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描述諸葛亮是如何與儒家思想作鬥爭的

發布 歷史 2024-03-31
5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陸肅介紹諸葛亮去見了東吳的一群謀士,這些人都不是普通人,都是有學問的人。 東吳第一戰略家張昭率先出擊,說:聽說劉備在請你出山之前,曾三次來你家,以為和你如魚得水,要奪取靖鄉九縣作為根據地。

    可是景襄已經被曹操弄走了,你還有什麼想法呢?

    諸葛亮心裡想著,要是不先把張昭難倒,就說服不了孫全聯和劉康草。 諸葛亮說:劉備拿下靖襄的地盤是輕而易舉的,但是他不忍心奪取同一宗門的根基,就被曹操接走了。

    現在他駐紮在江夏,又有了乙個巨集偉的計畫,閒著的人怎麼會知道這一點。 重大國家事務和社會安全必須由真正有才能和學識的人深思熟慮。 而八卦的舌頭,坐著說話,遇到事情,卻想不出辦法,只能為世人笑。

    張釗無言以對。

    之後,有謀士問:曹操有一百萬兵千將,你說不怕,吹噓你。 諸葛亮回答道

    劉備退到霞口,伺機而為,東吳兵吃飽了,長江防守起來很危險,但都勸孫權向曹投降,你可丟人。 東吳的謀士們紛紛向諸葛亮發起挑戰,多達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艱難地駁斥了。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無非是孫柳在聯盟的時候,劉備派孔明帶頭,然後東吳的百姓對孔明和孫劉同盟不服氣,就和他爭論不休,結果諸葛亮勸說的很好,甚至惹怒了一些老頭子......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赤壁之戰前,東吳文官投降,將領們打了主戰,孔明前往東吳遊說孫權和劉備結盟對抗曹操。

    張昭、於拓等人怕戰求和,卻不服孔明,言語嘲諷,孔明機智巧巧的論證和大方義大義駁斥了東吳的儒家思想,他們無力對付,丟了面子。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章:諸葛亮的舌頭與儒家作鬥爭,魯子尊重公眾。

    為了推動孫劉結合的大業,諸葛亮跟隨魯肅去了江東。 孫權請來數百名文武官員商議,東吳張昭等人極力主張投降,但魯肅不同意,孫權傾向於魯肅。

    孔明會見了江東戰略家,諸葛亮和眾人爭論,眾人無話可說。 東吳的糧食官員黃蓋和陸肅領著孔明去見孫權,諸葛亮用言語挑釁孫權,孫權變色進了後殿。

    梁氏責怪孫權沒有問自己曹的策略,蘇領著孔明進後廳說話。 孔明向孫權解釋了軍隊的弱點和孫權的聯盟可以打敗敵人曹操的真相,孫權相信了他的話。

    張昭等人極力主張投降,並提醒孫權不要上空明的計謀,但孫權最後猶豫不決,只好讓周瑜(子公進)從柴桑回來商量對策。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故事出自明代羅冠忠的章節回**《三國演義》。

    故事講述了諸葛亮在為結盟孫權而抵抗曹操的過程中,遭到了東吳戰略家的訓斥,最後被諸葛亮一一駁斥,無言以對。

相關回答
7個回答2024-03-31

五丈源位於秦川西端800裡之遙,太白山北麓寶雞縣武章園鎮,是三國時代諸葛良屯戰士的古戰場,窮盡一生,勝過無數,遠近聞名。 為什麼原來叫“武章”,有三種說法:一是這個原來前寬後窄,最窄的地方只有五丈; 二是說秦二世西遊到這個時候,原頭有五丈塵柱風吹來; 三說原來身高五十多丈,原名五十丈平原,口口相傳,乾脆變成了五丈平原。 >>>More

14個回答2024-03-31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軍在渭南與魏司馬懿作戰,在武章元軍中病逝,葬於定軍山。 >>>More

6個回答2024-03-31

鵝毛扇! 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著智慧和才華,所以在關於諸葛亮的戲曲中,孔明手裡總是拿著一把鵝毛扇。 >>>More

17個回答2024-03-31

因為諸葛亮不喜歡能和他匹敵甚至超越他的人,也不喜歡處處被自己阻礙,處處有與他相反意見的人。 魏彥也是諸葛亮不喜歡的人,性格倔強,直率,多直率少心機,處處摸不透諸葛亮的心理,所以諸葛亮一直對魏彥不滿。 北伐時,諸葛亮知道魏延的天賦超過了馬衍,但他拋棄了魏國而使用馬匹,導致徹底的損失,這清楚地表明了諸葛亮用人喜歡奴才不愛才的方式。 >>>More

14個回答2024-03-31

因為李硯和諸葛亮的想法不同,他總是和諸葛亮作對,這讓諸葛亮感到非常惱火,所以他不得不想辦法廢掉他,這樣他才能好好執行自己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