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大氣層由 77 種氮氣、21 種氧氣、微量氬氣、二氧化碳和水組成。 地球剛形成的時候,大氣中可能就存在著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幾乎全部被結合成碳酸鹽岩,一小部分溶解在海洋中或被活植物消耗。 板塊構造和生物活動現在維持著二氧化碳從大氣到其他地方的不斷流動,然後再返回。
大氣中穩定的少量二氧化碳對於通過溫室效應維持地表氣溫具有重要意義。 溫室效應使平均地表氣溫增加了35(從冰凍的-21增加到14),從冰凍的-21;沒有它,海洋就會結冰,生命就不會存在。 從化學的角度來看,豐富的氧氣的存在是值得注意的。
氧氣是一種反應性很強的氣體,在正常環境中可以很容易地與其他物質結合。 地球大氣中氧氣的產生和維持是通過生物活動完成的。 沒有生命,就沒有足夠的氧氣。
-
1.在地球形成的早期。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原始大氣中沒有一絲氧氣,氧氣含量為0。 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少量氮氣。 後來,地殼冷卻後,大量的雨水溶解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形成落到地面的硫酸雨,然後形成硫酸鹽沉澱,大氣中的二氧化硫越來越少,二氧化碳和氮氣成為主要成分。
2.大約30億年前。
大約在30億年前(可能更早),原始細胞生物的一種原核生物(光合細菌)進化為利用陽光中的能量產生有機物,並將無機物(二氧化碳)中的氧氣作為廢物排出體外,使地球第一次有了游離氧。
3.大約20億年前。
地球上的游離氧一旦產生,就會立即與其他物質形成氧化物(或含氧鹽),無法進入大氣。 直到正常情況下氧氣過剩,大氣中才有氧氣。 這是大約20億年前的事了。
4.寒武紀。
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完全來自光合作用,隨著光合作用的生物數量增加,大氣中的氧氣量也在增加。 一種理論認為,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在1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開始顯著增加。 特別是,寒武紀生命爆發可能與海水中的高溶解氧含量有關。
因為當時地面上沒有活物。
5.從3億多年前的泥盆紀到2億多年前的二疊紀。
這一時期,地球上的氣候溫暖濕潤,高大的蕨類植物幾乎覆蓋了當時地球所有的陸地表面,含氧量達到最高,大概在25%以上。 此後,隨著二疊紀末期氣候環境劇變導致的大規模滅絕,地球上的植物大量死亡,大氣中的含氧量下降,但仍比現在高出幾個百分點。
10,000年前的白堊紀末期。
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地球大氣層的含氧量仍然比今天高。 在白堊紀末期(恐龍滅絕時)氣候和環境的巨大變化之後,氧氣含量與現在大致相同,約為21%。
-
地球上氧氣的存在主要是由於光合作用和大氣層的存在。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海藻和一些微生物利用陽光、水和二氧化碳進行化學反應以產生氧氣和有機物的過程。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通過葉綠素等色素吸收陽光的能量,並將其轉化為用於合成有機物質的化學能。 同時,植物通過分解二氧化碳來釋放氧氣。
這是維持地板上氧氣水平的主要方法。
氣氛也起著重要作用。 地球大氣主要由氮氣(約78%)和氧氣(約21%)組成,氧氣是空氣中的第二大成分。 這是因為地球的原始大氣中含有大量的氮氣和水蒸氣,後來在生命進化過程中,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從而逐漸增加了大氣中氧氣的濃度。
同時,地球上的生物活動在維持氧氣的存在方面也發揮著作用。 動物將氧氣吸入體內,用於維持生命活動,並將二氧化碳釋放到環境中。 這樣,植物和動物之間形成了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迴圈,使氧氣在地球上繼續存在。
綜上所述,地球上氧氣的存在是由於光合作用和生物呼吸等過程的相互作用,使氧氣能夠不斷產生和迴圈,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氧氣,供其呼吸和生命活動。
-
