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記載,漢書、資治通鑑,這三人屬於什麼史料?

發布 文化 2024-06-19
12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史記》(《漢司馬遷》)和《漢書》(《漢班谷》)都是二十四部史之一,屬於正史! 《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年,敘述了我國約3000年的歷史。 在《史記》的序言中寫到,全書有12條,表中10條,書中8條,家譜30條,傳記70條,共130條。

    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提到,《史記》缺十條。 三國魏章硯指出,這十篇文章分別是《景帝本記》、《武帝本記》、《禮記》、《樂書》、《法書》、《漢代將軍年表》、《日本傳》、《三王家》、《桂策傳》、《苻晉傳》。 大多數後人不同意張衍的說法,但《史記》的不完整性是毋庸置疑的。

    這本《史記》也是一百三十條,有幾章顯然不是司馬遷的筆跡,漢元帝、成帝的醫生楚少孫寫了《史記》,而《史記》中的《史記》中的“楚先生說”就是他的補充。 “歷史學家的記錄”借鑑了廣泛的來源。 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漢》《國策》《秦記》《楚漢春秋》《珠子白家》等著作和國家文獻檔案,以及實地考察取得的材料,都是司馬遷撰寫《史記》的重要資料。

    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挑選,排除了一些廢話。 對於一些無法澄清的問題,他們要麼採取懷疑的態度,要麼記錄各種陳述。 由於資料種類繁多,歷史修訂態度嚴肅,《史記》內容詳盡,內容豐富。

    繼司馬遷寫《史記》之後,班固又寫了《漢書》。 班古,名孟劍,福豐安陵人,生於東漢光武帝八年。 他的父親班彪是一位歷史學家,他寫了65篇《後傳》來補充《史記》。

    《漢書》是在《後傳》的基礎上完成的。 雍帝元年,班固跟隨騎兵將領竇憲攻打匈奴,參謀預謀。 後來,他因一件事情入獄,永元在第四年死於獄中。

    當時《漢書》還有八表,《天文編年史》沒有寫,漢和皇帝請班古的妹妹班昭補,馬徐協助班昭編纂《天文編年史》。 班昭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女作家。

    《資治通鑑》是一部通史編年史,是中國第一部編年史。 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長篇編年史書,共294卷,時間19年。 記載的歷史寫於周衛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到後周歷帝六年(西元前959年)第五王朝征服淮南,跨越16朝,共1363年的詳細歷史。

    它是中國通史的第一部編年史,在中國史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內容側重於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以及對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的評價,旨在通過描述影響國家興衰和國家興衰的統治階級政策來警告後代。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這涉及官方和私人歷史修訂的問題。

    《史記》和《漢書》都是私史,作者是查資料、自己寫書的人; 《資治通鑑》雖然也有署名者,但他來自官方來源,也就是說,署名者只是官方資料的整理和分發,真正的作者是別人。

    這對這本書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 編年史編年史是編年史形式的歷史書。 這是唯一的一本,沒有其他分支,它是該書寫作之前(漢朝中期)的歷史人物傳記。

    漢書和後來的漢書都出自漢代文史世家——坂氏的,充分體現了坂茂寫實的學風,漢代的坂茂頗有禮貌,沒有像司馬遷那樣受過折磨,工人們按照規律的年表製作了兩本史書。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史料記載和漢書文字相對較少,因為它們的作者幾乎都是孤身一人,而單個作家寫一本書的精力和財力是有限的,所以字數肯定是少的。 而資治通鑑的確是海量大,也是通史,他寫的是前朝的事情,幾乎都是皇帝和將軍的活筆記。 為什麼?

    因為《資治通鑑》的作者曾經是總理,所以他的史書得到了官方的支援。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史記和漢書屬於二十四部史。

    《資治通鑑》是一部通史,不收錄在二十四史中,二十四史一般寫在前朝史上,乙個朝代史。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樓上的文字與主題無關。

    史料:資料分為官史、戰地史、其他史、雜史和其他史料。

    官史是指《史記》、《漢書》等傳記史書。 一本以皇帝傳記為藍本,由宮廷史學家記錄的中國史書,有別於民間史料。

    因此,《漢代史記》和《資治通鑑》屬於正史。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歷代志通史》編年史。

  6.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史記通史》 《漢書通史》 最早的《資治通鑑》是最大的一部。

  7.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這些都是好書,所以可以多讀一些,官方歷史。

  8.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資治通鑑》是北宋歷史學家、作家司馬光主編的通史編年史,按時間和事件記載了從春秋戰國時期到宋朝建立的共1362年歷史。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通史,在24部史中排名第一,記載了從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前四年的三千多年歷史。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一、分類不同

    《歷史學家記錄》是一本傳記歷史書,是 24 部歷史中的第一部。 《資治通鑑》是一本編年史書,是中國第一部編年史通史,不屬於二十四史。 傳記風格的歷史書是以人為本的,也就是說,它們以人物為中心,描述歷史事件。

    編年史,編年史之前和之後的歷史事件。

    二、創作的作者不同

    1.《史記》是一本私史書,原名《太史公書》、《太史公記》、《太史志志》,作者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歷時14年才完成。

