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個五年計畫,中國2001-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簡稱“十五”計畫。 2001年3月,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規劃綱要》。
要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程式碼經濟的需要,確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為主線。
重點抓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要更加注重教育、文化、醫療、公共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更加注重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發展和享受需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乙個五年計畫,簡稱“第十乙個五年計畫(2006-2010年)”,以《中國共產黨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乙個五年計畫的建議》為基礎。
主要明確國家戰略意圖,明確工作重點,指導市場主體行為,是2006年和201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集偉藍圖,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行動計畫,是履行經濟調節職責的重要依據。 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
《規劃》主要提出了三大任務和六項專項行動。 圍繞實體消費、服務消費和新業態三大領域,共提出5個實體消費重點領域、7個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和6個新業態重點領域共18個重點領域。 圍繞消費力、產品質量、市場主體、消費平台、基礎設施、物流網路等消費公升級關鍵環節,開展了六項專項行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第三條戰略性地指導“十四五”期間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 構建新的發展格局。把握新發展階段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踐依據,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為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行動指南,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應對新發展階段機遇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
要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增強供給體系韌性和對內需的適應能力。 要建立有效的擴大內需體系,加快培育完整的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管理,打造強大的內需市場。 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打破制約經濟週期的制度性障礙,促進生產要素流通和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有機聯絡。
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繼續深化要素流動開放,穩步擴大制度性開放,依託國內經濟迴圈體系,形成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 要強化國內迴圈的引領作用,提高國內迴圈與國際迴圈的效率和水平,實現國內國際雙迴圈的相互促進。
“五年計畫”是蘇聯經濟建設的經驗,這一經驗對新中國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中國的“第乙個五年計畫”,即第乙個五年計畫(1953-1957年),是在第一、第一同志的直接領導下制定的。 1955年7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規劃》,為我國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也是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的重要開端。 >>>More
“五年計畫”是蘇聯經濟建設的經驗,這一經驗對新中國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中國的“第乙個五年計畫”,即第乙個五年計畫(1953-1957年),是在第一、第一同志的直接領導下制定的。 1955年7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規劃》,為我國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也是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的重要開端。 >>>More
“十二五”計畫一般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計畫的五年計畫,是我國國民經濟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長期計畫。 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專案、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重的關係進行規劃,為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確定目標和方向。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