地球的大氣層最初是無氧的。 原始大氣是還原性的,充滿了甲烷、氨等氣體。 自從綠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現以來,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了大量的氧氣,使地球上的氧氣含量大大增加;
大氣中氧氣的出現源於兩種作用,一種是非生物參與的水的光解作用,另一種是生物參與的光合作用。
生物體的光合作用對大氣有巨大的影響。 它使大氣從還原氣氛變為氧化氣氛。 水光解產生的氫氣可以重新氧化成水並返回地球,而不會擴散到外層空間,從而防止地球水的流失。
含氧量的增加改善了生物體的生存環境,進而促進了包括植物在內的生物體的繁榮,形成良性迴圈,最終使地球上的氧氣成為含量僅次於氮的氣體。
地球在27億年前出現在淺水中,產生氧氣的光合微生物。 一段時間後,它們會用氧氣填充大氣。 資料記錄了此轉換。
其他星球上也有氧氣,只是多少的問題。 因為氧是宇宙中除氫、氦、碳等元素外含量高的元素之一。 在太陽系中,氧氣存在於各種行星上,包括它們的衛星。
例如,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上面有氧氣。 水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是地球大氣層的千萬分之一。 成分為42%的氦氣,42%的鈉,15%的氧氣,其餘的是一些微量氣體。
由於水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人們普遍認為水星沒有大氣層。
土衛六是太陽系中唯一擁有濃密大氣層的衛星,其表面大氣壓力約為地球的兩倍。 土衛六的大氣層是氮氣,是太陽系中除地球外唯一富含氮的恆星,並且有大量不同種類的碳氫化合物(包括甲烷、乙烷、乙炔、丙烷等)的殘留物,以及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哪裡有水蒸氣,哪裡就會有氧氣。
-
當氧氣充足時,你會發現很多超大型植物,你也會發現許多比大象還大的昆蟲和動物。 例如,巨型蜘蛛,蜻蜓可與直公升機相媲美。
如果空氣中氧氣的比例增加,是否有可能控制全球變暖的問題? 人們的身體也會變得更好。 但科學家說,我們其實不能從乙個側面看這個問題到同乙個層面,我們必須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在當今的生活中,增加氧氣有一些好處。 比如溫室效應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新聞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下降,海平面也可能下降一點。 我們居住的土地面積會相應增加,甚至可能由於空氣中氧氣的豐富,有些人會變得更聰明。
但這只是在適當的範圍內。 因為凡事都有限度,只有在規定的範圍內,才對人類友好。
如果氧氣含量超過一定範圍。 這可能會導致我們負擔不起的事情,而證明這一點的最佳證據就是偵探的說法。 讓我們來看看3億年前的探索機會對我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那時,地球上的動物剛剛出現,但在動物出現之前,統治地球的生物實際上是植物。 而且由於植物已經佔據了地球很長時間。 雖然有人說當時地球上的氧氣濃度是15分之45,是今天的兩倍多,但今天的氧氣濃度只有21分之一。
發現許多比大象大的昆蟲的動物。 例如,巨型蜘蛛,蜻蜓可與直公升機相媲美。 比如乙個比大小還大的bug,反正什麼都只能用大來形容。
今天只能用顯微鏡看到的籌款結構,在當時是肉眼可見的。
因此,一切都很重要,而且越多越好。 只要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其實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氧氣越多越好,二氧化碳越少也不好,我們下次再見。
-
當氧氣較多時,地球上的植被也非常茂密,地面上的水源也非常充足,植被會產生非常豐富的光合作用,會產生更多的氧氣,地球上的植被非常茂密。
-
當地球上有大量的氧氣時,植物特別密集,長得很高,動物的體型也非常大。
-
樹木非常茂盛,有很多大型動物,有很多我們以前從未見過的動物,地球上到處都是熱帶雨林。
-
應該是生物的種類會越來越多,微生物也會很多。
地球的誕生(約46億年前) 地球的前身其實本來就是太陽懷抱中的太陽黑子,就像現在太陽懷裡的太陽黑子一樣,九大行星的前身和它們的衛星都是太陽黑子! 太陽黑子是由太陽表面物質力的分化形成的。 排斥器以光電子的形式輻射到太空中,引力子以太陽黑子的形式積累,形成太陽黑子或太陽黑子群的氣液混合物。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