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約瑟問題”的解決辦法是什麼? 也就是說,如何擺脫我國科技落後的帽子,或者如何使科技與經濟和諧發展、同頻共振? 科學發展的實踐一再證明,人是第一生產力的先行者,科技人才的數量和質量直接決定著乙個國家的科技水平。
1996年11月至1997年8月,我國開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計算結果顯示,中國公眾對科學對社會影響的理解比例為3 3,了解科學研究過程的比例為2 7, 而科學素養的比例僅為0 3。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世界科學報告》,日本每1000人中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人數為4 7人,美國為3 8人,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為2 8人,歐洲共同體12個國家為1 9人,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為1人。 而中國只有 0 4 個。以上兩組數字對破譯“李約瑟問題”頗有幫助,正是因為西方發達國家在人才數量和素質上具有絕對優勢,才使科學技術走在世界前列,可想而知,乙個缺乏科技人才的國家,必然會陷入科技落後的尷尬境地。
應該指出的是,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缺乏扎根和探索的科學思想,是乙個非常關鍵的歷史和社會根源。 中國科學家與外國科學家在素質上沒有明顯差距。 美國社會科學家朱克曼曾分析過31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發現在傑出的科學家中,有不少名師接受過指導,僅英國的卡文迪許實驗室就誕生了1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在分析中國沒有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原因時,有人認為西方科學有“求異”的優良傳統,所以總是刻意尋求創新。 然而,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視“留一”和“一”的思想控制,嚴重影響了科學的萌芽,抑制了人們的創造精神。 如今,世界人民都清楚,科學技術是奠定21世紀基調的主題,它能否成為乙個民族的興奮甚至關注,是否應該最集中於思考什麼、欣賞什麼,這與“李約瑟問題”的難點和解決是一樣的。
科學興衰的關鍵是**? “李約瑟問題”帶給我們的啟示及其解決辦法,要清晰清醒,就是要以戰略眼光和任務,大力耕耘科學精神賴以生存的肥沃土壤,大大加快科技人才培養步伐,切實把它作為我們偉大而古老的中華民族自立的鑰匙鏈和槓桿環節在世界強大的對手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趕上先進,重塑輝煌,迎來日新月異的科學春天和花鳥芬芳!
-
1.李約瑟問題,由英國學者李約瑟(1900-1995)提出,他在15卷本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正式提出了這個問題,主題是:“古代中國雖然對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現代中國沒有發生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 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斯·博爾丁(Kenneth Boulding)稱其為李約瑟問題。
2、不少人進一步宣揚李約瑟問題,出現了“中國礦渣英碧國的現代科學為何落後”、“中國為何近代落後”等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非常激烈。 中國著名學者錢學森曾提出著名的“錢學森問題”,這與李約瑟的問題一樣,是對中國科技的關注。
3.李約瑟問題又稱李約瑟難題,李約瑟問題。
4.“李約瑟的問題”是中國研究領域的核心課題之一。
日本海軍在二戰中確實創造了許多驚人的壯舉,無論是日本海軍還是整個日本民族,它的崛起之路都是乙個從落後成為大國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非常值得中國借鑑和反思,因為中國和日本在歷史上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和聯絡。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