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西方之間的冷戰,建立了兩個對立的陣營。
-
柏林圍牆象徵著乙個分裂的世界,代表著乙個時代。
將柏林與整個德國分隔開來的柏林圍牆成為冷戰的象徵; 它於當年開放,在兩德統一後。
柏林圍牆的碎片仍然存在,這是乙個幾十年前的象徵,終於被推了進去,釋放了繼續塑造我們世界的全球化浪潮。
歷史意義:
柏林圍牆的倒塌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技術和資本,並改善了東德人民的生活。
柏林圍牆的倒塌代表了統一的德國作為歐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德國統一後的發展可以帶動整個歐洲的經濟發展,使世界經濟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
柏林圍牆的倒塌標誌著德國的統一,這是東歐動盪的一部分,也促成了蘇聯的解體和冷戰的結束。
-
東區畫廊是柏林圍牆現存最長的部分,上面布滿了各種塗鴉作品。 來自21個國家的117位藝術家在1,316公尺長的牆上留下的塗鴉作品,這是今天了解那個時代的門戶,而弗魯貝爾著名的“兄弟之吻”可能是這面牆上最著名的作品。
這個著名的吻是基於前蘇聯領導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和東德埃里希·昂納克 1979 年的會面。
雖然原版已經損壞,但這並不妨礙它的傳播和流行,如果你去柏林旅行,你會發現著名的“兄弟之吻”隨處可見。 今天,柏林圍牆已成為過去,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的象徵和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
柏林圍牆的歷史背景是冷戰時期。
柏林圍牆,正式名稱為反法西斯防禦牆,是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兩大陣營之間衝突的結果。 二戰後,納粹德國的前首都柏林分為東柏林和西柏林。
在柏林圍牆建成之前,大約有350萬德國居民逃離了蘇聯占領區,後來又逃離了東德和東柏林地區,其中包括1949年至1961年間的約260萬人。
除此之外,大量波蘭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也將柏林視為通往西方的門戶,他們中的許多人通過西柏林前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 柏林圍牆建成後,1961年至1989年間,這種逃亡活動大幅減少,在此期間,約有5000人試圖越過柏林圍牆。
1960年,《槍擊令》生效,東德邊防部隊允許槍殺非法越境者,並於1982年立法合法化。
柏林圍牆的水邊界
西柏林市郊有許多通航水道,西柏林市政廳在邊界放置了一串白色浮標,上面寫著“地區邊界”。 西柏林的遊船必須小心翼翼地保持在西柏林一側,而在東柏林,它們由東德邊防衛隊的巡邏艇巡邏。
防禦工事通常建在東柏林河的岸邊,城牆建在河岸和湖岸的兩側,如阿弗爾河。 東德的居民無法到達這些水域的東側。 在施普雷河的一些地方,水下放置了圍欄,以阻止潛水員越過邊界。
城市中的水源界限沒有明確標明,柏林圍牆在這些地方被河流切斷,水源由邊防警衛監控。 有時,當東德邊防警衛開火時,一些西柏林的船隻和游泳者誤入邊境,其中一些人被粗暴地帶走。
以上內容參考《柏林圍牆百科全書》。
-
1949年法西斯主義垮台後,美國、蘇聯、英法占領德國,蘇聯占領德國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美英法占領德國建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
柏林圍牆,正式名稱為反法西斯牆,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在其西柏林邊界附近領土上建立的邊界系統,目的是防止人們在東德和西柏林之間自由流動,西柏林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一部分。
-
柏林圍牆也被稱為反法西斯防禦牆。 貫穿柏林市中心的混凝土牆總長度為154,000公尺。
-
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的城牆。
-
它是東德和西德之間的邊界。
-
柏林圍牆是東德於 1961 年 8 月 13 日 12 日晚上根據人民議會於 1961 年 8 月 12 日通過的一項法令建造的。 目的是。
阻止包括技術工人在內的東德人口大量湧入西德。 它最初是被薊包圍的路障,後來被重建為一堵兩公尺高的混凝土牆,上面有鐵絲網。 沿途的官方十字路口和瞭望塔都設定了警衛。
1970年,儘管東德和西德的關係有所改善,但東德**將柏林圍牆提高到3公尺,以防止居民逃往西方。 到 1980 年,城牆、電網和堡壘的總長度為 1,369 公里。 除了修建隔離牆外,西柏林和東德之間的人員流動也受到嚴格限制。
根據1971年12月20日東德和西德簽署的協議,限制略有放寬[1]。 1989年下半年,東歐的政治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 同年11月9日,民主德國在西德移民潮的衝擊下,推倒了存在了28年零3個月的柏林圍牆,促進了德國的統一。
-
九年級的歷史書有第二卷
-
柏林圍牆曾經是冷戰的產物,冷戰將東西方分隔開來; 它是被西方稱為“鐵幕”的東德與另一邊的西德之間的分界線; 它將當時的德國前首都柏林一分為二,東柏林被蘇聯軍隊占領,即前蘇聯,西柏林被美國、英國和法國占領。 然而,許多東德人冒著生命危險試圖越過柏林圍牆逃到西德。
“柏林圍牆”的倒塌,象徵著東西方融合和“冷戰”的結束!
如今,“柏林圍牆”儲存完好的部分已成為柏林除了布蘭登堡門、國會大廈、博物館島、勝利柱、夏洛滕堡宮等之外的另乙個旅遊景點; 頂部色彩豐富的塗鴉也使它成為東區畫廊,是東柏林和西柏林分離期間畫家和藝術家繪畫的熱門場所。 柏林圍牆倒塌後,一些著名的噴漆藝術家在長期保留的柏林圍牆部分的東側作畫,催生了今天的畫廊。 東區畫廊長約一公里,位於柏林火車東站附近; 1991年,柏林圍牆的這一部分被列為受保護建築。 在柏林的紀念品商店裡,當年被拆除的“柏林圍牆”石磚被打碎成指甲蓋大小的小塊出售,而且價格不便宜,真是有利可圖!
“柏林圍牆”的這一部分現在矗立在蜿蜒穿過柏林市中心的施普雷河旁邊; 城市裡有河流的城市很漂亮!
-
在冷戰期間,西德的資本主義經濟,東德的社會主義,以及柏林圍牆的建設,以防止人們逃往東德。
-
冷戰期間,美蘇爭奪霸權,雖然中蘇大力宣傳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但由於東德本身的基礎不如西德,社會主義不利於經濟發展,所以西德人民的生活水平遠高於東德, 於是東德人民貪婪,跑到西德去了。東德的領導層很生氣。 柏林圍牆是為了防止人們走私而建造的。
-
東邊怕人家去好地方。
作為歐洲著名的國家之一,德國每年接待大量遊客。 在旅行期間,我們經常使用當地的交通工具。 那麼德國柏林的交通情況如何呢? >>>More
1900 年 7 月 20 日,德國費迪南德·馮·齊柏林伯爵設計和建造的一艘飛艇在今天的弗雷德里克港附近首飛。 這艘飛艇建在漂浮在博登湖上的1個機庫中,鋁製外殼包裹在棉布外殼上,包裹著16個氫氣膠囊。 兩台 16 馬力的發動機使飛艇的速度達到每小時 14 英里,齊柏林飛艇是大西洋兩岸的重要商業飛行。 >>>More
作品列表:1967年,單曲“Arnold Layne”和“See Emily Play”。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