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極不僅沒有逃脫全球變暖,而且比其他變暖地區更糟糕,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 “北極的氣候正在迅速變暖,隨之而來的變化比以前估計的要大得多,”報告說。
該報告預測,到公元2100年,北極的氣溫將從今天上公升4至7攝氏度,大約是聯合國估計的全球變暖量的兩倍。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和美國阿拉斯加的氣溫上公升了2至3攝氏度。
該報告還說,到本世紀末,北極附近的冰蓋將在夏季幾乎完全消失。 在過去的30年裡,北極冰蓋縮小了15到20年。
由於冰蓋的“收縮”,海平面將上公升,到本世紀末,融化到海洋中的冰將使海平面上公升10厘公尺。
北極熊在本世紀末之前消失了。
從表面上看,北極氣候變暖會帶來一些好處,例如漁業產量的增加,北極地區油氣資源的開發,以及跨北極航運的實現。 然而,氣候變化造成的災難更是無法估量。
僅極地生物的滅絕就是“不可饒恕的罪過”。 科學家團隊估計,如果氣溫繼續按照目前的趨勢上公升,到21世紀末,人類的動物朋友———北極熊將從視線中消失。 “如果冰蓋在夏天幾乎完全消失,北極熊作為乙個物種就不可能繼續生存。
報告說。 此外,數以百萬計的極地生命也將受到嚴重威脅。
而北極的居民,如愛斯基摩人,也將因氣候變暖而面臨生存危機。 他們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是極地動物,如果這些動物消失,愛斯基摩人將“不吃飯”,他們在北極的生活歷史將結束。 報告稱,北極的變化將“對當地人類健康和糧食安全,甚至一些文明的生存構成嚴重挑戰”。
生活在北極圈的400萬人中的一些人已經嘗到了氣候變暖的後果。 從俄羅斯到加拿大,由於永久凍土融化,房屋下沉並最終倒塌的事件時有發生。 這些地區的道路、機場和輸油管道也受到了影響。
-
北極是全球變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對變暖非常敏感。 近幾十年來,北極地區大氣、海洋、陸地等領域的各種重大環境變化影響了北極環境的方方面面,影響著生態系統、生物資源和對人類社會的反饋,進而影響著北極地區和北半球的經濟活動。 極地氣候和大氣環境的變化也會對全球大氣環流產生影響。
在北極冰凍圈中,大量的碳被封存,包括元素碳、有機碳、固體氣體水合物(甲烷冰、可燃冰)和氣態氣體(石油和天然氣、煤層、泥炭層等)。 北極氣溫的公升高更有利於發酵菌和產甲烷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此外,由於北極永久凍土和海冰的融化,北極地區的天然沼澤和濕地面積增加。 北極苔原凍結時間縮短; 河流、湖泊和海洋的無冰面積增加也導致北極甲烷氣體釋放增加。
南極地區的氣候變化在時間和空間上是多種多樣的。 近幾十年來,南極洲的顯著變暖主要發生在西南極洲的南極半島地區,大大超過了過去100年全球平均變暖。 然而,東南極大陸的公升溫並不明顯,在一些年份,個別站點的降溫趨勢比較明顯。 總的來說,南極洲的溫度正在上公升,在南極洲西部的一些地區,100年一遇的變暖率接近2; 南極大陸的主體,尤其是東南極大陸冰蓋,不僅溫度不會明顯公升高,而且在某些地區也趨於降溫。
-
長期的全球變暖趨勢導致北極圈冰殼融化。 一方面,全球變暖會擴大海水,另一方面極地冰層會融化,直接影響是未來100年海平面將上公升80厘公尺左右。
氣候變暖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森林和其他植被的破壞,二是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這越來越明顯。 只要我們自覺地將使用紙巾和踩油門與“溫室效應”更緊密地聯絡起來,真正從自己做起,從一點點做起,用實際行動來防止環境的持續惡化,才能有效避免我們生活的地球進一步變暖。
冰川自20年代以來,從巴塔哥尼亞到瑞士的阿爾卑斯山的冰川被觀察到融化,這是由於“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人們普遍認為南極冰川融化的溫室效應加速。在南亞,問題不在於冰川是否融化,而在於融化的速度有多快? 雖然全球變暖的許多不利影響可能要到21世紀末才會變得嚴重,但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中國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會造成問題。
根據國際冰雪委員會(ICSI)的一項研究,“喜馬拉雅山的冰川退縮速度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冰川都快。 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繼續下去,這些冰川很有可能在2035年之前消失。
“即使冰川融水在60到100年內乾涸,這場生態災難的範圍也將是驚人的,”國際冰雪委員會負責人賽義德·哈斯內爾說。 ”
恆河流域的喜馬拉雅山脈東部正在融化最為嚴重,從不丹到克什公尺爾的冰川退縮最快。 以三英里長的巴納克冰川為例,這是4000萬至5000萬年前印度次大陸與亞洲大陸碰撞形成的眾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來已經後退了半英里。 在1997年嚴寒的亞北極冬季之後,科學家們曾預計冰川會擴大,但在1998年夏天進一步退縮。
-
南極與北極氣候不同
1、南極氣候極寒,最冷月份的月平均氣溫低於-70°C,極端最低氣溫低於-90°C; 北極很冷,但遠不如南極冷,歷史最低氣溫為-59。
2、南極洲12級以上颶風較多,平時常有大風; 北極風相對較小,颶風比南極洲少。
3、南極屬高度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和年溫差非常大; 北極氣候多為海洋性,晝夜溫差和年溫差小。
4、南極洲氣候乾燥,降雪量少; 北極氣候相對潮濕,降雪量比南極多。
