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如何在佛經中找到心

發布 社會 2024-05-25
18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房東你好!

    針對您的問題,Sugaku提供了一些個人見解供您參考:

    什麼是明信?

    頭腦的清晰是第六意識,觸及第八意識。 在這裡,可以理解的心是第六意識(意識),清淨的心是第八意識(alayya)。

    意識是“八大意識心王”中唯一能夠反省自己的。 因為我可以反省自己。 所以,是所有普通人都知道的“心”和“我”。

    也是許多教人尋求驗證的“高手”的心(以為這就是清心)。 然而,這種“清澈明澈”的心,就是生滅的心(不但每一世都會熄滅,甚至每天睡著無夢,醒著的時候,就是每時每刻生死的連續體),所以也叫妄想。 他不是清醒頭腦的目標,但他是清醒頭腦的必要工具。

    在佛教中,“心”通常是指第八意識:從無始的億萬年到未來的終結,永遠不會被摧毀的恆定心。 因為他不生不死,所以他被稱為“真居”,所以他被稱為“真心”。

    如果你觸碰到這個心,你將能夠觀想法界的實相,也就是說,你將能夠進入菩薩的數量,同時你將能夠獲得解脫的最初果實,你永遠不會離開佛法。

    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 清心的境界,是所有兩車人(包括阿羅漢和佛陀)所不知道的,學者們也不應該掉以輕心。 以下是個人總結,明鑫應具備的條件,僅供參考:

    一:養菩提心,願成佛,渡眾生。 (只要你學佛,就要從培養菩提心開始。 《華嚴經》雲:“失去菩提心,修一切善法,都是為了魔業”)。

    2: “不要行一切的惡,做一切的善,潔淨自己。” (積累足夠的功德資源)。

    三:沉浸於小乘佛經和論著中,確認一切佛法的虛空,斷絕自見,相信“涅槃本性”永生不滅。 (打破自己的觀點是清晰的條件)。

    第四,學習大乘佛經和論著,正確認識“真心”的概念。 (提公升“智慧”)。

    第五:學會閱讀對話。 (“運動中的專注力”練習)。

    第六:成就取決於對話。 (成就“Concentration in Motion”功夫)。

    七:“見山不是山”境界,等待“懷疑”出現。 (即禪宗的“黑漆桶”境界,此時,往往對外界失去意識; 所謂:“衣褂腰帶漸加寬,我不後悔,要讓人為奕憔悴”、“沒有寒骨,怎麼能得梅花的芬芳”。 )

    八:用詞“參與”這種懷疑。 (繼續上述情況,用“思維觀”來理解這個疑問)。

    九:遇到真知、好知時,樹立“犀利”的指引。 (除非開悟的菩薩再來,否則很少有自覺的人能夠理解他們的心。 真識善知的價值,與學者功績資源的積累密切相關。

    10:開悟和清晰。 (意識觸及真誠。 那些將自己的覺悟呈現給真覺的人,將被他們確認為真或假,並將在般若經典和禪宗的1700個公開案例中自我確認自己,並確認他們是正確的。 )

    南無大師釋迦牟尼佛。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心靈就是我們所說的意識。 它分為心靈之王和心靈之位。 仔細說比較複雜,但最好是讀一讀經文。

    你是怎麼找到它的? 那麼,你就不能察覺到你自己粗大意識的表現嗎? 意識的每一種活動,外圍事務和內在情感、記憶和思想的每一種表象,都是意識的功能。

    如果你談論的是某種特定的心,你必須區分那個教派。 不同教派之間會略有不同。

    強烈建議你把這些是關於你自己修行的重要問題,或者你要仔細諮詢你自己的上師。

    別人說的都是基於資訊。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建議大德讀(必須)嚴謹,我認為心的七徵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煩惱是菩提,妄想是正念,我已發現你的心。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你可以感覺到自己的氣在身體裡流動。

  6.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如何找到心? 誰是求心者?

  7.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好知識,心在你裡面,你為什麼還在尋找它,看看冷嚴經。

  8.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

    《心經》是一部經典,闡述了大乘佛教中的空性和般若思想,是所有佛經中翻譯最多、背誦次數最多的一部。 有兩種書:寬書和刪節書。 中國佛教的流行版本由玄奘翻譯。

    這部經在佛教藏三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相當於釋迦牟尼佛的心臟。 收錄於《大正文集》第八卷。

    名稱解釋]摩訶,梵語,我們的國家被稱為大智慧。因為很難理解漢字的意思,所以仍然使用原文,而這些詞是尊重的,所以不翻譯。

    般若意味著智慧,它完全是關於心的奇妙使用。

    波羅蜜多的意思是去另一邊。

    很多,當然。 心,指心,包含心的本質和本質。 這部佛經將浩瀚的《般若經》濃縮成一部簡明扼要的經典,表達了“般若是空”的精神。 整部佛經列舉了五蘊、三門、十二因、四聖諦,概括了一切法都是空的原則。

    翹曲,路徑也。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讀你心的佛經之一。

    我把它總結為“自我”和“非自我”。

    覺醒自我,證悟自我,是理解內在佛經的途徑,是自我超越的方法,是覺知、知覺、知覺、觀想、正念方法的應用,是見住於自然的六門的顯現,是生命的顯現,是佛法的開悟和修持。

    我們經常根據每次經歷的記憶中的資訊來判斷當下的發生。

    而不是抱著完全空杯子的心態,清空自己,根據每次事件的現實,如沉思,如實在觀察和收集資訊和材料。

    因此,經常有偏差、誤解和想法。

    當你在揣測、揣測、評判別人的情緒和感受時,能不能盡可能地清空自己,設身處地地為自己著想,感同身受,畢竟你和ta都不是空白的螢幕,普通人的心是不純潔的,我們還在路上,還沒有達到像鏡子一樣的境界, 首先什麼都沒有,你是混合體,痕跡很滑。

