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規劃解讀:2005年第四季度產業評選與產業對比報告》。
基本點數:105年前三季度,巨集觀經濟執行總體保持“高增長、低通脹”的穩定態勢。
然而,消費需求低迷、出口增速逐步下滑、工業利潤持續下滑,都清楚地向我們傳達了巨集觀經濟下行壓力正在逐漸加大。 但鑑於05年經濟高速增長的慣性,以及“十一五”初大量新專案的開工,我們認為2006年經濟增長率仍將保持在一定水平。
2.企業盈利下滑,利潤增速持續低於收入增速,成本不足和有效需求仍是制約社會利潤水平的主要因素。 上游盈利增速下滑、下游行業逐步好轉的趨勢更為明顯。
3.在經濟增長放緩和資源成本壓力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規避經濟風險上。 建議注意:資源行業; 在產業中上游,屬於國家鼓勵投資或具有壟斷特徵的產業; 下游行業的品牌優勢或規模優勢企業。
4.“十一五”期間,我國先進製造業、服務業、能源和基礎設施行業將得到優先發展。 建議注意:
石油化工(油氣開採、開採服務、化工新材料)、機械(輸配電裝置、電力環保裝置、運輸機械機械、軍工、礦山機械、物流機械)、IT(3G、數字音訊**、IPv6、節能裝置)、現代服務業(金融、物流、資訊資訊碼、商務、旅遊)、交通運輸、食品飲料(葡萄酒、啤酒、白酒)、
建材(環保建材、節能建材)、有色金屬和新能源。
5.環渤海經濟區已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建議關注區域內以下行業:製造業(電子資訊、汽車、生物製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奈米新材料、石化、海洋化工、精細化工、機械)、現代服務業(金融、保險、商貿、天津港、 保稅區和散雜貨流域的海港物流業、航空運輸、機場物流)、運輸(港口、公路、鐵路)。全文。
-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乙個五年計畫。
-
法律分析:《十五“計畫》明確了今後五年的主要任務,其中之一就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體系。
認真貫徹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營造法制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非公有制企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
法律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綱要》 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確立了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線。 重點抓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要更加注重教育、文化、醫療、公共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更加注重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發展和享受需要。
-
指導原則和發展目標;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 加快發展服務業;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深化體制改革; 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 建立健全規劃實施機制。
-
分類: 社會生計>>其他社會話題.
問題描述:為什麼“十一五”計畫改名為“計畫”而不是“十一五”計畫? 有什麼區別?
分析:首次將“計畫”改為“計畫”。
與過去10個“五年”明顯不同,從名稱上看,“十五”計畫“已從”計畫“改為”計畫”。 這幾乎成為近期“十一五”規劃報道的重點。
**黨校研究室辛明博士認為,雖然乙個詞有區別,但內涵不盡相同,說明對發展內涵的理解發生了變化。
《現代漢語詞典》對“計畫”和“計畫”的解釋如下:“計畫”是指在工作或行動之前預先制定的具體內容和步驟; “規劃”是指更全面的長期發展計畫。 顯然,後者更注重巨集觀、戰略、指導和長期性。
“五年”國家建設的“五年計畫”模式起源於前蘇聯。 從1952年到1953年,總理率領的代表團被派往蘇聯學習,在他們的幫助下,制定了第乙個五年計畫,並於1953年實施。
“第乙個五年計畫”主要是一項指導性經濟計畫,涵蓋了經濟增長指標的各個方面,從工業總產值的增長、手工業的增長、694個大型工礦專案的建設,到單位鋼鐵產量的增加、煤炭產量的增加等等。 縱觀以往的五年規劃,各項指標的具體性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2003年9月18日,“十一五”計畫主任在電視轉播的“十一五”規劃編制工作會上表示,“十一五”規劃要突出戰略性、巨集觀性和政策性,把握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域性的重大戰略問題,突出戰略方針、戰略任務、 戰略布局、戰略措施和重大政策,不要搞太多、太詳細的量化指標,改變過去包羅永珍、外地太寬泛的局面;強化引導約束功能,增加制度創新內容; 在編纂程式上,要建立規範的民主制度、凝聚力制度、論證制度、公布制度、備案評定制度。
在計畫經濟時期,國家必須通過計畫逐一分配重要資源,因此指標設定得非常詳細。 但以往微特定產業的發展規劃,更多的是市場、企業、資本的自我調整。 在當今市場資源配置中,規劃會突出巨集觀和戰略,規劃指標少而精,總體一流,具有指導意義。
從“計畫”到“計畫”,體現了從微觀到巨集觀、從直接到間接、從專案管理到計畫管理的突出轉變。
毋庸置疑,中國的改革開放過程實際上是乙個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 五年計畫由第乙個五年計畫推進到第十個五年計畫,計畫的強制性和指導性逐漸消失,或者說主觀因素逐漸減少,客觀因素增加。 計畫經濟制度向計畫經濟體系的轉變,表明計畫經濟體制已基本被打破。
-
“十二五”計畫是指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計畫綱要》的簡稱。 這個五年計畫的時間跨度是從2011年到2015年。
