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本能有5個層次,滿足乙個層次必然會有更高層次的需求。 這些都是人類的本能。
每個需求級別的基本含義如下:
1)生理需求。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飢餓、口渴、衣著、住所和性要求。 如果這些需求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存就會成為乙個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求是驅動人們行動的最強大動力。 馬斯洛認為,只有當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滿足到生存所需的程度時,其他需求才能成為新的動力,此時這些相對滿足的需求就不再是動力了。
2)安全需求。這是人類確保自身安全、不受職業威脅和財產損失、避免職業病侵襲、受到嚴厲監督等的需要。 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種尋求安全感的機制,而人類的受體、效應器官、智力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科學和人生觀甚至可以被看作是滿足安全需求的一部分。
當然,一旦這種需求得到相對滿足,它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
3)情感需求。這種需求水平是雙重的。 首先是需要兄弟情誼,即每個人都需要夥伴和同事之間的和諧關係,或者保持友誼和忠誠; 每個人都想被愛,他們想愛別人,他們想得到別人的愛。
二是歸屬感,即人對乙個群體有歸屬感,想成為群體的一員,相互聯絡、互相照顧。 情感需求比生理需求更微妙,它們與乙個人的身體特徵、管理者、教育和宗教信仰有關。
4)尊重的需要。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穩定的社會地位,他們的能力和成就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可。 尊重的需要可以進一步分為內在尊重和外在尊重。
內在尊重是指乙個人在各種情況下都渴望有能力、稱職、自信和獨立。 簡而言之,內在尊重是乙個人的自尊。 外在尊重是指乙個人渴望擁有地位、聲望以及受到他人的尊重、信任和高度重視。
馬斯洛認為,得到尊重的需要使人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充滿熱情,並體驗到生命的有用性和價值。
5)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是指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 也就是說,人們必須做好工作,才能讓他們感受到最大的幸福。
馬斯洛認為,滿足自我實現需求的途徑因人而異。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越來越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
人類所有的本能都是生存的本能,如果沒有這樣的本能,呵呵。
-
從外部環境對個體群體的影響來看,人類的本能主要有四個方面:1.有利的如飲食節制,表現為偏愛行為的傾向;
2.不利於個體群體的生存和發展,如天敵的危險,表現為逃避和恐懼行為;
3.無關,如司空見慣,表現為冷漠無知的行為;
4.未知,如新奇和陌生,表現為謹慎的試探性行為,然後通過習得性學習轉化趨向於偏好、恐懼或忽視。
棲息地學家將本能定義為一組特定於物種的、不變的行為。 研究表明,這一系列行為在同一物種的成員中很普遍。 這些行為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後天習得的。
同時,他們還發現,動物在種系發育的階梯上越高,物種特異性行為就越少,依賴學習來滿足需求的行為種類就越多。
然而,即使是人類也有一些固有的行為模式。 人類雖然與生俱來,具有理性和道德性,但文化與理性並不是獨立於人的本能而存在的,而是與本能相互依存的,是人的本能決定了人類文化發展的方向。
-
人類的所有行為都可以歸納為15種行為,而這些行為大多受本能支配,對人類行為的渴望大多植根於基因。 這 15 種行為是:(1)好奇:
學習的慾望; (2)食物:城前和吃飯的慾望; (3)榮譽:希望遵守一定的行為準則; (4)拒絕:
害怕社會排斥; (5)性:對性行為和性幻想的慾望; (6)體育運動:進行體育活動的要求; (7)等級悔改:
生命的組織; (8)獨立性:希望自己做決定; (9)報復:被冒犯時報復的願望; (10)社互動動:
與他人交往的願望; (11)家庭:渴望與親戚在一起; (12)社會聲望:渴望獲得地位和被肯定; (13)厭惡:
厭惡疼痛和焦慮; (14)公民身份:公益服務的需要; (15)權力: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慾望。
在這 15 種行為中,只有拒絕、獨立和公民身份是由環境引起的,而其他行為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的。
-
2.繼承。 男人和女人之間的生理差異形成了世界北方和南方的本能,因此這一切都可以自然發生。
3.求勝的慾望。 競爭本能。
4.天生的英雄。 人類天生的英雄,人類的本能會用我們不太了解的方式來保護我們,捍衛我們的利益。
蜥蜴的故事。
一棟房子即將被拆除,這所房子的主人發現了乙隻蜥蜴,釘子刺穿了半拆的牆。 店主記得,這顆釘子是20年前自己為了掛婚**而自己釘在牆上的,沒想到自己這輩子都被釘住了。 但最令人驚訝的是,蜥蜴慢慢移動,它還活著。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