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金龍教授獲多項獎項和榮譽,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西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其他省部級科學技術獎3項、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1項、 國際發明展金獎1枚。截至2016年2月,已通過20項技術成果鑑定,發表學術論文197餘篇,其中SCI論文116篇,EI論文41篇,授權專利69餘項,專利申請16項。 施普林格與清華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了英文專著《Novel Coloidal Forming of Ceramics》。
-
1.結構陶瓷的組成、結構和效能;
2.陶瓷基複合材料;
3.陶瓷膠體成型工藝;
4.陶瓷體雷射三維加工新技術與新裝置研究;
5.遠紅外陶瓷的製備與應用;
6.固廢綜合利用;
7.古代陶瓷技術發展史及其科技鑑定;
8.空心球保溫材料研究;
9.先進陶瓷膠體成型新技術與理論研究;
10.陶瓷天線罩材料研究.
-
1993年,他出版了《經濟發展的政治分析》專著,這是我國政治學領域第一部關於發展政治經濟學分析的著作,廣受好評。 此後,在國內發展政法經濟學領域連續多年發表一系列研究成果,發表和翻譯文章100餘篇,其中20餘篇文章先後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院校文摘》、 以及中文大學報刊影印資料**。它處於中國多個研究領域的前沿,如西方新政治經濟學、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分析、中國的區域政治問題。
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主要著作有《影響新中國經濟發展的政治因素》(天津社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政治分析》(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在西方新政治經濟學研究中,有《西方新政治經濟學的政治觀》(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發展政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中國政治分析近期重大問題》(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經濟學》(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新政治經濟學導論》(中文大學出版社,2010)、《新型工業化背景下的功能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
主要有《經濟發展中的政治問題》(《研究與探索》,1994年,第4期)、《當前改革中關鍵難點的政治分析》(《探索》,1997年,第6期)、《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六大政治因素》(《研究》2000年第3期)、《中國區域發展與區域政治研究》(《研究與探索》,2003年第4期)、《發展政治的學科特徵與結構框架》(《武漢大學學報》, 《哲學與社會版》,2004,2),《地方合作的動力、過程和機制》(《中國政府》,2008,7),《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社會穩定與信心》(《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4),《理解中國地方合作》,(《政治學研究》,2009,4),《地方合作在區域公共危機處理中的作用》, (武漢大學學報新華文摘, 2012, 4**) 等.
-
主要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植物遺傳學研究。
代表性**及專著:
在《科學中國》、《轉基因研究》等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文章數十篇。 他是教科書《基因組學》的作者。
-
楊龍芳共發表文章36篇,著書1本,參著10本書,主持課題2項,參與課題8項,獲廣東省委宣傳部獎1項、深圳市社會科學優秀獎1項、中中喊橘中央組織銷售組獎1項(排名第四)、教育部獎1項(排名第四)。
主持國際、國家級、部級科研專案12項。 作為負責人獲軍事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事醫學成果二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曾獲上海市衛生系統銀蛇獎、上海市新長征突擊員、上海市跨世紀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市科技新星、上海市曙光學者等榮譽。 >>>More
1982年,朱友勇教授開始從事生物多樣性病害防治的科學研究。 通過多年的研究,發現生物多樣性是病害防治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物品種搭配和時空分配防治病害的原理和機理基本明確,發明了農業生物多樣性病害防治專利技術30餘項,建立了應用推廣的技術標準和技術規程; 並形成了一系列促進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的實用技術。2000年稻瘟病水稻品種多樣性控制研究成果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上,探討了品種多樣性在防治病害中的基本作用、功能和規律,分析了遺傳異質性、稀釋效應、物理屏障、共同進化和微生態氣象條件變化的機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