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鐵鏽是化學變化,後者是物理變化(PS:嚴格來說,前者也有物理變化),咀嚼食物是物理變化,後者是化學變化。
火柴破損是物理變化,後者是化學變化。
蠟燭被加熱熔化,這是一種化學變化。
2)結晶水滴是由大量水分子聚集而成,水分子中的氫、氧原子以一定角度排列。氧是由大量氧分子聚集而成的,這些氧分子由自身結合的氫原子組成。 氧氣由大量聚集的氧分子組成。
可以看出,不同種類的原子可以相互結合形成分子,同種類的原子也可以相互形成分子。
-
1.(1)鐵鏽的化學變化(生鏽,這是一種新物質),鐵受熱熔化的物理變化(吸熱液化)。
2)咀嚼食物的物理變化(只是形狀發生了變化,但本質沒有改變),消化食物的化學變化(與胃液發生化學反應分解)。
3)火柴中斷物理變化(形狀變化),火柴點燃化學變化(發生化學反應)。
4)熱熔化的物理變化(液化),燃燒中的化學變化(發生化學反應)。
2.水分子、氫原子、氧原子、氧分子、氫原子、氧分子。
-
1)鐵鏽是化學變化(新物質的形成),鐵熔化是物理變化(三態變化)。
2)咀嚼食物是一種物理變化(形態變化),消化食物是一種化學變化(消化中有很多反應)。
3)火柴是物理變化(形狀變化),火柴照明是化學變化(燃燒是化學變化)。
4)蠟燭熔化是物理變化(物質的三態變化),蠟燭燃燒是化學變化(燃燒是化學變化)。
2、(水分子)、(氫原子)和(氧原子)。 (氧分子),(氫原子)。 (氧分子)。
-
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
物理(啊,咀嚼的時候肯定有化學,但老師的考點不應該是那個)化學。
物理化學。
2.水分子 H 氫原子 o 氧原子 氧分子 H 氫原子。
-
1)鐵鏽是與鐵和氧氣發生的化學反應;鐵在加熱時會熔化,只是乙個物理過程,一種狀態的變化。
2)咀嚼食物,只是咬東西,是一種身體變化;在酶的參與下,消化東西是乙個化學過程。
3)破局、體能處理;匹配照明,化學工藝。
4)蠟燭經熱熔化,經過物理過程;蠟燭燃燒,化學過程。
2個水分子; h;o;o 原子; h 原子。
-
1)化學物理(2)化學物理(3)物理化學(4)物理化學。
2 水分子 氫原子和氧原子 氧分子 氫原子 氧分子。
-
水分子 氫原子 氧原子 氧分子 氫原子 氧分子。
-
因為如果木條的末端向上燃燒,燃燒散發出的熱量不能為下面的木條提供足夠的熱量,因此火焰下的木條溫度不容易達到燃點,因此很難繼續燃燒。
如果燃燒端朝下,燃燒產生的熱量會使木棍上端的加熱溫度公升高,溫度很容易達到燃點,木棍會繼續燃燒。 選我。
-
如果木條的燃燒端朝上,燃燒散發出的熱量會隨著熱空氣上公升,不能為下面的木條燃燒提供足夠的熱量,使火焰下的木條不易繼續燃燒,如果燃燒端垂直向下, 燃燒產生的熱量會使木條在上端的溫度公升高,很容易到達著火點,火焰的外焰部分也會直接加熱上端,木條會繼續燃燒。
-
前二十個元素,按順序以五個為一組記憶。 至於其他的,比如錳、鐵、銅、鋅、鋇,你可以隨課程一起來,沒有必要刻意背誦。 不要把化學看作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
-
DCO中的氧質量分數約為57%。
因為氣體混合物中氧氣的質量分數為55%。
因此,X氣體中的氧分數小於55%。
我選擇當溶質為固體或液體時,同一溶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公升高而增加。 除了 Ca(OH)2 隨著溫度的公升高而降低。 當溶質為氣體時,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公升高而降低。 >>>More
答案 A 解釋如下。
CO2 + 鈣(OH)2 = 碳酸鈣3 + H2O 產生白色沉澱 CaCO3 物質總量為 n(CaCO3)=,則 CO2 總量為 n(CO2)= >>>More
第乙個不會。
其次,設C的質量為A,在空氣中加熱時會發生兩次反應,C+O2=CO2,2Cu+O2=2Cuo,因為反應前後的質量沒有變化,所以反應中消耗的C的質量等於反應中消耗的O2的質量。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