“十二五”規劃的主要目標是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通過擴大內需、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節能環保等措施,推動經濟增長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十二五”規劃中,中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發展目標和政策措施。 這些措施包括:提高國內生產總值的質量和效率,加快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程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加強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促進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在實施過程中,中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強巨集觀調控、促進科技創新、擴大內需、促進產業結構公升級、加強環境保護等。 這些措施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取得了許多目標。
在“十二五”規劃中,中國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困難,如國際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資源環境的壓力和人口老齡化等。 但是,在中國的大力引導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穩步前行,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法律分析:關鍵是黨的領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第十四條 城市人民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
直轄市城市總體規劃由直轄市人民報由中央直轄市人民審批。 省、自治區人民所在城市和確定城市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審查批准。 其他城市總體規劃由本市人民報省、自治區人民審批。
第十五條 縣人民組織編制本縣人民**所在鎮總體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批准。 其他城鎮的總體規劃,由本鎮人民組織編制,報上一級人民組織批准。
-
“十二五”期間,以科學發展為主題,要求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 在主題和主線之間,主題決定主線,主線體現主題。 所謂主線,就是貫穿事物發展過程的主線。
突出科學發展主題,必須抓住影響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主要問題作為突破點,緊緊抓住,始終如一,從而形成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 當前,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恆的主題。
但是,對於實現什麼樣的發展以及如何實現發展,歷史和實踐存在著不同的認識。 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踐的新任務、新特點、新要求,科學發展觀主張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諧社會建設同步全面發展。 和生態文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是以能源消耗和環境汙染為代價的,這是一種低效率、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
持續多年的高增長率,使資源短缺矛盾日趨尖銳,難以滿足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需求。
法律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計畫第一條 “十二五”期間,世界和國情不斷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 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於能夠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戰略機遇時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許多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風險和挑戰。
要增強機遇和危險的意識,主動適應環境變化,切實解決各種矛盾,更加積極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五年計畫”是蘇聯經濟建設的經驗,這一經驗對新中國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中國的“第乙個五年計畫”,即第乙個五年計畫(1953-1957年),是在第一、第一同志的直接領導下制定的。 1955年7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規劃》,為我國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也是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的重要開端。 >>>More
“五年計畫”是蘇聯經濟建設的經驗,這一經驗對新中國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中國的“第乙個五年計畫”,即第乙個五年計畫(1953-1957年),是在第一、第一同志的直接領導下制定的。 1955年7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規劃》,為我國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也是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的重要開端。 >>>More
5月11日出生的星座是金牛座。
5月11日出生的金牛座感覺很特別,性格很強,也很有主見,那麼5月11日出生的金牛座有什麼特點呢?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