    關係中發生的一切都與ta的底座的螢幕有關,與ta的投影有關,與你的踢腳板的螢幕有關,與你的投影有關,你是因果關係,是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

    合一是與自己內在的所有眾生合一,與外在世界的所有眾生合一,與宇宙合一,既不與外在也不與內在合一,本質上是一體的。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心經》可以幫助你。 心經修行分為兩個層次。 首先,以108次為單位,先設定每天讀多少次108次《心經》,並堅持每天讀相同次數或更多,你就可以讀得更多,並且堅持下去,智慧就會慢慢開啟,你就會慢慢明白《心經》的意義。

    然後,在讀經的同時,可以按照《心經》所傳授的修行方法去做,就可以修行了。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懂得《心經》,就是要有大智慧。

    如果你能理解《心經》,你就會超越三界,你就不必再被業力所引導,重新進入輪迴。 如果你想回到三界,你已經可以隨心所欲地去。

    讀《心經》,除非有大智慧,否則很難理解,準備讀十年或二十年。 許多僧侶一生中從未了解過《心經》。 “分類”真的不容易。

    但是,如果你能從修行入手,採取天台禪修或南傳內觀,你不僅能快速進入禪修(也就是你說的是禪修),而且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幾年或十幾年)達到“無我”, 然後你就會明白《心經》是怎麼說的。當然,如果你更進一步,你也可以獲得佛法空性,那麼你對《心經》的理解就會更深入。

    祝您早日了解《心經》。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建議到處看荷花盛開。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心經》是般若分部的凝結。 佛教的所有經典都圍繞著“身體”,佛的意義是“覺悟”,這是覺悟的本質,而不是覺悟的內容。 什麼是內容?

    我知道言語,它們被稱為智慧。 我不明白什麼叫愚蠢。 智慧和愚昧都是內容,本體不屬於這兩個內容,不屬於任何內容。

    《心經》上有很多佛教名詞,五蘊、十二緣起、六根、六塵、六識十八世界、苦道滅道四聖諦等等,都是內容,本體不屬於這些, 所以一路下來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

    人人皆有佛性,又稱本面、心、自性,揚眉吐氣、七情六慾都是其功能,否則生命就是一堆碳水化合物。 佛教的修行就是要找到並回歸這種本性。

    《金剛經》說:經處有佛;沒有理智,就沒有廢紙,怎麼可能經典呢? 你的“覺悟”就是佛陀。

    心煩意亂,是你自己心生的方法,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心在哪裡,就會被內容所左右,找到內容執行的“地方”,時刻把心思放在上面。

    祝你好運,阿彌陀佛。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16

    瞳孔反射的平方寸是浩瀚的宇宙,宇宙之外的虛空是你的眼睛。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15

    1.恨比恨多,只有愛才能停止。 2.法律不是獨自崛起的,它是命運所生的。

    3.見五蘊為空,勝一切苦。

    4.恨永遠止不住恨,只有愛才能止恨。

    5、一切法則的空性既不生不滅,飢餓的痕跡不髒,也不純淨,不增不減。

    6、顏色與虛無無異,空與色無異,色為空,空為色。

    7.所有腐爛和有圖片的東西都是假的。 如果你看到彼此不一樣的東西,你就會看到它們的本來面目。

    8.恨對恨,恨永遠存在; 愛恨交加,恨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9.如果你想知道前世的因緣,今生的接受者是,如果你想知道來世的果報,今生的作者是。

    10. 我現在或過去教給你的是:停止痛苦和痛苦。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14

    我個人認為可以這樣理解的《心經》是佛教的核心。 其主要內容是傳授世界的本質,即“空性”,因此預兆的內容是佛法的核心。 從功能上講,禪修的型別可以直接指向更高層次的心,也可以在較低層次上修煉心靈,使人平靜下來。

    因此,它被稱為《心經》。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13

    《心經》是佛教最著名的經典之一,它描述了人類在修行道路上的精神轉變過程。 在佛教中,《心經》被視為指導性的虛空經,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心理和精神方面。 《心經》的核心思想是揭示人類的真實本性,幫助我們超越自身的束縛,達到真正的禪覺。

    它提醒我們放下貪婪、嫉妒、恐懼和其他令人不安的情緒,以發現真實的自我。 通過學習和研究《心經》,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世界。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12

    《心經》是一部說妙明真、虛、法境是一心的絕對治療,妙明真、真面、無形無相,能顯現無盡時空、四聖六凡凡、世間。

    無形無相為空,萬法與一切相不為空,萬法與一切相如夢或空,空不空,空不空,所以心經說,色不異,空不色, 顏色是空性,空性是顏色,思想和行動也是如此。 知道了這一點,剩下的就解決了。

相關回答
8個回答2024-05-25

應當注意,《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四條 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財產轉租給第三人。 承租人轉租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第三人給租賃財產造成損失的,承租人應當賠償損失。 >>>More

19個回答2024-05-25

你好! 1. 在輸入框中輸入問題。

在每個頁面的頂部,可以看到“我想問乙個問題”的問題輸入框,在問題輸入框中輸入問題,點選“我想問乙個垂直的問題”。 >>>More

4個回答2024-05-25

你知道你在問什麼嗎? “知道”獲得經驗和財富點的具體規則如下: >>>More

5個回答2024-05-25

這首歌是SHE和海飛倫演唱的《謝謝你的溫柔》

11個回答2024-05-25

以下是獲得財富價值的方法:

了解財富的價值: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