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軍的思路是以量壓倒質,尤其是T-34成本低廉、易於製造等,當T-34出現在戰場上時,德國坦克在製造和效能上都不如T-34,這種以量壓質的建軍思路非常流行, 蘇聯軍隊的領導人認為這是不必要的,而大清洗後蘇聯軍官的素質低下,短視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這種想法。
-
當時,蘇聯軍隊能夠在數量和精神意志力上以先進的裝備進行戰鬥。 概念不同,因此蘇聯坦克沒有槍口制動器。
-
1樓 蘇聯為追求生產而簡化生產過程,確保了數量上的優勢,並非沒有技術。
德國的精確度既是優勢也是劣勢,它提高了單車的作戰能力,徒勞地放棄了對蘇聯的數量優勢。
-
同意三樓。 蘇聯軍隊的傢伙並不遜色,他們只是簡單而老練。
另外,蘇軍的裝甲車有德軍絕對沒有的技術優勢,懸架系統現在提前了,但德軍坦克不一定有,所以爬下山坡很慢,所以蘇軍撤退和進攻非常快
房東,去看看,史達林的兩輛好坦克都有剎車,T34也有。
-
主要原因是戰爭觀念不同,蘇軍認為一塊棋子在戰場上的生存時間最多只有十個小時,所以當時的蘇軍是盡可能減少生產工序,保證在同等條件下能製造出更多; 德國人的觀念與蘇聯人不同,即使大陸在戰爭後期被盟軍轟炸,不得不減少製造工藝,但同樣程度上,它不會與蘇聯人相同。
-
還不是全部,後期的88門火炮都是在後坐力較大時新增的。 蘇聯軍隊的 75 門及以上火炮也都裝有槍口制動器。 這不是技術問題。
-
德國製造業一直以其精確性而聞名,而另一方面,蘇聯卻沒有在數量上完全壓倒對方的技術。
-
<>“二戰德國無人坦克:昂貴而危險的”玩具“,通過遙控衝向敵人
無人裝置在21世紀的今天非常普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無人裝置非常罕見和原始。 例如,德國設計師開發了兩種型別的無人坦克。 它們通過遙控衝向敵人,是二戰中昂貴而危險的“玩具”。
第一種是B型無人坦克,B型無人坦克分為B1、B2、B3、B4四種型別,它們的重量從噸到5噸不等,幾乎相當於現代汽車和越野車的水平。 B無人坦克有兩個用途,一是攜帶大量彈藥,通過無線遙控衝向敵人的防禦工事或坦克陣地,與敵人同死。 第二個用途是“涉水雷”,面對工兵無法解決的雷區,B坦克將配備滾輪,為前方的戰鬥機清除障礙物。
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B型坦克的總產量超過1000輛,用途廣泛,但實用價值不大。 因為當時無線遙控技術剛剛發展起來,所以很不羨慕,很穩定。 其次,B型坦克的裝甲很脆弱,幾乎不堪敵方反坦克火力,很少能發揮出預期的戰鬥效果。
B型無人坦克只是乙個小測試,後來的“歌利亞”無人坦克更成功。
歌利亞無人坦克甚至更小,只有1公尺多長,半公尺多寬,不到半公尺高。 為了提高遙控器的穩定性,“歌利亞”採用了有線遙控方式,後面有一圈幾百公尺長的電線。 《歌利亞》產量突破7000臺,在實戰中發揮了一定的價值。
然而,“歌利亞”本身也有一些缺陷,行進速度慢,電線很容易被障礙物擋住,或者乾脆被彈片割斷。 歌利亞雖然短小精悍,但其越野能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它甚至無法跨越 12 厘公尺高的障礙物。 在那次對戰場的不分青紅皂白的轟炸中,“歌利亞”無人坦克很少能夠穿越崎嶇的戰場到達戰區。
德國設計師總能給我們帶來新的東西。 無論如何,無人坦克的發展開始了,現在無人坦克也成為坦克發展的重要方向,這是基於人工智慧的發展。 但早在二戰時期,無人坦克的祖先就已經在戰場上彷徾大齡化。
陸軍是最強大的,其次是空軍,海軍最後。 德國海岸線不長,約2000公里,德國海軍建設計畫提出得比較晚,好像不早於1941年。 德國的重點是建立一支強大的地面軍隊。 >>>More
1943年12月30日,裝甲教官奉命組建軍隊,第一師包括乙個裝甲營(130裝甲訓練營),後來正式改名為第130裝甲訓練團第二營。 它有 4 個裝甲連,每個連配備 22 輛 PZ IV 戰車。 1944年1月20日,第130裝甲訓練團第1營成立,該營也由4個裝甲連組成,每個連裝備有22輛豹式戰車。 >>>More
德國:坦克殲擊車很多,坦克1,坦克2,坦克3,坦克4,PZ-5豹,小型豹(德國偵察坦克,數量很少),PZ-6虎,虎2坦克。 III型突擊炮,費迪南德。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