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佛教初學者,請指教所有佛教朋友!

發布 汽車 2024-07-10
20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森林擋住了偽內澇,腳也被遮住了,省氣了,岸邊的猴子需要清理,舊習性除去,舊習性清理乾淨,四棵美麗的樹清新,老迎春。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要學佛,可以去地藏佔查網,那裡有相當多的佛材。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學佛學,修行方向]。

    《冷嚴經》說:“你常聽見,在我的律宗中,你在修行中宣揚正三定。 所謂心,就是戒律。

    因為戒律。 因為集的智慧。 是的,它被稱為三無洩漏學習。

    戒律和智慧是原則,是我們學習佛教的方向。 因為戒律,我們堅定不移,智慧是我們學習佛教的目的。 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惡業,追求善業是戒律,從戒律的獲得中生出禪修,從禪修中生起智慧。

    只要我們按照這個原則修行,我們都會獲得成功和利益。 如果你想尋求今生的福報,如果你想轉生到淨土,如果你想獲得禪定,如果你想爭論,沒有問題,你可以得到它。 但是如果我們不按照這個原則去修行,那麼結果就會非常有限,甚至會出現***。 ***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建議學習淨土法門,現在是佛法終結的時代,佛陀說,佛法終結的時代,邪師說佛法就像恆河的沙子。 上法時期學禪的成就,中國佛教時期的密宗成就,佛法終結時期學習清淨佛的成就,阿彌陀佛因果報應的成就,都可以在極樂世界重生。 禪難學,秘難修,清難信,跟天命,我都說過。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阿彌陀佛,歡喜讚美!

  6.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從你所說的話和你帖子的重點來看,你現在所說的“修行佛法”很可能只是一種齋戒、打坐和誦經的形式......僅此而已,我沒有意識到佛經中描述的佛陀修煉,我只是在形式上修行,沒有注意內在的修行。

    當你談論懶惰時,它是一種內在的障礙,需要通過佛法來解決,並應用到你的工作和生活中。 你可以繼續禪修,但你無法戒掉心中的懶惰,最終你甚至不會堅持禪修,如果你讓它發展。 由內而外的改變是重點。

    所以我建議你不必專注於禁食和冥想,甚至沒有嚴格的規則不冥想。 Clearspace大師的講座可以線上獲得,所以你可以看看。

  7.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全心念佛,或一心念咒,建議專心念阿彌陀佛,或六字大明咒,有時間就念,三五年後,自然會有師父來找你教法。

  8.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還有一種坐法 不是可以用來過夜的東西 更重要的是,如果久坐對身體有傷害,那麼最好不要坐 佛不是坐著還是站著或躺著 不要在表面工作 你應該多提煉你的心智 培養堅強的精神 如果你談論家庭作業, 我認為素食主義是第一課,忍耐是第二課,慷慨是第三課,你怎麼看?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培養取決於個人。 它不一定是冥想。 將佛法應用於工作和生活就是修行。 聆聽 Clearspace 大師的講座。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不管你修行什麼樣的佛法,做什麼樣的佛事,都要時不時地反省你的心,你的煩惱是不是越來越少,是不是越來越能克制煩惱,久了學習,煩惱就越來越強, 你就會偏離學習佛法的目的。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修佛不是修行,形式上的事情是開悟大般若的智慧,若是形而為累,就不是佛陀的初衷。

    我個人認為《地藏菩薩經》很好,要特別注意理解《覺林菩薩》的前一段。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非常嚴肅,值得敬佩,建議按照《上座部佛教入門》系統修行。

    它可以在通往啟蒙的道路上找到**。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看一看尹老的《印度佛教史》,大致了解你想學的東西的來龍去脈。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要學習佛法,請聽景空法師的《識佛》、《立凡四教》、《太上感應章》、《地藏菩薩經》、《無量壽經》、《修華嚴秘意歸源觀》和《淨土經釋義》。

    法師所傳授的《解脫之道》、《阿哈瑪經》、《心經》和《金剛經》

    母音老人說“蓮花錄”。

    阿彌陀佛。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16

    誦經佛陀可以隨時念誦。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15

    我建議你去看行雲大師的《釋迦牟尼佛傳》,與其在這裡聽我們吵架,不如你自己讀一讀,看懂!

