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美國中學生介紹中國科舉考試制度

發布 歷史 2024-08-23
10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美國的公務員選拔制度是仿照中國的科舉考試制度(其實中國的也是一樣的)。 學得好,考得好,當官,是科舉考試的基本概念。 如果你查一下歐洲的歷史,看看古代外國鬼子是如何選拔官員的,你就會明白科舉考試是多麼先進。

    唐朝的科舉考試只是乙個機會,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找到考官推薦自己(向考官展示你之前引以為傲的作品給考官,給考官留下印象),別人也可以推薦自以為有才的人,但你也可以想象,有權有勢、英俊有錢的人一定是最大的受益者。

    所以在宋代,就不好了,只能靠考試,考官看不到考生的名字,考試內容實用,也就是策略。 其實也算不上太好,能寫的可能說不出來,能說的也不一定寫不出來,考試沒有標準,論文也拿不來。

    所以八雯出生了,八雯確實很公平。 由於格式僵化,很容易區分好壞。

  2.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清朝末年,科舉制度嚴重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是近代中國自然科學落後的重要原因。 縣長向朝廷推薦人才,經朝廷考察後,授予官職,或由皇帝慫恿揀選,..

  3.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古代的科舉制度有多少個等級? 有哪些考試? 陸秀才為什麼考不了?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從隋朝開始,每個朝代的科舉考試科目都在不斷變化。 從歷朝歷代科舉所設定的科目和形式的變化,可以看出統治階級的就業取向,也反映了不同時代對人才的需求。 隋溫帝只有乙個政策,隋陽帝開了十個臣民。

    唐代的考試科目很多,常設科目主要有明經(經意)、金士、明法(法)、明字(書寫)、明算(算術)。 在明朝,只設立了乙個主題。 清朝攻明制度,但也有特殊(特殊科目),如博學字典部、翻譯部、經濟部等。

    除了科舉考試的特色科目外,明經和金石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 各朝的考試形式也各不相同,唐朝主要有墨意、口試、貼經、政問、詩等,宋朝主要是經意、政問、詩等,到明朝只有一種經意。

    Moyi Moyi 是乙個簡單的問答問題,圍繞著經文和注釋的含義展開。 在一篇論文中,通常有多達 30 到 50 個這樣的問題。 口試是對與莫伊相同的問題的口頭回答。

    經文就像是現代詩歌中的填空和口述。 考官從經文中選擇一頁,在試卷上列印一行。 根據這一行,候選人被要求填寫與之相關的上下文。

    提問,即討論。 根據考官提出的有關經濟或政治事務的問題,考生發表意見並提出對策。 政策探究的範圍比較廣,包括政治、教育、生產、管理等,比經書和墨易更難,有的還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有人認為明經抄得正文較多,討論只談舊政或不能顯真才學,建議增兩篇(一詩一福),於是詩歌考開始了。

    經文和經文是圍繞這本書的原則進行的討論。 如果題目上還有候選人發揮的餘地,靜怡不再在意個人心思,候選人只遵循朝廷指定的“聖書”。 從宋朝開始,靜易就取代了經書和墨衣,明朝乾脆專攻經書,士大夫們真的走進了“死讀死書”的死胡同。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科舉考試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選拔制度。 始建於隋代,始建於唐代,完成於宋代,一直延續到元明清時期,歷經前後1300年。 科舉制度在相當程度上體現了公平競爭、擇優錄用的原則,歷代統治者確實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了許多治國保民的有用人才。 同時,科舉制度成為廣大士者脖子上的桎梏,不僅禁錮了思想,也摧殘了人才,這在晚清尤為突出。

  6.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既有利也有弊。

    其好處是:考試的開放,使許多漢族學者吸納到政治權力中,有利於擴大和鞏固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改變封建社會初期富家掌權的局面; 廣大蜀地主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政府,為封建政權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從此,官員的選拔有了文化知識水平的客觀基礎,有利於形成一支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 權力、地位和知識的結合,造就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傳統和刻苦鑽研的氛圍; 它促進了文學的繁榮,如唐朝賦予學者詩歌,促進了唐詩的繁榮。

