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統計,我國水資源總量萬億立方公尺,居世界第六位。 人均占有量2340立方公尺,僅佔世界人均占有率的1 4,居世界第109位,被列為世界13個貧水國之一。 在中國640多個城市中,有300多個城市缺水,108個城市嚴重缺水。
目前,我國最終可採石油儲量較低,人均份額僅為10噸,位居世界第41位,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1%
-
我國森林資源人均占有率很小,全國人均森林面積僅相當於世界人均21 3,人均森林蓄積量僅為世界人均1 8。 森林覆蓋率僅相當於世界森林覆蓋率的61 3。
當前,我國森林資源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主要表現為:森林質量不高,單位面積蓄積指數遠低於世界發達林業國家水平; 森林齡期結構不合理,可採資源持續減少,對儲備資源的耕作構成巨大威脅。 林地的再利用或徵用率非常高,而且意義重大。
在清查間隔期內,有281萬公頃森林被轉用或徵用為非林地,林地保護形勢十分嚴峻,平均每年有216.3萬公頃林地轉為非林地。
-
中國人均水資源量居世界第121位。
我國水資源總儲量約10000立方公尺,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不足2400立方公尺,僅佔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1 4,相當於美國的1 5、前蘇聯的1 7、加拿大的1 48、 世界排名第110位,被列為世界13個人均缺水國之一。全世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嚴重缺水,三分之一的人口無法獲得安全用水。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476個城市中,缺水城市近300個。
-
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僅2200立方公尺,約為世界人均水資源的15,位居世界第109位,是世界13個水資源貧國之一。
目前,世界淡水資源僅佔其總水量的2%5%的淡水資源,其中70%以上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86%的淡水資源無法使用,再加上無法進入的高山冰川和永久凍土積雪。
人類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一部分,它們僅佔地球水總量的16%,世界上有16人和約10億人缺水。 專家估計,到2025年,全球將有超過25億人面臨水資源短缺。
-
121 位。 中國是乙個嚴重缺水的國家,雖然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公尺,佔世界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四,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公尺,是世界上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13個國家之一。
扣除難以利用的洪水徑流和分散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我國實際可用淡水資源僅為1.1萬億立方公尺左右,人均水資源約900立方公尺,分布極不均勻。
地球的儲水量高達1億立方公里,雖然數量巨大,可以直接供人們生產生活使用,但可是少得可憐,而且海水量最大,又鹹又苦,不能飲用,不能澆水,難以用於工業。
地球淡水資源僅佔其消耗的淡水總量的一小部分,而這為數不多的淡水資源中有70%以上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87%的淡水資源難以利用,再加上難以利用的冰川和永久凍土雪。
-
中國水資源人均占有率與世界水平持平。
狀態 4 正確答案:a
-
中國水資源總量很大,但人均份額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我國水資源總量僅為萬億立方公尺,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 目前,全國有2 3個大中城市面臨水資源短缺。
我國是乙個嚴重乾旱和缺水的國家。 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分布不均,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缺水,但人均佔比卻居世界第88位。 然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用水國。
世界冰雹水資源現狀:
地球儲水量豐富,總儲量達1億立方公里。 雖然地球上的水量巨大,但人們可以在生產和生活中直接利用的水卻很少。
首先,海水又鹹又苦,不能飲用,難以用於農業和工業。 其次,目前世界淡水資源僅佔世界總水量的70%,而這些極小的淡水資源中有70%以上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87%的淡水資源難以與高寒冰川和永久凍土積雪覆蓋一起利用。 人類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是一些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它們只佔地球上水的總量。
-
80%.正是中國的水資源佔了全國水資源的很大一部分。
-
世界人均用水量為:8800立方公尺 我國人均水資源量為2200立方公尺,大約是世界人均水資源量。
中國人均用水量僅佔世界人均供水量的四分之一。
南方(長江以南)人均水資源量超過3600立方公尺,而北方人均水資源量僅為720立方公尺。 水利部水利司司長、國家水利辦常務副主任吳繼松表示,水資源短缺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第乙個表現是人均水資源量低。 我國人均水資源量為2200立方公尺,大約是世界人均水資源量。
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訪問簽名**!
地下儲罐是一種用於儲存液體或氣體的裝置,常用於石油、化工、天然氣等行業。 在儲存過程中,了解剩餘儲存量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幫助企業及時採取措施避免儲存過多或不足。 以下是檢測地下儲罐剩餘儲存容量的幾種常用方法: >>>More
我國水資源面臨三大問題:
一是洪澇災害頻發,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構成巨大威脅。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幾條大河發生了5次大洪澇災害。 特別是1998年長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澇災害,充分說明洪澇災害仍是我們的心頭問題。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