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大麥:青藏高原特有種。
捲心菜:起源於中國,已有約6000年的栽培歷史。
香菇:原產於我國,是江氏產。
荔枝:原產於我國。
茶:原產於中國,於公元806年傳入日本。
紅棗:原產於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栽培歷史。
-
1.小公尺:小公尺去殼,即黃公尺,其種子煮熟後發粘,可用於製作酒和糕點。 因為不利於消化,“小公尺”現在基本不作為主食了。
2、小公尺:又稱小公尺,生長耐旱,品種多,俗稱“小公尺有五色”,有各種顏色的白、紅、黃、黑、橙、紫小公尺,也有粘性小公尺。
3.小麥,草類一類,穀物的一種,分為小麥、大麥等型別。
4.蘑菇:豆類的總稱,俗話說:“大豆最強。
古名尗,中文名是豆,現在字是蜀。 豆子的通用名稱。 但是,大豆叫大豆,豆苗叫霍,小豆叫荊。
豆類產品也是中國人最喜歡的食物之一。
5.水稻是禾本科直莖的一種穀類作物,主要型別是“水稻”(一直指輕質水稻)土壤栽培。
-
在古代,水稻是中國的主要作物。
大約12000年前,原始農業的雛形出現在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原始農業的重大技術突破是野生動植物的馴化,以水稻和陶器的出現為標誌。
古人使用石器從事農業,活動簡單。 它是一種接近自然狀態的農業,逐漸從採集和狩獵過渡,屬於世界農業發展的初級階段。 它的特點是使用簡陋的石器、粗放的刀耕火種耕作方法和基於簡單協作的集體勞動。
-
1.小公尺又稱小公尺,又稱高粱、狗尾草、黃小公尺、玉公尺。 小公尺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富含蛋白質和脂肪以及維生素,不僅可食用,還具有清熱解渴、補陰、補脾、補腎、補胃、促排尿、治水止瀉的作用,還能釀造葡萄酒。
2.在今天的中國,除了極少數乾旱貧瘠的地區外,大公尺和小麥的產品始終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角。 無論是饅頭、麵條、公尺粉、公尺粉、餃子、餛飩、餃子,都是小麥和大公尺的加工產品。
3、中國人最早種植的農作物是水稻,當時的河姆渡栽培以水稻為主,這些水稻沉積物最厚的一層有100多厘公尺。 新出土的大公尺色澤金黃,形狀完整,就連微小的地方也依舊清晰可見,大公尺就是7000年前的“小公尺”。 它是由野狗尾草馴化和栽培的,野狗尾草耐旱、貧瘠、不怕酸鹼,種植在中國北部和南部的乾旱地區和貧瘠山區。
4、其實中國人最早種植的農作物是“小公尺”,也就是今天的小公尺,是被野狗尾草馴化栽培的。
-
公尺。 水稻種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國湖南,大約在西元前 12,000 至 16,000 年。 199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稻縣玉禪巖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栽培稻,12320年1200-14810年230年。
水稻在中國廣泛種植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並在中世紀傳入南歐。
在史料記載中,大公尺在禹時期被廣泛種植,夏本基記載:靈義到公稻,可以種植低濕潤。 在他死後,他給了每個人乙份稀有的食物。
食物很少,有多餘的東西可以給王子們。 大禹吩咐伯一把水稻種子分給大家,種在稻田裡,還吩咐侯吉(周的祖先)給大家分糧食。 在沒有食物的地方,他吩咐把多餘的食物分給那些沒有食物的人。
-
答:本題考察的是中國的農耕文明。 中國世界上最早的農耕地是稻公尺和小公尺,半坡人說最早種小公尺,河姆渡人是最早種水稻的,所以選擇A。
-
引進中國古代農業生產技術的是賈思賢的《齊民藥書》。
北魏賈思雲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農藝師,其著作《齊民堯書》總結了北方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工藝和方法; 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能錯過農耕時間,提倡提高生產技術和工具,這是我國現存第一本完整的農業著作,是世界農業史上的名著
《齊民藥書》寫於北魏末年(公元533-544年),是北魏和南朝宋梁時期中國傑出農學家賈庺先撰寫的一部綜合性農學著作,也是世界農業史上的專著之一。 是中國最早的農業全書。
全書共10卷92條,系統總結了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勞動人民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加工貯藏、野生植物利用、防飢種方法等,詳細介紹了季節、氣候、 以及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之間的關係,被譽為“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
與北方每年下雪不同,這次寒潮對南方的農作物和農業生產影響很大,華南部分地區還在田裡生長的蔬菜被凍死,南方一些果樹第二年的生長和結果也會受到影響, 花朵的開花會延遲...... >>>More
十二生肖都是中國本土的,十二生肖也叫屬,是中國的12種動物和與出生年份和12時相匹配的12個地枝,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 猴子、雞、狗和豬。作為民俗文化的悠久象徵,十二生肖留下了大量詩詞、春聯、書畫和描繪歷代十二生肖形象和象徵意義的繪畫和民間工藝品。 除中國外,世界上許多國家在春節期間發行十二生肖郵票,以表達對農曆新年的祝福。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