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產業”是產業經濟學的乙個概念,對產業進行分類的方式很多,它最初來源於“三產業分類”。
1.直接從自然界獲得產品的物質生產部門是第一產業。 如農業、畜牧業、礦業、---
2. 加工從自然界中提取的物質的生產部門是第二產業。 如製造業、建築業、電力業、---
3.由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物質生產活動衍生出來的非物質生產(提供勞務)部門被歸類為第三產業。
第三(第二)產業是指廣義的服務業。 如儲運行業、通訊行業、餐飲行業、科教文化、衛生等行業。
服務是指利用裝置、工具、場所、資訊或技能為社會提供服務的業務。
-
第三產業化,也稱服務業化,是指生產力的快速發展,隨著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第三產業(又稱廣義服務業或服務業)在GDP和就業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第三產業最終佔據主要地位,三大產業的產值和就業比由大到小最終成為“三、 二,一”。第三產業的本質是第三產業(服務業)從低到高、從簡單到複雜的發展過程。
第三產業的概念是與工業化和城市化概念相對應的新概念。 工業化是對工業發展的研究; 城鎮化主要研究城鎮的發展; 第三產業主要研究第三產業的發展,也可以稱為服務化。 中科院院士成國棟先生認為,第三產業不僅是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回顧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存在著不同的產業特徵。 從以採集、捕魚、狩獵為主的原始社會開始,經歷了以農業為主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再到以工業為主的資本主義社會,直到今天第三產業產值和就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進入第三產業以第三產業為主的時代。
-
與世界各國相比,我國第三產業的程度很低,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程度達到65%以上,第一產業產值和就業比重下降到5%以下,第三產業產值和就業比重達到65%以上。 2003年,發達國家美國和日本的第三生產指標是,2003年中國的第三生產指標高於中國。 新興工業化的新加坡和南韓的第三產業指標高於中國。
發展中國家和轉型期國家(巴西和俄羅斯)的第三產業化指標均高於中國,見表)。與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發展中國家和轉型期國家相比,第三產業程度相對較低,大量勞動力滯留在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勞動力相對較少,我國第三產業發展前景和潛力巨大。
各國第三產業比較(2003年) 經濟發展程度 國家 a1 i1 s1 a2 i2 s2 a3 i3 s3 發展中國家 中國 發達國家 美國 國家 日本 新興產業 南韓 國家 新加坡 65 29 發展中國家 巴西和轉型期國家 俄羅斯(1代表三大產業產值的比例, 2代表三大產業的就業比例,3代表工業化程度,a、i、s分別代表農業、工業和第三產業)。
資料**:《中國統計年鑑2009》、《國際統計年鑑2008》、《國際統計年鑑2006》、《2007年國際統計年鑑》2005年我國第三產業產值比僅為2004年,高於中國。 2004年,高收入國家第三產業產出比重高於中國。
2004年,中等收入國家第三產業產出比重高於中國。 2004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第三產業產出比重高於中國。 2004年,世界低收入國家,甚至最不發達國家和重債窮國的第三產業產值均高於中國,如表所示)。
總之,我國第三產業產值佔比很低,亟需發展服務業,加快第三產業轉型。
按三個行業分列的世界國內生產總值構成(2004年)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世界低收入國家 最不發達國家 重債窮國 中等收入國家 中低收入國家 中高收入國家 東亞和太平洋地區 歐洲和中亞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 中東和北非 南亞 高收入國家 非經合組織國家 歐元區 中國 來源**: 《中國統計年鑑2009》、《國際統計年鑑2008》、《國際統計年鑑2006-2007》
-
第三產業和服務化不僅是第三產業的產值,也是第三產業的就業。 不僅要注意增加值的比例,還要注意就業的比例。 在以往的許多研究中,有的將工業或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比例作為工業化的指標,有的將工業或第二產業就業的比例作為工業化的指標。
採用增加值比重和就業比重的綜合指標,第二產業或產業增加值比重和就業比重的綜合指數作為工業化的指標,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和就業比重的綜合指數作為第三產業化指標, 農業增加值比重和第一產業就業比重的綜合指標應作為農業的指標,對第三產業、工業化和農業的綜合指數進行定量分析,可以更好地反映實際情況。因此,第三產業生產程度應由產值比重和第三產業就業比重兩個指標組成,計算公式為:
其中,S代表第三產業的程度,YT和ET代表第三產業的產出和就業,Y和E代表社會總產出和就業。
農業化程度是第一產業的工業化程度,可由第一產業的產值和就業比例組成,具體公式如下:
其中,a代表農業程度,yt和et代表第一產業的產出和就業,y和e代表社會總產出和就業。
產業化程度是第二產業的產業化程度,可以由第二產業的產值和就業比例組成,具體公式如下:
其中,i代表工業化程度,yt和et代表第二產業的產出和就業,y和e代表社會總產出和就業。
需要明確指出的是,第三產業的程度反映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程度、第三產業產值的比重、就業的比重、第三產業的人均增加值,這與本地的經濟發展程度有關, 但不是這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程度。第三產業水平越高,地方產業結構越高,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越好,經濟結構的調整就越好。 第三產業化程度越低,地方產業結構越落後,這裡第三產業的發展潛力和就業潛力巨大,地方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潛力越大,任務越重。
-
需要明確指出的是,我國統計部門沒有專門的服務業統計資料,服務業的統計資料實質上是第三產業的統計資料。 第三產業也被稱為廣義上的服務業或服務業,第三產業的概念等同於服務業的概念,大家都喜歡採用服務業的概念。
第三產業是英國經濟學家艾倫·費舍爾(Allan G. Fisher)的主題,他是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教授它最早是在本世紀30年代提出的。 費舍爾認為,生產初級階段的工業是第一產業,生產第二階段的工業是第二產業,生產第三階段的工業是第三產業。
目前,聯合國的經濟統計基本採用三產業分類法,我國也從1985年開始採用這種分類法。 事實證明,三大產業分類已成為國際國民經濟結構的重要分類方法。
1985年,國家統計局借鑑國外常用的三個產業的分類方法,從我國實際出發,將我國第三產業的範圍規定為除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以外的所有產業。 其中,第一產業是農業(包括林業、畜牧業、漁業等)。 第二產業是工業(包括採掘業、製造業、自來水、電力、蒸汽、熱力、燃氣)和建築業。
中國國家統計局規定,第三產業分為四大產業:(1)流通產業。 包括交通運輸、郵電、商務、餐飲、物資供銷、倉儲; (二)服務生產生活領域。
包括金融保險、地質調查、房地產、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旅遊、資訊服務及各類技術服務; (三)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的部門。 包括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研、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 (四)服務於社會公共需要的部門。 包括國家機關、黨政機關、社會團體、軍隊、警察等。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2003年統計,第三產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服務、資訊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批發和零售貿易、住宿和餐飲、金融、房地產、租賃和商業服務、科研、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探、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 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文化、體育和娛樂、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等 事實上,1985年和2003年規定的第三產業範圍基本相同,為了便於分析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學術界在分析第三產業內部結構時仍然採用1985年第三產業的四個層次。
服務管理是研究如何在競爭激烈的服務環境中管理和取得成功的學科。 它包括服務利潤鏈的分析、服務的互動過程和互動質量、服務質量管理中的資訊科技、服務產品營銷與製造產品營銷的比較。
服務業前景:
1.要做好服務,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在逐步追求高品位、高品位的東西,而這一切都需要靠“服務”來完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