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U 生成的位址通常稱為邏輯位址。
實體地址是儲存單元的位址,即載入到儲存器中的儲存器位址暫存器的位址。
-
人工分配的位址稱為邏輯位址,工廠位址稱為實體地址。
-
樓上。 高。 佩服,佩服,佩服。
-
主儲存器的儲存單元以位元組為單位,每個儲存單元都有與之對應的位址。 主記憶體空間的位址號稱為主記憶體的“絕對位址”,與“絕對位址”對應的主記憶體空間稱為“實體地址空間”。
在多通道程式設計中,多個使用者作業通常同時儲存在主儲存器中,每個使用者都無法事先知道他們的作業將放在主儲存器中的什麼位置。 這樣,使用者在程式設計程式時就不能使用絕對位址。 為了方便使用者,每個使用者都可以將其作業的程式和資料視為儲存在一組從“0”位址開始的連續空間中。
使用者程式中使用的位址稱為“邏輯位址”,與邏輯位址對應的儲存空間稱為“邏輯位址空間”。
這是記憶體管理中的位址。
硬碟儲存也有這樣的概念。 FAT 表。 來代表。
-
區別如下:
實體地址:資訊以位元組為單位儲存在記憶體中,為了正確儲存或獲取資訊,每個位元組單元都被賦予乙個唯一的記憶體位址,稱為實體地址,也稱為實際位址或絕對位址。
二、表達方式:
溯源,英特爾的 8 位計算機有 8080 個 CPU,資料匯流排 (DB) 為 8 位,位址匯流排 (AB) 為 16 位。 那麼這個16位的位址資訊也是通過8位資料匯流排傳輸的,它也儲存在資料通道的暫存器中,以及CPU的暫存器和儲存器中,但是因為AB正好是DB的整數倍,所以不會有矛盾!
但是,當它公升級到16位計算機時,由於當時IC整合技術和外部封裝和引腳技術的限制,Intel8086 8088CPU的設計無法超過40個引腳。 但是,我感覺 8 位機 2 16=64KB 的原始位址定址能力太少了,而是直接增加到 16 的整數倍,即使 ab=32 位也無法達到。
因此,AB只能暫時增加4到20。 然後,定址容量 2 20 = 1MB 增加了 16 倍。 然而,這在20位AB和16位DB之間產生了矛盾,並且20位位址資訊不能在DB上傳輸或儲存在16位CPU暫存器和儲存單元中。
於是,CPU段結構的原理誕生了。
-
<>已知的邏輯位址包括頁碼和頁內位址,實體地址包括塊號(或頁內號)和頁內位址。
要將邏輯位址轉換為實體地址,首先在頁表中找到對應的頁碼,然後找到對應的物理塊號,並將塊號與頁面中的位址連線起來,形成實體地址。
回到主題,邏輯位址是 25efh,其中 h 代表十六進製。
如果已知乙個頁面的大小是 4k,即 2 的 12 次方,這意味著頁面中的位址占用了 12 位,則前 4 位是頁碼,即 0010 位的頁碼。
您可以通過設定頁碼 2 來查詢塊號。
實體地址是通過將塊號與頁面中的位址拼接而獲得的。
網絡卡MAC位址:每張網絡卡製作完成後,除了基本功能外,還有唯一的編號來標識自身。 世界上所有的網絡卡都有自己獨特的名稱,不會重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