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人單位不配合勞動者申請工傷認定的,工傷勞動者可以向勞動局工傷科申請工傷認定,或向勞動監察大隊投訴用人單位,或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七條 職工在事故中受傷或者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的,其所屬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起30日內或者職業病診斷、鑑定之日起30日內, 向協調區域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如遇特殊情況,經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可以適當延長申請期限。
用人單位未依照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或者工會組織,可以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或者職業病診斷、鑑定之日起一年內, 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協調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確定的事項,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按照屬地原則辦理。
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期限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在此期間發生的工傷撫卹金等符合本條例規定的相關費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勞動關係確認而產生的糾紛;
2)因勞動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解除、終止而產生的糾紛;
3)因撤職、解雇、辭職、辭職而產生的糾紛;
4)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等原因引起的糾紛;
5)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用、經濟補償或補償等原因引起的糾紛;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4條發生勞動爭議時,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要求工會或第三方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第5條發生勞動爭議時,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力、達成和解協議後仍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機構申請調解; 申請人不願調解、調解不調解、調解協議達成後仍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
是工傷嗎? 您想確定是否存在工傷嗎? 跳樓將導致拘留。
-
申請工傷鑑定和勞動能力鑑定,根據鑑定結論要求工傷保險待遇,與用人單位發生糾紛時申請勞動爭議仲裁。
工傷認定是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依照法律授權,對勞動者因事故造成的工傷(或職業病)是否屬於工傷或者認定為工傷的行政確認,是勞動者在發生意外傷害後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在發生事故傷害時通過法律途徑獲得救濟的前提條件。糾紛。
勞動能力鑑定是勞動鑑定機構在勞動者因工受傷後,根據國家鑑定標準和有關政策手段、醫學科學技術,綜合評估工傷職工殘疾程度和喪失工作能力的依據和前提。
職工發生工傷事故的,應當先向用人單位工傷保險協調區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出申請,用人單位應當在事故發生後30日內提出申請,工會、工傷職工及其近親屬可以在一年內申請認定。 申請認定工傷,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1、《工傷認定申請表》;
2、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係的證明;
3.醫療診斷證明等。
確定工傷後有影響勞動能力的殘疾,傷害情況相對穩定的,應當向設區(一般設在同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市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提出申請。 申請勞動能力鑑定,應填寫《勞動能力鑑定申請表》並提交:
1、《關於認定工傷的決定書》原件及影印件;
2、按照醫療機構病歷管理有關規定影印或者複製的有效診斷證明、檢查檢查報告等完整的病歷資料;
3、勞動者居民身份證或社保障礙證原件及影印件等有效身份證件;
4.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材料。
根據鑑定結論,主張工傷保險金。 根據殘疾程度,獲得的賠償是不同的。 主要補償是:
醫療費、一次性傷殘津貼、一次性就業津貼、一次性醫療津貼、休假期間工資、住院伙食費、護理費、傷殘津貼等。
與用人單位發生工傷保險待遇糾紛的,屬於勞動爭議,用人單位應當向用人單位所在地或者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爭議仲裁。 仲裁裁決作出後,裁決產生法律效力,用人單位未履行裁決義務,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的。
-
1.建議通過正常的工傷賠償程式來保障自己的權益,不要採取過激措施,以免傷害自己和他人。 首先,需要向當地勞動部門申請工傷認定,這是一切問題的前提,不申請工傷認定,是不可能通過工傷獲得賠償的,如果用人單位不申請,則員工個人必須在受傷之日起一年內申請;
2.如果確定傷害是由於第乙個巧合工人的傷害所致,在獲得勞動部門出具的工傷認定決定書後,由用人單位全額支付醫療費,並按原處理支付停工期間的工資(工傷**、**)。 停工期間需要護理的,由單位負責,住院期間的伙食補貼按受傷職工所在地標準發放;
3.傷情穩定後,可申請勞動能力鑑定,確定工傷程度,再根據傷殘程度計算傷殘賠償金額;
4.用人單位未履行上述義務的,受傷職工可以向當地勞動監察大隊投訴或直接到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以維護其合法權益。
建議先申請工傷認定,然後再進行工傷認定。 賠償金額只有在考核級別後才能最終確定,同一級別的賠償金額會因地而異。 如果您不熟悉它,建議尋求律師的幫助。 或者執行以下操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