    弊端是:明清兩代實行八線選拔學者,從內容到形式嚴重制約了考生,使許多知識分子不注重實踐學習,制約了知識分子的思想; “八大學者”帶來的超然學習風格,對學術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消極的影響。 清末的科舉制度嚴重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是近代中國自然科學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舉考試制度不利於知識創新,更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

  7.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科舉考試是中國古代通過分級考試法選拔官員的制度。 中國的科舉制度從隋朝建立到清末,歷時1300多年。

    在科舉考試制度實施之前,封建社會主要依靠官員的選拔"緩刑",即從本地到**逐級推薦選擇。 被選拔和推薦的人大多是地主和官僚家庭的孩子,老百姓很少有機會被推薦。 因此,科舉考試制度取代了試用期制度,這在當時是乙個很大的社會進步,它為老百姓提供了乙個通過考試成為官員的機會,只要他們有才華和學問。

    當時,科舉制度一度選拔了不少人才,如白居易、韓宇、蘇軾、王安石等。

    科舉考試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考試程式。 唐朝時期,科舉考試每年冬天由省禮部(國**機構)主持,稱為省試,複試後,對合格者授予相應的官職; 宋朝加了宮試,皇帝親自詢問了考核合格者,宮試第一名成為冠軍,第二名是邦彥,第三名是探花; 明清時期,科舉考試自下而上分為醫院考試、鄉考、會議考試、宮試幾個階段。 其中,高考由省長學院主持,鄉考由省會皇帝下令的主考官主持。

    考試由首都禮儀部主持。 科舉考試的科目很多。 唐代有秀才支、明井支、金石支、桐子支等。

    其中,有資格參加秀彩支部的,都叫秀彩。 官員的選拔主要是通過金石支部,所以金石和第一是很光榮的,眾所周知"登上龍門".

    科舉考試的內容基本上是儒家經典。 元朝曾規定,試題必須"四本書" ,"摩西五經","四本書"是儒家四部經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統稱。 "摩西五經"它指的是《詩經》、《宋書》、《禮經》、《春秋》、《易》五大儒家經典。

    在明代,科舉考試主要以八谷文的考試為主。 八穀文是一種非常死板的寫作風格,題目、格式和字數有限,考生不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也不能施展才華,只要熟悉就行"四本書","摩西五經"可以應付,使得世界上千萬學生棄書不讀書,專心學習寫八條文藝,制約了人才的培養,學習的衰落和學習作風的惡化。 到了清朝,科舉制度已經走到了盡頭,清朝別無選擇,只好在1906年下令廢除。

  8.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總的來說,中國古代科舉考試制度中存在著太多的作弊和賄賂行為。 結合現代高中入學考試和高考。

    最好有乙個現代化的考試系統。

    可以這樣寫)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發表評論:

    一是要釐清科舉的由來和作用。

    談談你對目前高考制度的看法,以及你自己對它的理解。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這裡有幾點給你。

    什麼是科舉考試制度。

    它存在的原因是什麼。

    結合以上兩點,我們來談談如何應對科舉制度。

相關回答
9個回答2024-08-23

你必須有一篇好文章。

17個回答2024-08-23

日本沒有中文學校。

從7世紀中葉開始,日本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日本在借鑑中國古代文化和教育經驗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育體系。 >>>More

9個回答2024-08-23

生物和歷史大多是背誦的,所以對於剛到學校的學生來說可能相對困難。 >>>More

19個回答2024-08-23

作文題目 > 生命也有節氣 生命也有節氣 分享 |作者:黃偉 來源:老港中學 最後修改時間:2010年9月10日 閱讀(189) 推薦(13) 自我推薦(0) 評論(12). >>>More

3個回答2024-08-23

1月13日,2022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翻譯大賽結果公布。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