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部洪水氾濫,北部乾旱。
雨帶在5、6月停留在長江下游,雨季開始。
然後它向北移動,然後向南撤退,直到它在10月左右離開我國。
這是由季風決定的。
如果某一年氣候異常,北方很可能會發生乾旱,南方可能會發生洪水。
當然,南方也有乾旱和北方洪澇的可能。
這是由控制我國高壓和低壓的力量平衡決定的。
-
我國水資源總量雖大,但人均水量並不豐富。 水資源具有區域分布不均、水土資源組合不均衡的特點。 分布集中於年內,年際變化大; 持續豐收和乾旱的年份更為突出; 這條河的沉積物淤積嚴重。 這些特點使我國易發生洪澇和乾旱,水資源供需矛盾,這也決定了我國開發利用水資源、改善河流的任務十分艱鉅。
-
季節分布不均的影響應該是旱澇交替,特別是在北方,春季乾旱嚴重,夏季和秋季容易發生洪澇。
-
我國年均水資源總量萬億立方公尺,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僅為2185立方公尺,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 3,其中黃河、淮河、海河流域等人均占有率更低。
水資源時間分布極不均勻,大部分地區年汛期4個月降水量佔年汛期的60-80%,易發生春旱夏澇。
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也非常不均衡,與我國人口、土地和經濟分布不匹配,北方地區人口佔47,耕地佔65,GDP佔45,但水資源僅佔19。
-
我國水資源的季節性分布特點是夏秋季節較多,冬春季節較少
中國地處太平天國東部,受海陸熱差影響,形成典型的季風氣候。 夏季,陸地形成低壓,海洋形成高壓,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帶來豐富的降水。
因此,我國水資源的季節性分布具有夏秋多冬春少的特點。 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偏南偏少。 東部較多,西部較少。 跨流域調水可以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水庫建設可以解決水資源季節性分布不均的問題。
2020年,全國水資源總量為1億立方公尺。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用水國。 2020年,全國總用水量為1億立方公尺。
世界淡水資源僅佔其總水量的2%5%的淡水資源,其中70%以上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86%的淡水資源無法使用,再加上無法進入的高山冰川和永久凍土積雪。
人類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一部分,世界人口的16,即約10億人,僅佔地球上的水總量,被剝奪了水。 專家估計,到2025年,全球將有超過25億人面臨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量。
我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約6萬億立方公尺,相當於年降水深度628公釐,比亞洲年平均降水深度少114公釐。
根據1956—1979年同步期間年徑流量資料的分析計算,我國河流年平均徑流量為27120億立方公尺,中旱年(4年)為24530億立方公尺,重旱年(20年1次)為22420億立方公尺。
地下水鹽度小於2克公升的淡水(不含荒漠地區)面積約860萬平方公里,年均地下水補給量8250億立方公尺。
由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河流徑流包括地下水排放的很大一部分,而動態地下水也部分由河流徑流補給,因此不能將河流徑流和地下水補給的總和作為水資源總量,應扣除兩者相互轉換的重複水量。
根據1985年中國水資源評估,重複水量達7320億立方公尺,年均水資源總量為28041億立方公尺。 區域水資源見表。 與世界各國相比,中國河流徑流量總量僅次於巴西、蘇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居世界第六。
按人口年均徑流量計算,2670立方公尺,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 4; 按每畝耕地年平均徑流量計算,為1800立方公尺,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2 3左右。
-
中國幅員遼闊,從北到南橫跨多個氣候帶,直接反映出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 西部深入亞洲大陸,海洋溫暖潮濕的氣流無法到達,這就是為什麼東部降水多而西部降水少的原因!
至於地形,西高東低與降水分布不均沒有直接關係!
