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變性和沉澱有什麼區別?

發布 健康 2024-07-17
8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蛋白質分子從溶液中縮合和沉澱的現象,變性蛋白質一般容易沉澱,但它們也可以不變而沉澱蛋白質,並且在一定條件下,變性蛋白質也不能沉澱。

    蛋白質形成的水膠體顆粒有兩個穩定因素,即水合層和顆粒表面的電荷。 如果沒有附加條件,它們不會相互凝集。 然而,如果沒有這兩個穩定因素(例如,將溶液的pH調節到等電點並新增脫水劑),蛋白質往往會凝集和沉澱。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蛋白質沉澱的原因有多種,一是不溶於水或醇等溶劑,二是蛋白質變性後,結構變化不易溶於溶劑,蛋白質變性是蛋白質內部結構發生變化(如加熱)和化學變化(pH值變化)引起蛋白質內部結構變化並產生功能變化的現象, 分為可逆和不可逆。

    沉澱主要是蛋白質本身或變性引起的物理現象,變性後的蛋白質未必全部沉澱。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沉澱可能是由於蛋白質變性導致沉澱,也可能是由於鹽析。

    蛋白質變性是指光、熱、有機溶解和一些變性劑(如重金屬鹽)破壞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使蛋白質失去活性,過程不可逆。

    鹽析是指在蛋白質的溶液中加入輕金屬鹽,使蛋白質沉澱沉澱,這是由於加入鹽降低蛋白質的溶解度和沉澱,過程是可逆的,加入水時蛋白質會再次溶解。

    兩者根本不同!!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1.鹽析出蛋白質反應,飽和硫酸銨。

    生成沉澱,靜置,然後倒出少量渾濁沉澱,加水,溶解沉澱。 原因:硫酸銨使蛋白質鹽析,為可逆沉澱,加水後可溶解。

    2.重金屬沉澱,加入硝酸銀,產生沉澱,靜置,除去上清液,向沉澱中加水,沉澱不溶。 原因:

    重金屬離子使蛋白質變性,是不可逆的沉澱,因此加水後溶解無針。 3.加入有機酸,加入三氯乙酸,生成沉澱,倒去上清液,向沉澱中加水,沉澱不溶。

    原因:三氯乙酸有羥基或羰基兩種形式。

    氫或氧,酸基與帶正電荷的蛋白質結合形成不溶性物質,這是不可逆的沉澱。 加水後沉澱不溶解。 4.95%的乙醇被新增到蛋白質中。

    乙醇使蛋白質變性,產生沉澱物。

    1)可逆沉澱:在溫和的條件下,通過改變溶液的pH值或鹽濃度,使蛋白質從膠體溶液中析出。在沉澱過程中,蛋白質的結構和性質沒有明顯變化,在適當的條件下,蛋白質可以重新溶解形成溶液,因此這種沉澱也稱為非變性沉澱。

    可逆沉澱是利用乙醇或丙酮等有機溶劑在低溫下分離純化蛋白質的基本方法,如等電點沉澱、鹽析等。

    短時間作用於蛋白質也會導致蛋白質的可逆沉澱。

    中性鹽(硫酸銨、硫酸鈉。

    氯化鈉等),蛋白質沉澱和沉澱的作用稱為鹽析,其原理是高濃度的鹽能破壞水合層,中和電荷,使蛋白質聚集。不同蛋白質的鹽濃度不同,例如球蛋白在半飽和硫酸銨溶液中可以沉澱,而白蛋白在飽和硫酸銨溶液中可以沉澱。 鹽析得到的蛋白質沉澱物可以重新溶解在低鹽溶液中,而鹽析出的蛋白質稱為鹽析是乙個可逆的過程。

    2)不可逆沉澱:在強沉澱條件下,破壞蛋白質膠體溶液的穩定性,使蛋白質析出。由於這種強沉澱條件也破壞了蛋白質的結構,所得的蛋白質沉澱物不能再重新溶解在水中,因此也稱為變性沉澱。

    例如,加熱沉澱、重金屬鹽沉澱、有機酸沉澱和生物鹼沉澱都是必不可少的:沉澱。

    蛋白質變性是指蛋白質在物理(高溫、高壓)和化學化學(酸、鹼、變性)的作用下被破壞,其心理化學性質和生物學功能同時發生變化的過程和現象。 變性蛋白質傾向於相互聚集以形成沉降儲存,在某些情況下,當保持溶液穩定的條件(例如電荷)仍然存在時,蛋白質不會沉澱。 因此,變性蛋白質不一定看起來會沉澱,沉澱的蛋白質也可能不全變性。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1.性質不同。

