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找到差異,才能取得進步,知道不足。
-
中西文化的差異包括:飲食不同、生活習慣不同、教育不同。
1.在飲食方面,西方人早餐和晚餐更喜歡冷食,而中國人則習慣於一日三餐吃熱食或熟食。 就像在飲用水的選擇上一樣,西方人習慣於喝加冰塊的冷水,而中國人則更喜歡熱水或涼白水。
2.生活習慣,西方人的生活趨向於獨立生活,而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集體生活。 西方人在老年時有自己的空間。 中國的老人幫助家裡的孩子照顧孩子,養育第三代,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孩子。
3、在教育方面,中國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圍繞著孩子,孩子是重心。 另一方面,西方家庭不會把孩子看得那麼重,會要求孩子18歲以後獨居。 在中國,繼承人問題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傳統,不孝是最大的。
4、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進步的重要條件,也是促進文化全球化和多樣性的內在要求。 文化交流包括人員的交流、貨物的移植、衣、食、住、行、婚喪等風俗習慣的相互影響,以及思想、宗教、文學、藝術的傳播。
-
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思維方式:
西方人注重對經驗證據的思辨理性分析,分析整體後綜合; 在西方哲學家的眼中,只有思辨的事物才是最真實、最完美、最美的。
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不是通過歸納推理和演繹,而是以事實為基礎。
2、價值取向:
西方人注重自我中心、個性和競爭; 中國人的價值觀強調群體意識、社會意識和個人利益應該服從於整個社會的利益。
中西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
1.受經濟制度影響。
中國的傳統經濟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人們更加保守。 因為他們可以在一塊土地上生活一輩子,所以他們的文化比較內向。
而且,起源於大河流域的中國古代文明屬於農業文明,“農業文明品格”造就了東方人講倫理道德、求同存異、求穩健、以“和為寶貴、忍至高”為人生原則。
西方的古希臘文明起源於愛琴海沿岸,屬於海洋文明,歐洲農業在古代社會中遠不如中國農業重要,所以歐洲人喜歡向外探索,他們的文化更向外看。
而且,西方國家在工業革命後很早就進入了工業經濟時代,“工業文明性質”造就了強烈的戰鬥精神和維護自身利益的法制意識,把獨立、自由、平等作為生活原則。
2.受地理環境影響。
封閉的大陸地理環境使中國人的思維侷限於大陸,善於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喜歡“以史為鏡”,而空間意識薄弱。
這種內向的思維導致了追求穩定和安靜的中國人性格,對新事物缺乏好奇心,對未知事物缺乏興趣。
西方國家大多處於開放的海洋地理環境,工商航業發達,自古希臘以來就有注重研究自然物、探索自然奧秘的傳統。
同時,山風、海嘯、海洋環境的湍流,也構成了西方民族重視太空擴張和武力征服的個性。
3.受各自民族的文化歷史背景和審美心理的影響。
中國文化思想的關鍵在於孔子的“謙遜、禮貌、忠誠、敏感、智慧”。 它在於“戰鬥”二字,在人與人打交道時把自己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