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5年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時,我和兩個年輕同志腸胃病,走得很慢,老班長留下來照顧我們。
才半個月,大麥面都吃完了,老班長擔心吃不上飯的時候,發現池塘邊有魚,就給我們撈了魚,做了魚湯喝。
我從來沒見過老班長吃一口魚,他說他吃過。 於是,有一天吃過晚飯,我悄悄地跟著老班長,只吃草根和剩下的魚骨頭。 老班長見我發現了這件事,就告訴我,要弄到食物不容易,還叫我不要告訴那兩個小同志。
漸漸地,我們越來越接近草地的邊緣,但我們病得越來越重,老班長瘦得越來越瘦。 這天,老班長說想吃點東西。 我們到處找野菜,收乾草,老班長去釣魚,過了很久,老班長沒有回來,我們在池塘邊找到了老班長。
等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魚湯做好的時候,老班長已經快死了。
老班長鼓勵我們離開草地,但我們慢慢地閉上了眼睛。 我們撲向老班長,抽泣了很久。 我把鉤子包起來,想著等革命勝利了,我就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紀念館,讓我的子孫後代來看。
-
它主要講的是乙個炊事班長的故事,在紅軍穿越草地時,為了讓三個病人離開草地,把唯一的食物讓給病人,他光榮地犧牲了。
-
這段文字講述了一位炊事班長在長征中接受黨組織交辦的任務,不惜犧牲自己,在草地上照顧三名生病的士兵的故事,展現了紅軍戰士忠於革命、為他人犧牲自己的高尚品質。
-
這段文字主要描寫了教官派老班長在草地上照顧三個病人,老班長拼命給三個病人打魚煮野菜湯吃,老班長犧牲,“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留了下來,教育後代。
這段文字生動動人,作者把握人物的語言、動作、舉止,細緻入微地描寫,揭示了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 作者語言樸實,像故事一樣按照發展順序敘述,表達了對老班長的深深懷念。
每個段落的概述。 本文篇幅較長,按發展順序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1段(性質):1935年秋天,“我”和兩個年輕同志因病無法隨大軍穿越草地,於是教官派了一名炊事班長來照顧我們。
第二段(第3、22段):吃了兩袋大麥面,老班長拼命撈了,煮了鮮魚野菜湯給三個病人吃,他自己一條魚都沒吃。
第三段(23、33自然段):說到走到草地邊上,老班長死了。
第 4 段(第 34 段):談論“我”小心翼翼地儲存著老班長留下的魚鉤。
-
本文作者為楊旭,本文出自《楊旭選集》。
-
金魚鉤的作者是***。
(1906-1996)中國共產黨老一輩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之一,知識淵博,對古典文學和歷史有深厚的了解,在自然科學方面也有豐富的知識。 他的英語水平很高,年輕時曾翻譯過許多文章,並在報紙和雜誌上發表。 在延安期間,他參與了偉人與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ouise Strong)之間的對話的翻譯。
從1925年到1996年,當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時,他去世了。 他的一生是忠於革命、忠於人民、忠於黨的一生,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金魚鉤》本來是自學課文,但由於課文篇幅太長,學生很難理解,於是就帶學生簡單了解了一下課文。 我發現,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理解得更快更容易。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