兩地氣候相似
1、均屬於寒冰原氣候,全年氣候極冷,最熱月份月平均氣溫低於0;
2、均屬於乾旱氣候,降雪量不太大,但蒸發量很小;
3.氣候不適合任何作物的生長。
形成原因
1、南極和北極地處高緯度地區,太陽輻射極少,有極晝夜現象,導致全年氣溫低;
2、南極地區主要是南極大陸及附近島嶼,導致南極大陸性氣候明顯,比北極更冷; 北極地區主要包括北冰洋、格陵蘭島、北極群島等諸多島嶼,氣候為海洋性,在海洋調控下溫度不會太低,不像南極那樣乾燥。
3、南極周圍的洋流為西風環流,屬於寒流,起著降溫和降低濕度的作用; 北極地區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北大西洋的溫度更高,濕度更高。
-
當然,它將影響到世界各地,北極氣溫上公升意味著冰川將以越來越快的速度融化。
人類在自然界中生存時,應該遵守最基本的規則。 人類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們必須時刻注意保護自然環境。 我們還需要明白,保護自然環境其實就是保護人類本身,兩者之間根本沒有衝突。
但人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是繼續破壞環境。
北極和南極地區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儲存基地,北極和南極地區儲存著世界上90%的淡水資源。 極地地區對地球環境非常重要,但北極的溫度正在上公升。 甚至氣溫上公升的速度也比其他地區快得多,這直接導致了冰川融化速度的增加。
它不僅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而且對人類在世界上的生存也有一定的影響。 <>
如果北極的氣溫上公升速度繼續下去,將直接導致冰棺融化的速度增加。 這也是對人類社會的重大打擊。 當冰川融化時,這意味著世界海平面將繼續上公升,人類的棲息地將進一步縮小。
所以歸根結底,冰川融化對人類的影響最大。 <>
北極和南極洲冰川融化速度的加快最終是由於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是人類不斷向自然界排放有毒有害氣體,導致地球臭氧空洞增加的結果。 這是北極和南極地區氣溫上公升的直接結果,因此人類必須糾正它。
各國應開展相關碳減排工作,為保護地球環境承擔應有的義務。 <>
-
是的,它可能會產生全球影響。 生態環境一一破壞。 海平面急速**。 地球將造成嚴重破壞。
-
它將影響整個世界,因為北極的冰雪在變暖後會融化,人們的主要板塊生活在海洋中。
-
北極地區全年氣候寒冷。 北冰洋是一片廣闊的冰凍海洋,周圍環繞著北美和北亞的眾多島嶼和沿海地區。 北極是地球自轉軸的北端,即北緯90°的點。
北極地區是北極圈內北緯66°34的北極附近地區。 冬天,太陽總是在地平線以下,海面完全結冰。 在夏季,氣溫上公升到冰點以上,北冰洋的邊緣地區融化,太陽連續數週懸掛在天空中。
北冰洋豐富的魚類和浮游生物為夏季在這裡築巢的數百萬只海鳥**以及海豹、鯨魚和其他海洋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 北冰洋周圍的大部分地區相對平坦,沒有樹木生長。 在冬天,地面結冰,地面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雪。
夏季,積雪融化,表土融化,植物生長開花,為馴鹿和麝牛等動物提供食物。 同時,狼和北極熊等捕食者也通過捕食其他動物來生存。 北極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區之一。
幾千年來,因紐特人(以前稱為愛斯基摩人)世世代代都在這裡生活。
北極是名副其實的冰雪世界,但由於洋流的運動,北冰洋表面的海冰不斷漂移、開裂和融化,因此不可能像南極大陸那樣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裡積累數千公尺的冰雪。 因此,北極的冰雪總量僅接近南極洲的1 10,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格陵蘭島的大陸冰蓋中,而北冰洋海冰、其他島嶼和周圍陸地僅包含永久冰雪的一小部分。 北冰洋的絕大多數表面常年被海冰覆蓋,使其成為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
北冰洋海冰平均厚度為3公尺,冬季覆蓋海洋總面積的73%,約1000,1100萬平方公里,夏季覆蓋53%,約750,800平方公里。 **北冰洋的海冰已經存在了300萬年,並且是永久性的。
海冰的南部邊界不是固定的,根據水文氣象條件,海冰的南邊界往往相差幾百公里。 在風和洋流的作用下,浮冰可以積聚並形成巨大的冰山。 絕大多數常見的冰山是指直徑大於5公尺的巨大冰體,這些冰體從大陸邊緣冰架或大陸冰蓋上坍塌。
大型臺狀冰山的厚度通常可達200至300公尺,平均壽命可達4年。 如果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一座特別巨大的冰山,有幾十公里長,像是一片白色的土地,橫跨著深灰色的大海。 由北冰洋海冰形成的冰山,以及來自格陵蘭島等島嶼的冰川和冰架形成的冰山,隨著洋流進入大西洋或阿拉斯加附近海域,單個冰山可以向南漂移到北緯40°。
書中說,全球變暖主要是由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釋放大量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 但我認為這只是原因的一小部分。 但我認為是地球的熱平衡被打破了。 >>>More
兩極的冰都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
北極:冬天已經來臨,但冰層尚未形成以前的厚度。 導致北極熊吃掉幼崽並阻止熊,因為棲息地的冰太薄而無法捕獵。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