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如何看待諸葛亮的北伐,忠誠還是自私?

發布 歷史 2024-08-22
14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其實有兩個原因! 1、蜀國內部不穩定,只有戰爭才能鞏固蜀國內部的團結。 2、蜀氏是最弱的,如果不主動進攻,魏氏就會進攻,孔明成功掩蓋了蜀氏的弱點,他就是以防禦為攻。

  2.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忠心耿耿,朱格亮了解曹操,他若是除掉,就會有麻煩 朱格亮早就知道,如果不去北伐,遲早會被魏國滅 可惜蜀帝聽了小人的話,召朱格亮回朝,不去北伐 最後, 魏國滅了蜀國。

  3.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如果只有這兩個字,那就更自私了一點。 古往今來,人們總是想揚名立萬。 其實以當時蜀國的實力,應該著力發展生產,做好與吳國的聯盟,等到國國在北伐中真正強大起來,才得與吳國聯合起來。

    不過,當時蜀國的實力遠不如魏國,卻強行北伐,導致蜀國國力空虛,最終在魏國反擊時不堪重負。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這不僅僅是乙個忠誠或自私的問題,而是一種政治信仰。 古人不能用現代價值觀來評價,而是用當時的價值觀來評價。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皇后劉禪無能,只能靠諸葛亮從裡到外兼顧,也急於成功!

  6.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諸葛亮的北伐曠日持久,對曹氏建立的魏國造成了一定的打擊,客觀上不能算是徒勞的。 但從戰略角度來看,不管是諸葛亮還是青達,石恆都是江魏的北伐,似乎是蜀國的雞肋骨,不能說是蜀國的最佳選擇。 從我們都喜歡讀的《三國演義》中也可以瞥見,劉備白帝城拓谷之後,哪怕諸葛亮還頻頻有聰明的計謀,整個蜀國總給人一種日漸暗淡的感覺,彷彿滅亡的命運已經注定。

    這些都源於乙個原因,諸葛亮的北伐是有戰略意義的。

  7.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總結。 諸葛亮的北伐戰爭在歷史上有很多負面評價。

    諸葛亮的北伐戰爭在歷史上有很多負面評價。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準備工作比較充分,同時魏國的曹丕剛剛死去,百姓慌亂,外面有攻打東吳,孟達內部造反,正是所謂的“天地變遷”的時候,諸葛亮得以迅速進軍, 呼應孫權和孟大,利用魏王鄭洪的作戰計畫,分兵兩路,直接拿下長安,局勢或許會好轉。但是,後來的蜀國北伐並沒有具備應有的條件,一是魏國和蜀國的實力相差很大; 二是蜀攻魏衛,作樂休止不; 第三,魏國司馬懿年紀大了,一本正經,又深諳兵法,所以諸葛亮已經盡力了,但很難取勝。 從整體戰略形勢看,得大於失。

    明知沒有成功的希望,他還是要報答“知遇之恩”,這就是諸葛亮的悲劇所在。 《後來的老師的餐桌》是對這場悲劇最清晰的自我詮釋。

  8.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你好,諸葛亮的北伐,準備比較充分,可以說是“歌哭歌授”,諸葛亮的北伐雖然沒有完成復興漢朝的大業,但是取得了不少成果,攻占了武陰二遊覆蓋縣城,制服了江魏,斬首王雙,槍斃張和, 並在鹿城擊潰了魏軍。削弱了魏國的實力,延長了蜀漢的壽命。 為了完成與昭烈帝的約定,他使出了渾身解數,在他死後,再也沒有乙個忠義無雙的人了。

    我希望我的能幫助你。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諸葛亮的忠貞不是對韓家的忠貞,而是對劉備恩情的回報,而他的忠貞只對劉備。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盡其所能鞠躬,然後死去,這表明他的忠誠; 先後“出師臺”,可見他的忠心耿耿; “忠誠侯爵”的綽號表明了他的忠誠。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這種忠誠是有“知識之恩”的忠誠,沒有任何好處,所以很靠譜。 它屬於古老的傳統美德,如今很少見,但也有。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這是忠誠,忠誠與“知道的恩典”。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盡了全力而死,他已經體現了自己的忠誠,也顯露了自己的愚蠢,在三國之中,劉禪是最壞的,最沒用的,如果孔明自力更生,說不定還能統一天下 但他不是這樣一無是處,而是忠於劉禪 傻忠二字充分體現在他的身上, 但如果諸葛亮沒有那種傻傻的忠心,他今天就不會家喻戶曉,就接近完美的孔明了。

    過去,三疼之恩,扶養孤兒的重要性,哪怕只是劉嬋的父親,在諸葛亮心中都極為重要。 放眼三國,諸葛亮是唯一算得上忠心耿耿的人。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說實話,他出來混搭的第一步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選錯了老大,與其選了只佔信野一小部分的劉備,不如選了統統整個中原的曹操。 龍忠的策略對蜀國來說確實是一門有力的手段,但如果換成曹操,那麼整個國家的統一就可以加速了。

    戰爭不是為了國家自身利益,而是從人民的角度出發。 然而,戰爭確實可以帶來和平,但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負擔,許多家庭被毀了。 龍忠的戰略目標確實是把世界分成三個部分,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太平,人可以幸福地生活,自給自足就足夠了。

    與其這樣,導演還不如跑到曹操那裡去。 他為什麼要為了他未來多次發動的戰爭而給人民帶來災難? 最終的結果是蜀國滅亡,不僅徒勞無功,還導致了許多人在戰爭中喪生,家庭被毀。

    我什至想不出統一世界。

相關回答
17個回答2024-08-22

諸葛亮的北伐在戰略上是非常正確的。 因為當時曹魏的國力比舒寒強多了,如果遊戲消耗時間,舒寒肯定會被毀掉。 國力差距巨大,想要取勝,就必須出兵,這也是諸葛亮幾次北伐的原因,時機也非常合適。 >>>More

14個回答2024-08-22

諸葛亮用現在漢古傳的單藥酒治好了馬超的蕁麻疹,暗中命令馬超的兒子殺了劉備的另乙個兒子。 而馬超的兒子和後代一直守著諸葛亮的墓。

11個回答2024-08-22

簡單地說,進攻就是防守。 劉邦當初也被降為巴蜀,如果不出山,就只能坐以待斃。 舒寒相當於非洲,誰想留在那裡。 >>>More

5個回答2024-08-22

失敗原因: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在《師桌》中提到“這種誠意有生存的危險”。 但事實上,自從蜀涵經歷了襄樊和夷陵的兩次失敗之後,蜀漢在諸葛亮的統治下變得富強,諸葛亮平定了南仲的四郡,蜀漢在兵力和物資上都得到了相對的補充。 >>>More

13個回答2024-08-22

是魏衍第六次踹心而死,這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說,死於常年疲憊和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