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善惡的標準是動機還是效果? 10

發布 社會 2024-07-04
10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賦予動機。 國內法非常重視主觀意圖對案件的影響,例如,致人死亡,有主觀動機(即殺人動機),故意殺人是可以確定的; 但是,如果沒有殺人動機和意外致人死亡,則只能判斷過失殺人。 這是死刑和生存的分界線,即標準是主觀意圖(動機)。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我認為這是動力。

    因為一旦世間有善、惡、美、醜,人們就去追逐美善,這當然是很好,所以有很多人為了讓自己更美善更美、更善,拼盡全力去設計或算計,這才不美。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這兩個方面都應該參考,因為不排除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或者有不良動機半途而廢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善與惡是人們對他們所做的事情的道德層面的主觀印象,這些行為對特定實體有影響。

    行動:有利於特定實體; 如果它對特定實體有害,那麼它本質上是邪惡的。

    善惡的核心無非是利益。 而這種興趣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首先是人類存在的時間。 做:我們越能延長人類的存在,越好; 人越矮,就越邪惡。

    第二個是世界(包括事物和外來者)。 做事:越有益於世界越好; 它對世界的危害越大,它就越邪惡。

    最後,還有自我。 你做什麼:你越有益,你就越好; 它對自己越有害,它就越邪惡。

    當然,以上是關於善與惡的,但善與惡的心是不同的。

    如果惡行是出於善意(即出於善意的惡行),那麼事情就是惡,心是善的; 如果乙個人出於惡意做了一件好事(例如尋求回報),那麼行為就是善,心是惡的。

    此外,善與惡還涉及個人能力:你越是努力行善,或者越是努力減少邪惡,你的心就會越好; 我們越是魯莽地作惡,或者我們越是想行善,我們的心就越邪惡。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善與惡。 指善與惡。 如果加上記憶的缺失,它們統稱為“三性”。

    一般來說,善是指理性,惡是指理性。 但是,經文中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按照《悟論》第五卷的意思,能夠利益此世世的瑕疵和不遺漏是好的; 反之,今生今生,有觸犯法律,有漏法,就是惡。 善與惡的區別就是善與惡的區別。

    善與惡都必須貫穿今生和其他生,否則就不記得了。 譬如人天的幸福今生有益,而在其他世界卻不行,所以不好,卻沒有記憶。 而像惡趣的苦果,雖然今生違規,但今生卻不是違規,所以不是惡,而是沒有記憶。

    中文單詞]好或壞;正面和負面。

    楚慈離曹:“天下晦澀,雲觀其善惡。 ”

    三國魏立康的《財論》:“善惡載史,名聲失傳千年。 ”

    唐涵予《論史書對劉秀才的回答》:“後者的作者,根據事實,看善惡。 朱習注:“褒獎與不贊成。 ”

    宋增功《申史館申請書》第3號:“善惡可勸,後人不考,常修書,不備書。 ”

    明王守仁《傳與實》卷:“五經唯史,史以善以惡來示戒。 ”

    清天蘭芳的《敘事元中方(袁克立松)嘉子秋冬詩》:“禹雖然不敢抱怨我的朋友,但他認為春秋時期是善惡結合,韓竹擅長治惡。 ”

    佛教概念]善與惡]《佛教大辭典》。

    景影寺的智慧遠非大乘十二章,以及人、天、二乘、菩薩、諸佛五乘,以解善惡之名。 即:

    1)善就是善,惡就是惡。就是要善於五乘所修的善法; 能引出三道報應的因緣,以及人的不同業力和天上的苦果等,這叫做惡。

    2)理性是善的,非理性是惡的。理性是指沒有相空。 諸佛、菩薩和兩乘所修行的善法是善的; 人天所修的善法,就是為了善法,所以是惡的。

    3)順從是善的,不服從是惡的。身體是自己的自我身體,即法界的真性。 按照這個道理,五車所修煉的一切善行都是惡的。

  6.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判斷善惡的標準應該是動機。

    比如,如果乙個好人做了壞事,不能說這個人是邪惡的,而只能說他遲鈍。 善與惡是人內在道德的體現,不能因為乙個人戴著虛偽的面具就善待,也不能因為乙個人的魯莽行為否認自己的善良和單純的本性,畢竟很少有人能真正在心裡有乙隻老虎來嗅玫瑰。

    法律是用來衡量什麼樣的行為對社會和他人有害的,而不是絕對的善惡,而過失殺人這樣的懲罰是懲罰他犯錯的惡果,而不是否認他的善意。

    善良的意義:

    善良的意義不是微不足道的,善良的作用是無比巨大的,善良是人類在自然界萬物中的法寶,是主宰整個地球的秘密。

    善良就是把淨土留在心裡,無論世界如何變遷,都可以拍拍胸脯說自己配得上天地。 絕大多數只是懂事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成為乙個好人,而且他們的初衷是很好的,如果保持初衷,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許多人最終成為他們小時候最討厭的人。

    善良是一種信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光明面和陰暗面,如果選擇陰暗面,只能帶來眼前的利益,何樂而不做個真誠的人,不必天天糾結於善惡,簡單來說,就是成為自己真正的寵兒。