-
這個問題應該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降水,在時間上,我國處於季風區,夏秋季降水較多,冬春季降水較少,所以老分布在時間上不均勻,空間上,來自太平洋的濕氣流可以增加我國的降水量, 但我國山川較多,阻礙了暖濕氣流的北移,使內陸地區和沿海地區降水分布不均,其次與各河流汛期南部流域水資源相對豐富有關, 因此,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是不均衡的。
-
我國水資源區域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季風氣候。
夏季風的特點是高溫和多雨,冬季季風的特點是寒冷和乾燥。
從空間分布上看,由於東部靠近海岸,南部雨季長,北部雨季短,西部內陸深,東西部和南北水資源較少(受海陸因素和夏季風影響)。
我國是乙個嚴重乾旱和缺水的國家。 我國淡水資源總量2.8萬億立方公尺,佔世界水資源量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四。
-
1、受季風氣候影響,降水分布不均,導致我國水資源季節分布和區域分布不均。
2、人口、土地和經濟分布不匹配,北方地區佔人口的47%,耕地佔65%,GDP佔45,但水資源僅佔19。
3、幅員遼闊,橫跨高、中、低三個緯度帶,由於東西距海距離較大,南北緯度差異較大,全國降水徑流區域分布極不均勻,總體趨勢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4.降水和徑流的年際差異。
-
1)我國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的特點是夏秋少、冬春少、年際變化大,解決我國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建設水庫
2)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特點是東部水資源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辦法是跨流域調水
3)中國南水北調工程。
是將長江流域的水資源向華北和西北地區轉移。
解決這些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南水北調工程東線計畫從長江下游的揚州(市)取水,主要使用京杭運河。
交通,直達山東和天津
4)中線方案使用漢江。
上游的丹江口水庫引水,沿線開挖河道,向北流向北,向北流向北的茶井
因此,答案是:1)夏秋季多,冬春少,年際變化大;水庫建設; (2)東邊多少,南邊多,北邊少; 流域間調水; (3)長江; 北; 西北; 揚州; 北京-杭州; (4)丹江口
-
解決方法:夏秋季節,我國受夏季風影響,降水集中,水資源豐富; 冬春季降水少,河流進入枯水期,乾旱缺水 水庫建設可以及時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汛期蓄水,旱季放水
我國水資源的季節變化較大,主要是因為夏季風的進退影響降水的季節變化
本題測試點:我國水資源分布特徵
考點點評:本題探討我國水資源季節性變化大的原因,可以理解答案
-
受季風氣候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布和區域分布十分不均衡,不僅制約了有限水資源的有效利用,也給開發利用帶來了諸多不便。
從時間分配來看,我國降水集中在夏季,汛期河水急劇上公升,大量珍貴淡水資源流入大海,容易引發洪澇; 冬春季降水少,河流進入旱季,北方部分河流甚至乾涸,造成嚴重乾旱缺水。
從空間分布上看,我國水資源多於南方,少於北方。 南方水資源佔全國的80%以上,北方佔不到20%,特別是在缺水最嚴重的華北和西北地區,例如,華北地區是我國小麥和棉花的集中產地,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的40%。 但水資源僅佔全國的6%左右。我國水土資源不合理協調,進一步加劇了北方水資源短缺的程度。
由於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不均,水資源的利用取決於水利工程,而水庫的建設可以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 例如,三峽水利廠和小浪底水利工程建成後將在長江和黃河的防洪和水資源配置中發揮重要作用。
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區域分布不均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如:灤入天津專案,將欒河。
海河水系的引入緩解了天津市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黃河水調往青島,緩解了青島供水短缺的局面。 正在規劃中的南水北調工程將緩解華北和西北地區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
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解決水資源區域分布不平衡的有效途徑是跨流域調水。 解決水資源季節性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徑是水庫建設(水利工程建設)。
因此,答案是:流域間調水; 水庫建設(水利工程建設)。
-
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布不平衡簡單,年際變化較大,因此需要修建水庫,汛期蓄水,旱季放水,以調整各季水量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修建了大量的水庫來調節和控制水量, 提高防汛抗旱能力,擴大灌溉面積 小浪底水庫是黃河幹流最大的水利工程 長江幹流三峽水利工程建成後,將成為中國最大的水庫
所以答案是:
本月16日,來自全球16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0名代表齊聚日本京都,參加第三屆世界水論壇,為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出建議。 這次會議是在全球水形勢迅速惡化和“水危機”日益嚴重的背景下舉行的。 根據水文學家的估計,地球上的水資源總量約為138億立方公里,其中97.5是海水(1345億立方公里)。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