    2.《資治通鑑》,是一本官史書,主編是北宋宰相司馬光,助手是劉楚、劉書、範祖玉等3人,歷時19年完成。

    三是歷史跨度不同

    1.《史記》是從傳說中的黃帝寫成的漢武帝頭四年,跨越了三千多年。

    2.《資治通鑑》寫於戰國時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後期周世宗六年,共跨越1362年,包括16個朝代的歷史。

    四、寫作風格不同

    1、程式碼與《史記》相配,以散文文化寫作手法為主,以記敘文寫作手法為輔,語言十分生動,人物鮮明,口述諺語、成語、民謠運用廣泛,方言不避。

    2.《資治通鑑》,敘事文筆,言簡意賅,敘述生動,組織清晰,層次清晰。 宋申宗稱讚“博得其所,簡單周到”。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編年史是指以年表為線索,按時間順序排列與曆法歷史相關的事件。

    編年史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錄歷史事件。

    根據時間的語境,記錄隨著時間的發展而發生的歷史事件,並按照時間的規律進行敘述,符合人們的嚴肅過程,這樣更容易讓人理解,也可以使文章的語境清晰,結構清晰。

    《資治通鑑導論:資治通鑑》(常建作《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多卷編年史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才完成解體。

    主要以時間和事件為依據,寫於周衛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到周世宗獻德六年(公元959年)五代之後,涵蓋了16個朝代和1362年的歷史。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資治通鑑》和《史記》都是官史,都是後人為描述前輩歷史而寫的歷史書; 兩本書都寫得生動,語言坦率簡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那麼這兩本書有什麼區別呢?

    1.風格不同:《史記》是編年史風格的通史。 以人物為中心,編年史重大事件。

    《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史,即按照時間順序,記載了重大歷史事件。

    2.作者不同:司馬遷; 司馬光.

    3.不同寫作年份:西漢; 北宋。

    4.本書的出發點不同:《史記》是司馬遷用一生的煞費苦心創作的傑作,除了歷史價值外,文學價值也很高,採用了散文化的筆法。

    《資治通鑑》是一本官史書,由司馬光牽頭,編纂的目的主要是為皇帝提供參考和參考,所以對來源的敘述主要是重大歷史事件,總結教訓教訓。

    5.作品內容不同:《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年。

    《資治通鑑》從戰國時期到五朝。

    6.史料記載屬於二十四史,資治通鑑不屬於。

    7、一本是私人史書,另一本是官方史書。

    《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多卷編年史,共294卷,歷時19年。 它以時間和事件為基礎,從周衛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開始,到第五王朝後周師宗獻德六年(公元959年),涵蓋了16個朝代和1362年的歷史。 它是中國通史的第一部編年史,在中國官方史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史記》是一部中國通史。 它由漢代司馬遷歷時 18 年撰寫。 全書共130卷,52萬字,12冊,10表,8冊,30個家族,70個傳記,共約52.65萬字,記錄了漢武帝從黃帝時代(約西元前3000年)到元甲元年(西元前122年)的3000多年歷史。

    它包羅永珍,又又是一體的,脈絡清晰,“君的崛起痕跡,原始考察的終結,看繁榮與衰落,考察的路線”(《太師公自序》),所謂“學天人,歷古今變遷”,詳細記錄了政治各方面的發展, 古代的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資治通鑑》,簡稱“同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長篇編年史書。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通史,原名《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或《太史公記》。 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

    1.《資訊治理通鑑》。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多卷編年史,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和事件為依據,寫於周衛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到周世宗獻德六年(公元959年)五代之後,涵蓋了16個朝代和1362年的歷史。

    在這本書中,編者總結了許多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申宗認為這本書“看過去,有治之本”,就是以史的得失為警示,強化統治,故命名為《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294卷,約300萬字,《差異論》和《目錄》30卷。

    《資治通鑑》是中國通史的第一部編年史,在中國官方史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史記》。

    《西漢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史卷,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前四年的三千多年歷史。 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司馬遷開始創作《太史公書》,後來被稱為《史記》。 花了 14 年時間才完成。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一起被稱為“前四史”喬通,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開創的以編年史的形式編纂歷史的方法,被後朝的“官史”所繼承。

    《史記》也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的絕唱,無韻的《立》”,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劉翔等人認為,這本書“善於秩序和理性,論證而不浮華,品質而不俚語”。

    歷史百科全書。

相關回答
18個回答2024-06-19

1、兩本史書的形式相同:《史記》和《漢書》都是傳記,都是通過人物的活動來反映歷史事件,以人物傳記的方式敘述史實; >>>More

11個回答2024-06-19

《史記》與《漢書》在文體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More

8個回答2024-06-19

黃帝統一了中國,製作了服裝和禮儀,並懺悔中國成為“衣著禮儀之國”。 這種服飾是指古代(清朝前)漢族的傳統服飾,在現代社會被稱為漢服(也叫古端叫服飾,說不准。 應以漢服為準)。 >>>More

20個回答2024-06-19

北宋時期,司馬光主持編纂了編年史通史《資治通鑑》。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