  7.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首先,判斷善惡的標準應該是行為的結果是否有利於當前社會的主流思想。

    不可否認,所有的定義都是人給出的,而“貓”之所以是“貓”,“狗”之所以是“狗”,都是人為規定的,沒有人問為什麼“貓”叫“貓”,“狗”叫“狗”,我們只看“貓”和“狗”的結果。

    同時,善與惡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對結果的判斷,可以說在法律上,意外傷害和故意傷害的刑罰是不同的,的確,在現實中,很多事情分為故意和無意的情況,但傷害人的事實是不可撤銷的, 而且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只會減刑而不是免刑,同樣是受罰。

    受害者和演員的家庭和生活都會受到這一事件的影響,不會有時間上的無意倒退,生活中也不會有無意的恢復。 結果是不可磨滅的。

    因此,我們認為判斷善惡的標準是結果。

  8.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經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我意識到這種矛盾不應該存在。

    我們從小在納棚接受的教育是判斷善惡標準的結果。 來自孟子:“君子無非是善待他人。

    對莎士比亞來說:“善惡的區別在於洞輪本身的行為”,從《周一》“善積不窮成名,惡積不窮毀身”到柴靜的“世上沒有好人和壞人,只有做過好事的人和做過壞事的人。 ”

    待續(待定)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分類: 社會民生 帆 做。

    問題描述:我們就是結果。

    請提供資料或辯護。

    分析:評價善惡行為的標準是動機嗎? 還是效果?

    正方00級經貿班同學張萬帶頭嚴謹論證,提出:“評價行為好噁的標準是效果,平衡不是動機。 他引用了《倫理學導論》和《行為科學的理論基礎》等著作,指出:

    1)善與惡是在道德領域衡量的,而不是用法律標準來衡量的。所謂“善”,就是表現在人與人關係上的對他人、對社會有益的行為; “邪惡”是一種對他人和社會有害的行為。 從引文中可以看出,文章中提到的“有益”和“有害”,無疑是根據行為的效果來判斷的。

    而“動機”是一種具有內隱特徵的主觀狀態,動機總是需要通過行為來表達。 由此可見,僅靠動機根本無法評價行為。 (2)從行為管理的角度來看,相同的動機可以引起多種不同的行為。

    比如,當你想買一台攝像機時,這種動機會導致以下行為:第一,努力工作,拿到更多的薪水,存錢買; 第二,存錢買錢。

    由此可見,這兩種行為在理性和理性上都可以說是好的; 但是,如果想靠歪歪扭扭,用不義之財來購買,這種行為無疑是邪惡的。 善與惡行為都是由同一動機引起的,如果效果不是由行為產生的,那麼單憑動機怎麼能評價行為的善惡呢? (3)合理的動機也可能導致不合理甚至錯誤的行為。

    比如父母“堅持教育”孩子,從父母的動機來看,無疑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人才,是好的動機,是好的動機。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判斷善惡的標準是動機或效果”。

    首先,從區分善惡行為的標準來看,該理論告訴我們,凡是有利於社會進步的行為都是善行,反之亦然,這本身就是結果判斷,因此毫無疑問,結果是評價善惡行為的標準。 其次,從結果和動機的本質區別,我們知道結果是確定的。 當介紹的動機與演員的主觀意圖不符時,就偏離了我們評價的物件——行為,那麼這個時候怎麼能用動機作為標準呢?

    而當它與行為者的行為意圖一致時,動機仍然不能作為評價的標準。 因為從動機到行為都有很多客觀約束,所以出於同一動機的不同實踐,存在著善性和惡性的行為,就像我們經常看到好意做壞事,壞心做好事一樣。 因此,事實證明,結果可以用作評估的標準。

相關回答
6個回答2024-07-04

如果近視高於600,則不應獻血,因為獻血過程中由於緊張和失血,可能導致眼壓偏高,從而可能引起青光眼,嚴重時會導致角膜脫離和失明。 我來自紅十字會,這是對捐獻全血的志願者的要求 獻血前的注意事項 1獻血前三天不要服藥; 2. >>>More

10個回答2024-07-04

知道高質量答案沒有具體標準,一般嚴肅提問者的模仿問題有針對性、完整、措辭規範,沒有錯誤和大回話等。 餡餅飢餓。

9個回答2024-07-04

華為是全球5G通訊標準制定的核心成員(截至2018年底擁有最多的5G核心必要專利),是唯一一家具備5G網路、5G晶元、5G終端端到端能力的廠商。 華為的Balong 5000晶元也是迄今為止全球功能最強大的5G終端晶元。

5個回答2024-07-04

正常兒童的體溫因人而異,一般情況下,腋窩溫度的正常體溫範圍為36-37,超過腋溫時可認為發熱。 除非超過體溫,否則有造成腦細胞損傷或有高熱驚厥病史的風險,需要盡快使用小裂紋等解熱藥,因此無需急於給予解熱治療。 因為體溫公升高是人體的自然防禦反應,它會導致抗體合成增加,吞噬細胞活性增加,有時有助於診斷和預後。 >>>More

24個回答2024-07-04

沒有標準,你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