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接受遺贈是什麼意思?

發布 社會 2024-04-17
7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以書面形式證明您已明確接受其他繼承人。 遺產。

    如果乙個人想接受遺贈,他應該直接接受,例如直接辦理遺贈房屋的轉讓手續。 要放棄,只需寫乙份書面宣告。

    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分前表示放棄繼承。 無明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悉遺贈後兩個月內,表示接受或放棄贈與。

    如果在到期日未註明,則視為放棄遺贈。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立遺囑人在立遺囑時必須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等。

    作為民事法律行為,立遺囑人在立遺囑時必須具有完全行為能力; 遺囑必須真實、自願、合法,立遺囑人必須有權處分財產,遺囑應為沒有工作能力、沒有生計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 受遺贈人在遺囑有效時必須是活著的和死去的。

    遺贈可以是有條件的。 對於有條件遺贈,繼承人在交付遺贈財產時可以要求受贈人完成遺贈所附條件。 受贈人收到財產後,受贈人應受其約束並承擔相應的義務。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最安全的做法是申請公證,在公證人的見證下,你寫乙份接受遺贈的書面宣告,寄給受遺贈人和其他繼承人,公證人可以做公證書。 如果對方事後有異議,您可以憑公證書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以書面形式傳送一些東西,為自己保留,並明確表示您接受遺贈。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受遺贈人接受遺贈的,受遺贈人應當在知悉遺贈後兩個月內表示接受遺贈。 實踐中,可以通過向部分繼承人口頭陳述、書面接受遺贈、公證表示、實際占有遺產或提起訴訟等方式明確表示接受遺贈。

    法律依據

    根據《民法典》第1124條的規定,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後放棄繼承的,繼承人應當在遺產處分前書面表示放棄繼承權; 無明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應強調並鼓勵受遺贈人在知道遺贈後60天內接受或放棄遺贈; 如果在到期日未註明,則視為放棄遺贈。

  6.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表明接受遺贈要求受遺贈人在知道遺贈後 60 天內接受遺贈。 立遺囑人可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向受遺贈人表達接受遺贈的意願。 繼承開始後,辦理法定繼承; 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 有遺贈、贍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後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分前以書面形式作出虛假通知,表示放棄繼承權; 未明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悉遺贈後60日內表示接受或者放棄遺贈; 如果在到期日未註明,則視為放棄遺贈。

    1. 遺囑的公布有時間限制嗎?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 有遺贈、贍養協議的,依照約定辦理。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悉遺贈後兩個月內,表示接受或者放棄遺贈。 如果在到期日未註明,則視為放棄遺贈。

    《民法典》第1124條。

    繼承權的接受和放棄]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分前以書面形式表示放棄繼承;無明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悉遺贈後60日內表示接受或者放棄遺贈; 如果在到期日未註明,則視為放棄遺贈。

    2. 遺囑和遺贈有什麼區別?

    遺囑和遺贈之間的區別在於:

    1)繼承人和受遺贈人的範圍不同。遺囑繼承人只能是法定繼承人範圍內外的個人,受遺贈人只能是法定繼承人或國家或集體單位以外的人,受遺贈人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國家或集體單位。

    (二)遺囑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後遺產分割前未明示放棄的,視為繼承。受遺贈人知悉或者應當知道遺贈後二個月內未表示接受遺贈的,視為放棄遺贈,喪失接受遺贈的權利。

    3)接受遺贈的權利不能由他人行使。當受遺贈人先於受遺贈人死亡時,遺贈權自然消失。 當受遺贈人不願接受遺贈時,他不能將遺贈財產轉讓給他人。

    但是,當繼承開始時,受遺贈人表示接受遺贈並在遺產分割前死亡,他接受遺贈的權利轉移給他的繼承人。

  7.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法律分析:接受遺贈的人可以書面證明他或她已經向其他繼承人表達了明確的接受。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悉遺贈後兩個月內表示接受遺贈或者放棄贈與。

    受贈人在遺贈期滿時未作出表述的,視為自動放棄接受遺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124條 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分前書面表示放棄繼承; 如無表述,視為已收繼孫青城。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悉遺贈後60日內表示接受或者放棄遺贈; 如果在到期日未註明,則視為放棄了航空之友的遺贈。

相關回答
20個回答2024-04-17

1.多與朋友交流,保持友誼

人類與外界接觸越少,他們生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為引起焦慮的化學物質是在大腦中產生的,所以壽命比其他社會人短。 在一項針對 276 名年齡在 18 至 55 歲之間的人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與外界聯絡超過六次的人對抗感冒病毒的能力是朋友很少的人的四倍。 >>>More

41個回答2024-04-17

審稿人認為好的答案就是好的答案。

12個回答2024-04-17

接納是對強迫症的正確態度,很多強迫症朋友認為接納很難,其實並不難,只是大家可能都走進了一定的誤會,如果能識別出這些誤會,就能更好的接納。 >>>More

4個回答2024-04-17

1.有效性審查規則,即主動審查權利的有效性; >>>More

9個回答2024-04-17

為避免問答和評論被刪除,請注意您的問題或評論不違反《知曉協議》,如文章中出現以下情形之一,“知”管理層有權在不事先通知使用者的情況下直接刪除,並將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相應處罰, 如果情節嚴重,“知”有權關閉部分許可權,暫停甚至刪除其帳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