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澆築帶暫時將結構分成若干部分,構件內部收縮後,施工縫的混凝土經過一定時間澆築,將結構連線成乙個整體區域。 後澆帶的澆築時間應選擇在溫度較低時,可澆築水泥或將混凝土與水泥中的微量鋁粉混合,其強度等級應比構件強度高一級,以防止新舊混凝土之間出現裂縫, 導致零件薄弱。後澆帶的位置還應考慮模板的不同消耗因素和其他措施。
在施工中,後澆帶是在過長的建築物中每30 40公尺設定乙個寬度為700 1000 mm的接縫,接頭中的鋼筋採用搭接或直彎方式。 混凝土離開後澆築帶後,在施工過程中可以自由收縮,大大降低了收縮應力。 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大部分可以用來抵抗溫度應力,提高結構抵抗溫度變化的能力。
後澆帶的保留時間一般不少於乙個月,在此期間收縮變形可完成30 40. 當後澆築帶的澆築時間應選擇溫度較低時(但應為正溫度),水泥或水泥可摻入微量鋁粉混凝土,其強度等級應比構件強度高一級,以防止新舊混凝土之間出現裂縫, 導致零件薄弱。
不同型別後澆混凝土的澆築時間不同:伸縮式後澆築帶取決於混凝土第一次澆築部分的收縮完成情況,施工後一般為60d; 沉降後,應在建築物沉降基本完成後進行澆築帶。 在一些工程中,設計單位對後澆帶的停留時間有特殊要求,應按設計要求澆築後澆築帶的混凝土; 後澆帶的混凝土必須用不收縮混凝土製備,可用膨脹水泥配製,也可以加入具有膨脹作用的外加劑和普通水泥,混凝土的強度應提高乙個等級,其配合比由試驗確定。
對於地下室較厚的底板、大樑等大體積混凝土後澆帶,兩側必須設定專用模板和支撐,以防止混凝土滲漏而使後澆帶無法開啟,地下室有防水和防滲要求的也應留有止水帶或榫槽模板,以防止後澆帶滲水。 後澆帶保留的支撐應保留到後澆帶混凝土澆築且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後才能逐層拆除。
後澆帶是按照設計或施工規範的要求,在基礎樓板、牆體、梁的相應位置留有的臨時施工縫,以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建築施工中因自身收縮不均勻或沉降不均勻而可能發生的有害裂縫。
-
後澆築帶為澆築和前期準備準備混凝土。
-
一般在主體工程結束後28天,沉降後的澆築帶開始;混凝土兩側成型後60天,經收縮澆築帶後即可澆築。
澆築後混凝土的重澆時間不少於14天,有的不少於42天,有的不少於60天,有的封頂後28天。 《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規定,澆築45天後。中國建築出版社第三版《混凝土結構施工手冊》規定為28天。
-
1.設定後澆帶的一般規定。
1.澆注後條帶之間的巨集觀距離。
後澆帶的間距首先應考慮,以有效降低溫度收縮應力,其次應考慮與施工縫相結合。 根據計算和實踐經驗調查,在正常施工條件下,後澆帶的間距約為20 30 m。 當房屋長度大於40 m時,可以在地板中間設定後澆帶。
2.澆注後膠帶保留時間。
當然,後澆帶的保留時間越長越好,但必須保證工程的總工期,一般不少於40天,最好是60天。
3.後澆注帶的寬度和結構。
後澆帶的理論寬度僅為25px,足以保證溫度收縮和變形,但考慮到施工的便利性和避免應力集中,一般寬度應在1750px 2500px左右,實際使用2500px較多。 後澆帶處的鋼筋是連續的,鋼筋也可以斷開,以利於鑿子的清洗。 後澆注帶可製成榫槽型。
無論採用何種形式,都必須清潔後澆注膠帶。
4.用於後澆膠帶的填充材料。
使用澆築水泥等微膨脹水泥最為合適,普通水泥拌合混凝土也可使用,但要求混凝土要高於原結構強度等級C5 C10,長期濕法養護不少於15天。
過去,後澆帶的模前談話板使用木模,拆除模板比較麻煩。 近年來,國內外企業紛紛成功採用鋼筋製成的鋼板網模板,無需拆卸。
地下和地上為現澆結構時,後澆帶應穿透地下和地上結構,並應斷梁、斷壁(鋼筋連續)、板材。 在施工中,還應注意模板拆除後的支撐。 牆體的後澆帶與底板相同,可作為榫槽型使用。
有防水要求的結構應為榫槽。 後澆帶應位於內力較小的梁或牆的位置。
-
總結。 當然,這也是根據當時的天氣溫度變化來決定的。
您好,我正在根據您的問題整理答案,請稍等喔 凝固談話結束後,澆築帶將進行澆築,凝固時間約為28天,主體結構只能在主體結構穩定後澆築,或者兩側混凝土成型後, 等待 60 天才能倒入。
當然,這也是根據當時的天氣溫度變化來決定的。
後澆帶的設定與單跨度沒有直接關係。 是否設定後澆築帶,關鍵取決於建築物的整個長度是否超過60公尺,澆築帶後一般需要設定60公尺以上,以防止混凝土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