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 終結者 4 03 流量 0 無法控制主機

發布 娛樂 2024-07-08
5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P2P終結器和polysheng網路管理是一回事,你可以嘗試下乙個polysheng網路管理。

    但是,最好不要使用這些軟體,它們都是由ARP欺騙控制的。 如果長時間使用,網路將被阻塞,整個區域網的速度會變慢,或者每個人都無法訪問網路。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沒有辦法這樣做,你所在的區域網裡還有其他的P2P,你的權威沒有他那麼高,我的也是這種情況。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主機是你自己的電腦,當然你控制不了,你自己的電腦。。。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ARP欺騙有兩種型別,一種是對路由器ARP表的欺騙; 另一種是針對 Intranet PC 的閘道器欺騙。

    第一種型別的 ARP 欺騙工作 - 攔截閘道器資料。 它通知路由器一系列錯誤的內網MAC位址,並按照一定的頻率連續進行,使得真實位址資訊無法通過更新儲存在路由器中,從而導致路由器的所有資料只能傳送到錯誤的MAC位址,導致正常PC無法接收到資訊。

    第二種型別的 ARP 欺騙工作 - 假閘道器。 它的工作原理是設定乙個假閘道器,讓被它欺騙的 PC 將資料傳送到假閘道器,而不是通過普通路由器上網。 在PC的眼中,只是無法連線網際網絡,“網路斷開”。

    通常的解決方案是:

    1.在寬頻路由器中,將所有PC的IP-MAC輸入到乙個靜態表中,稱為路由器IP-MAC繫結。 2、在內網所有PC上設定閘道器的靜態ARP資訊,稱為PC IP-MAC繫結。 第三種是前兩種方法的組合,稱為IP-MAC雙向繫結。

    方法行之有效,但工作繁瑣,管理繁瑣。 繫結每台 PC 已經很費力了,新增、維護和管理這麼長的路由器列表更是痛苦不堪。 以後一旦擴容調整,或者更換網絡卡,很容易因疏忽而造成混亂。

    此外,ARP還有新的變種,第二代ARP攻擊具有自動傳播的能力,現有的巨集檔案繫結方式被打破,主要表現為病毒通過網路訪問或主機間訪問傳播。 隨著繫結的取消,錯誤的閘道器IP與MAC的對應關係可以順利寫入客戶端計算機,錯誤的閘道器IP與MAC的對應關係可以順利寫入客戶端計算機,ARP攻擊暢通無阻。

    我也曾被ARP毒害過,辛辛苦苦的雙向繫結遇到的第二代ARP攻擊已經變得無所遁形了,我認為要想真正消除ARP攻擊,我們還需要聯動我們內網的每一台電腦,共同防範,共同壓制,防火牆的反ARP攻擊是遠遠不夠的, 這樣只能保證你可能不會被攻擊,但是如果有人給你發了大量的ARP報文,雖然可以被攔截,但是大量的ARP報文可能會阻擋你的網絡卡出口,同樣,你這個年齡的資料還是無法傳送的。 同理,你不能保證你不會傳送ARP攻擊,所以它是治標不治本,所以要想真正消滅ARP,最治癒的辦法就是預防和控制,既要防止來自ARP的攻擊,又要控制不傳送ARP的攻擊,最近市場上流行一種叫做免疫牆的效果, 它可以攔截偽裝的MAC或IP的資料報,也可以讓正確的資料包流出,並且對正確的ARP探索也有限制,不會讓PC傳送大量的ARP資料包。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是否安裝了 ARP 防火牆? 然後,在ARP防火牆中,不設定外部攻擊。

相關回答
21個回答2024-07-08

也就是說,平時用的時候,還是用拉過來的線插頭WAN口呢? >>>More

7個回答2024-07-08

方法(1)先安裝乙個ARP防火牆,隨心所欲,開啟攔截外部ARP攻擊和IP位址衝突,當你發現防火牆提示有人傳送ARP欺騙報文時,將你的IP位址修改為攻擊者的IP,此時ARP防火牆提示IP位址衝突(正常),這時, 等等,你的電腦最多不停地提示IP衝突,對方電腦的P2P軟體的CPU利用率會突然達到98%(P2P軟體bug,一旦網路出現故障,CPU利用率會急劇增加),導致佯裝崩潰,這時,對方要麼強制關閉P2P軟體,要麼硬重啟, 沒有別的辦法,讓你的目標達到,是不是比使用“反P2P終結者”更好? >>>More

4個回答2024-07-08

對於房東的問題,首先確保所有主機都插入您的交換機。 真的還有七台電腦嗎? 而且。 啟動 P2P 後。 首先掃瞄主機數量。 >>>More

4個回答2024-07-08

P2P終結者是一款非常好的區域網流量管理軟體,我用它來管理路由器下所有使用者的頻寬使用情況,非常簡單: >>>More

6個回答2024-07-08

繫結靜態閘道器是可以的。 ARP攻擊就是篡改你的閘道器位址,本來你的資料包是通過閘道器**的,但是攻擊者欺騙你的電腦是閘道器,你的電腦把資料包發給攻擊者,你就斷開了連線。 繫結方式: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