    希望你能找出釋迦牟尼真正出家的原因!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14

    那時候,他應該已經見識了四門,感受到了世間的苦難,想要找到一種方法幫助大家擺脫苦難,於是選擇出家修煉,以獲得乙個更平和的環境供他思考,最終對佛法有了不少的了解,成就了不少經典。

    牛頓看到蘋果掉下來了,它完成了"引力"而很多數學理論,我覺得都是一樣的,它們都要經過很多的沉思和重新審視,在寺院裡還是實驗室裡其實是一樣的,佛教不是一種宗教,沒有什麼奧秘。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13

    人類最根本的苦難是生、老、病、死,人生從出生到死亡有無數的煩惱和痛苦。

    釋迦牟尼佛從普通人到僧佛的轉變,也被稱為現成佛的顯現,簡單理解為從煩惱中解脫的聖人和成為煩惱的普通人的顯現。

    釋迦牟尼佛所做的,就是希望那些有緣的人能夠聽見、相信、遵守佛法,並從中獲得智慧,以解憂。

    什麼是死亡? 這個世界的人都怕死,因為他們以為死都過去了,但佛教教導我們,另乙個真正的世界觀是人從哪裡來,要去哪裡,死亡不是終點,你可以理解因果論。

    快樂和痛苦不是永恆的,所以沒有必要擔心過去和害怕未知,只有以從痛苦中解脫的理解安于當下,才是佛教所提倡的。

    請參考此諒解。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12

    成為僧侶就是要一勞永逸地找到解決生活痛苦的辦法。

    人生有八種艱辛:

    生老病死,離別苦澀,怨恨,不能乞求,想熾熱。

    苦難之道被稱為佛教的四聖諦。

    講座的順序是從痛苦中解脫的過程。

    看到苦的客觀存在,然後了解苦的因緣,如何消除苦,最後達到涅槃的過程。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佛教愛好者可能不專業,但應該比專業的解釋更能理解他們。

    對了,你問的死,對於佛陀來說,表象就是死,本質是涅槃,涅槃是完全脫離這個世界,不再有因果糾纏,不再有輪迴,徹底徹底地離開了一切世界,再也回不來了。

    佛教從來沒有乙個偉大的修行者追求長生不老,因為沒有意義,就死了,來生再來。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11

    現在不是回答的正確時機。 釋迦牟尼佛! 他在23歲時成為僧侶,並獲得了佛性。

    二十九歲時,他在恆河岸邊的菩提樹下開悟。 坐的金剛。 作為金剛,他坐在繩結上,制服了魔印,在日出時發光,穿透了整個宇宙,並且無情地獲得了佛陀的所有三摩地和所有智慧和智慧印記。

    相關回答
    24個回答2024-07-10

    六界都有人道,其他境界可以隨意生在人道中。 至於有沒有其他星球,可以肯定的是,釋迦牟尼佛教區有四大洲(地球只是其中之一),每個大陸都有乙個人界,這片大陸上的人有不同的福氣、容貌、習慣,而我們這個星球不是運氣最好的那個,有壞習慣。 最好的乙個死後可以直接出生在天界(不要羨慕它)。 >>>More

    7個回答2024-07-10

    推薦看一下盛巖法師所著的《正宗佛法》一書,裡面有很多初學者需要知道的內容,比如: >>>More

    27個回答2024-07-10

    不存在誰能學誰不能學的問題,佛陀說“眾生平等”是指眾生的平等,即......我們佛性的平等 >>>More

    11個回答2024-07-10

    謝謝。 宗薩仁波切的《正見——近乎佛法》:他用深情的筆觸帶我們回到釋迦牟尼的覺悟,然後用敏銳而慈悲的目光看著這個迷茫時代的眾生,生活中所有的虛假標籤在四法印的真理面前都消失了。 >>>More

    6個回答2024-07-10

    修行就是修心。

    身、口、心三業由意向產業主導,意向產業決定身口產業。 也是意向行業最微妙的,身體行業和口行業更為明顯。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