌 - 練習答案。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