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的地理位置導致了京津貧困帶的形成和長期存在,產生了一系列比其他地區更為突出的政治、經濟、社會和生態影響。
嚴重的城鄉二元結構加劇了京津冀發展的不平衡。
“歐洲城市”和“非洲農村”在100公里半徑內存在的情況在世界上是罕見的,首都周圍的大片貧困地區就是這種情況。 巨大的經濟差距,導致首都周邊地區存在大量貧困人口,這必然導致低素質勞動力湧入城市,形成城市貧困階層和貧困居住區,不僅直接影響國際城市形象,也影響首都的社會保障。
京津貧困帶的長期存在,必然會影響京津冀地區的生態環境。
從生態學角度看,京津貧困帶大面積乾涸破碎的江湖、水土流失汙染、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沙塵暴等現象頻發,嚴重影響了京津冀地區的生態環境、城市供水安全和大氣環境質量。 天津、唐山供水頻發、首都北京供水危機和緊急引水事件屢見不鮮、官亭水庫飲用水水質功能喪失、強沙塵暴增多,都與京津周邊貧困帶的貧困生態問題直接相關。
京津貧困帶的長期存在,必然影響京津冀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當前,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和高度關注京津冀地區的發展,已開始建立新的決策和管理體制機制,促進京津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優勢互補,旨在盡快促進京津冀經濟一體化,使其能夠在帶動環渤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核心作用。然而,由於北京和天津周邊貧困帶的存在,該地區的發展受到嚴重的“短板”現象的制約。
如果不制定特別戰略措施和優惠政策來改變本地區貧困落後的現狀,不僅會繼續影響京津冀地區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而且會影響華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國家經濟發展總體目標的實現。
京津貧困帶將影響京津兩地的經濟發展。 根據河北省提出,根據河北省發展規劃,位於貧困區的張城片區將以發展綠色農業為主導方向,力爭成為京津兩地綠色蔬果中心。 但多年來,“京津貧困帶”產業結構緩慢,區域產業仍以能源、冶金等資源依賴性強的產業發展為主,這不僅加劇了對區域礦產資源的競爭,嚴重影響了京津兩地鋼鐵、石化等產業的發展。 但也嚴重影響了京津兩地農產品消費的擴大和公升級。
“京津貧困帶”也將威脅京津兩地的生態安全。 在北京,農民的生態補貼為每畝1000元至3000元,而河北僅為每畝50元。 長期缺乏資金,使生態環境難以改善。
首都北京經歷了多次供水危機和緊急調水,強沙塵暴的增加與“京津貧困帶”的貧困生態問題直接相關。
-
北京的平均房價在全國5萬左右,天津的平均房價在3.7萬左右,在全國排名第5-6位。
-
北京、天津、冀三地相對獨立發展,北京的“吸氣現象”導致“京津貧困帶”出現大面積。
京津貧困帶多位於半乾旱半濕潤過渡氣候帶,即荒漠化嚴重的巴尚高原、石化嚴重的燕山、太行山,以及鹽鹼條件充沛、數百年來一直是貧困地區的黑龍崗流域。
目前,北京81%的用水量和天津93%的用水量來自河北。 河北作為京津兩地的水源地,為了給京津兩地提供充足、清潔的水資源,河北不斷提高水源保護標準,加大對本地區資源開發和工農業生產的限制力度,勢必制約了本地區的經濟發展。
再加上“大樹下不長草”,城市對周邊地區的吸附作用遠大於擴散效應,取取遠大於給予。 首都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存在“孤島效應”,拉大了貧富差距。
-
亞洲開發銀行發現,河北省有25個貧困縣和200多萬貧困人口,與北京和天津四周,集中在毗連地區。
-
改革開放初期,京津貧困帶周邊河北省32個縣的經濟與京津郊區15個縣基本處於同一發展水平,但20多年後的今天,兩者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距巨大。 2004年,京津貧困帶31個縣的人均GDP僅為京津郊區的15個縣,而農民的人均淨收入、人均GDP和人均地方財政收入僅為北京市天津市9%
3%。2003年,河北省京津貧困帶各縣固定資產總額分別為1萬元、地方預算收入1萬元、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1萬元,僅為全國貧困縣平均水平的1萬元6%和。 從這些反映區域經濟發展潛力的指標來看,河北省京津貧困帶發展水平遠低於全國貧困縣平均水平。
京津周邊貧困縣存貸款差額為1萬元,說明京津周邊貧困帶資金由於投資回報不佳,資金正通過金融渠道流出。
京津貧困帶已成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城鄉差距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甚至與西部地區最貧困的“西部三區”(定西、龍溪、西海谷)處於同一發展水平。 一些指標甚至低於“三西”地區的指標。
-
在這條貧困帶中,仍有25個重點縣(其中20個為革命老縣)和2804個貧困村,貧困人口154萬人,佔河北省貧困人口總數的42%。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區與省內以及北京郊區周邊縣城之間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
截至2009年底,首都周邊25個貧困縣的人均淨收入、人均GDP和人均地方財政收入均不到北京周邊縣(區)的三分之一。
一、四分之一和十分之一。 其中,赤城縣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645元,比鄰近的北京延慶縣25元懷柔區26%、24%; 總預算收入1億元,屬於延慶縣和懷柔區。
在首都周邊的貧困地帶,“家家戶戶,村里空無一人,鄉鎮村子坑坑窪窪; 難行、難徵兵、難脫貧致富“成為真實寫照。
截至2010年底,河北省赤城縣仍有174個行政村,1萬人以飲水為生,157個村80%以上的農民居住在土坯房中,87個村莊需要搬遷。 此外,全縣仍有31個村莊沒有通訊覆蓋,61個村莊沒有廣播電視。 到目前為止,沒有火車,沒有高速公路,120個村莊還沒有完成“村到村”專案。
保定市素有“京城南門”之稱。 萊源、富平、萊水等7個貧困縣,都是戰爭年代的革命老區。 雖然開發扶貧工作開展多年,但由於努力不足,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薄弱、生產生活條件落後等問題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
據全市7個貧困縣統計,仍有95個村莊沒有道路通行,485個村莊沒有解決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119個村莊沒有解決廣播電視接入和通訊困難問題,268個村莊沒有衛生診所。 此外,該市還有近10,000名貧困人口生活在自然條件極差的地區,他們需要搬遷。
在萊水縣三坡鄉一和莊村,67歲的村支書劉殿貴說,因為田裡產的糧食不夠吃,生活條件差,村里的年輕村民都去外地打工了。 高峰期村里有400多人,現在村里有戶口264人,但實際上,村里只有50戶100人左右,其中70%以上是60歲以上的老人,還有3個單身人士, 1名精神病患者和15個低收入家庭。201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僅為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