    蛋白質從溶液中沉澱的現象稱為蛋白質沉澱。 蛋白質變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學因素的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間構象被破壞,即有序的空間結構變成無序的空間結構,導致其理化性質的改變和生物活性的喪失,稱為蛋白質變性。

    2.結果是不同的。

    蛋白質沉澱,破壞蛋白質分子的水合作用或削弱分子間同性排斥的因素,使蛋白質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並沉澱成固體。

    蛋白質變性,蛋白質的變性不涉及一級結構的改變,蛋白質變性後,其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生物活性喪失,易被蛋白酶水解。 如果蛋白質的變性程度較輕,一些蛋白質在去除變性因子後仍能恢復或部分恢復其原來的構象和功能,這稱為變性。 變性蛋白質不一定沉澱,在某些條件下,它們可以在不改變蛋白質的情況下沉澱(例如,鹽析)。

    3.方法不同。

    常用的蛋白質沉澱方法有鹽析法、等電點沉澱法、有機溶劑沉澱法、生物鹼試劑法和某些酸(如三氯乙酸)沉澱法等。 能使蛋白質變性的化學方法有強化酸、強鹼、重金屬鹽、尿素、丙酮等; 可以使蛋白質變性的物理方法包括加熱(高溫)、紫外線和X射線照射、超聲波、劇烈搖晃或攪拌等。

  6.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蛋白質變性不一定會沉澱。 只是空間結構的改變,基本的一級結構沒有被破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重組。 只是絕大多數條件都相當苛刻。

    蛋白質沉澱不一定是變性的。 醃製就是乙個例子。 雖然去除了水合層,但肽鏈不會變為拉長狀態,並且二級以上的結構會發生變化。

  7.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變性後,蛋白質失去了活性(就好像它已經死了一樣)並且是不可逆的。

    然而,鹽析只是由於蛋白質溶解度的降低而沉澱的。 只要將沉澱的蛋白質加入水中,蛋白質就會再次溶解在水中。 鹽漬是一種可逆的物理變化,相當於蛋白質沒有變化。

  8.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1.變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學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質的特定空間構象被破壞,導致其理化性質發生變化,生物活性喪失,稱為蛋白質變性。

    蛋白質變性後,溶解度降低,易消化,生物活性喪失。

    2.沉澱:蛋白質從溶液中沉澱的現象稱為蛋白質沉澱。

    蛋白質變性後,疏水側鏈暴露,肽鏈相互融合交織,然後容易聚集沉澱。

    3.凝固:蛋白質經強酸強鹼變性後,仍可溶於強酸或強鹼溶液中,如果將pH調節到等電點,變性蛋白質會立即形成絮狀不溶性物質,如果重新加熱,絮凝劑會變成比較強的凝塊,不易溶於強酸和強鹼, 這種現象稱為蛋白質凝固。

    4.復性:如果蛋白質變性程度較輕,一些蛋白質在去除變性因子後仍能恢復或部分恢復其原有的構象和功能,稱為復性。

相關回答
9個回答2024-07-17

還行。 變性後仍可水解,例如,仍可消化吸收熟食,廢話不說,水解會破壞肽鍵(即一級結構)。 >>>More

4個回答2024-07-17

類別: 生活.

分析:蛋白質是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貧血患者應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魚、蛋、大豆和豆製品等。 >>>More

6個回答2024-07-17

蛋白質是乙個總稱,蛋白質是乙個分支,蛋白質通常是一種特定型別或類別的蛋白質。 例如:色蛋白、血紅蛋白。 >>>More

8個回答2024-07-17

沒有效果,我們知道蛋白質攝入過少會影響鈣的吸收。 那麼,過量攝入蛋白質會影響鈣的吸收嗎? 實驗表明,每天攝入 500 毫克鈣和 123 毫克蛋白質的人比攝入 46 毫克蛋白質的人具有更大的負鈣平衡。 >>>More

8個回答2024-07-17

乳清蛋白是從牛奶乳清中分離出來的,具有高純度、高吸收率的特點。 大豆蛋白是一種從大豆中提取的植物蛋白,除了構成生物有機體外,其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和抗體還具有維持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植物蛋白還可以有效保護人體的正常生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