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構柱的設定一般在圖紙設計中標明,並應與設計中使用的砌體材料、區域、結構形式、規格和圖集有關。
根據西南05G701(a):如果牆體長度或相鄰橫牆之間的距離大於牆體高度的2倍,則應在牆體內設定結構柱,間距不應超過牆體高度的2倍; 當開口寬度大於3m時,應在開口兩側設定結構柱(這與地震烈度關係較大); 結構柱應設定在內外牆交界處和外牆的轉折點處,間距不應超過牆體高度的2倍; 護欄結構柱的間距不應大於; 當外牆窗戶寬度大於該寬度時,窗裙牆頂面應設定現澆帶,寬度大於3m時,窗裙牆中間也應設定結構柱,間距不應大於該柱。
最主要的是上面的文章,其他的圖集或者規格也可以找到相關的說明,但是和上面的差不多,只是文字順序變了,記住這些應該就夠了。截面一般為240*240、240*壁厚、200*壁厚等。 縱杆一般在4A10(4A8、4A12、4B12)左右,馬鐙a6@200
-
g 根據具體設計規範:
當沒有混凝土牆(柱)分隔的直段長度,120(或100)厚的牆超過5 m,180(或190)厚的牆超過5 m時,增加混凝土結構柱分隔截面。
-
如下
1、底層或中層虛擬填充牆體,結構柱設定在牆體長度超過5公尺或樓層高度2倍的中間分支處,中段後柱距應小於5公尺。
2、屋面護牆,在牆體長度超過一公尺的中段設定結構柱,中間分割槽後的柱距不應小於一公尺。
填充牆屬於砌體,《砌體結構設計規範》和《建築物抗震設計規範》對填充牆有相關規定。
展開資訊並談論它。
建築物內結構柱的設定應符合下列要求:
1、根據抗震規範的要求,結構柱主要布置在抗震牆內。
2、120(或100)厚的牆體當牆體高度小於或等於3公尺時,開口寬度小於等於,如不滿足,應加裝結構柱或鋼筋混凝土水平繫梁。
(或190)厚牆體時,牆體高度小於或等於4m,開口寬度小於等於,如不滿足,應加裝結構柱或鋼筋混凝土水平繫梁。
4、當牆角和不同厚度牆的交界處沒有框架柱時,應設定結構柱。
5、當牆體長度超過5m(或牆體長度超過樓層高度的2倍)時,應將結構柱設定在牆體長度的中間(有孔時在孔的邊緣)。
6、結構柱應設定在較大開口的兩側和無約束牆的端部,結構柱和牆體拉桿應為2 6@500,並沿牆體全高布置。
-
施工柱的不同部分設定如下:
1、基礎部分:結構柱通常位於建築物的基礎部分,與基礎緊密相連。 這是因為地基在承受建築物的重量時需要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而結構柱可以有效地分散這種重量,提高地基的承載能力。
2.樓板部分:在多層建築中,結構柱通常位於樓層之間,作為樓層之間的連線構件。 這使得建築物在承受地板重量的同時保持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和平衡性。
3.頂層部分:對於高層建築,結構柱通常位於頂層部分,以增強整個建築物的抗風性和抗震效能。 此外,頂層的結構柱還可以起到支撐屋頂的作用,保證屋頂的平整度和穩定性。
4、特殊情況下的設定: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多發生區、強風區等,結構柱的設定會比較遺憾和重要。 這些地區的建築物需要更強的抗震和抗風能力,因此需要嚴格計算和設計結構柱的數量和位置。
結構柱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抗荷載、抗震和抗側移能力上
1、承載:結構柱是建築物的主要承重構件之一,能承受建築物的自重、活荷載、風荷載等各種外力。 這些外力通過柱子傳遞到基礎部分,從而保證了建築物的整體穩定性。
2、抗震性:在一級等自然災害中,結構柱能有效抵抗第一力的破壞,保護建築物的結構安全。 這是因為結構柱具有很高的剛度,可以吸收和消耗能量,減少對建築物的破壞程度。
3、抗側向移動:結構柱能有效防止建築物的側向位移,保證建築物在各種環境條件下的穩定性。 這是因為結構柱具有較大的截面慣性矩,能夠抵抗側向壓力,防止建築物翻車或傾覆。
-
根據抗震規範的要求,結構柱主要布置在抗震牆內。
結構柱必須設定的情形是:120(或100)厚牆體,當牆體高度小於等於3公尺時,開口寬度小於等於公尺,如不滿足,應加建結構柱或鋼筋混凝土水平繫梁; 180(或190)厚牆體時,當牆體高度小於或等於4公尺時,開口寬度小於或等於公尺,如不滿足,應加建結構柱或鋼筋混凝土水平繫梁; 當牆角無框架柱,不同厚度的牆體橡膠帆接頭時,應設定結構柱; 當牆體長度超過8公尺(或牆體長度超過樓層高度的2倍)時,應在牆體長度的中間(有孔時在孔的邊緣)安裝結構柱; 結構柱應設定在較大開口的兩側和無約束牆的末端。
結構柱應設定的條件是:應力或穩定性不足的小牆體像萬億堆一樣清晰; 當跨度較大的梁下牆體厚度有限時,布置在梁下; 當牆體的高度和厚度比較大時,如自承重牆或大風荷載,可以在牆體的適當部位設定結構柱,形成有壁柱的牆體,以滿足高厚比和承載能力的要求。
-
在牆的交界處和拐角處需要結構柱。
砌體結構設計規範“第1條:
結構柱通常設定在樓梯間的休息平台、豎牆和水平牆的交界處、牆角和牆體的中間部分,長度為五公尺。 近年來,為了在不增加截面尺寸的情況下提高砌體結構的承載力或穩定性,牆體中的結構柱不僅布置在房屋牆體的拐角和邊緣,而且根據需要布置在牆體中間,並且環梁必須布置在封閉狀態下。
結構柱的主要功能如下:1、結構柱可提高砌體抗剪承載力10%-30%左右,關鍵彎度的增加與牆體的高寬比、豎向壓力和開孔量有關;
2、結構柱主要約束砌體,使其具有較高的變形能力;
3、結構柱應設定在地震破壞較重、連線結構較弱、應力易集中的部位。
-
施工柱的設定要求包括:1結構柱應符合《建築物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條的有關規定; 2.
結構柱位於外牆四角處,橫牆與外縱源牆交界處交錯部分,大孔兩側及大房內外。 3.框架填充牆端部應設定載液結構柱,柱間距不應大於壁厚的20倍且不超過4000mm,立柱寬度不應小於100mm
-
等了很久,1.《建築物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11規定,非承重牆應優先使用輕質牆體材料;使用砌體牆體時,應採取措施減少對主體結構的不利影響,並應設定拉桿、水平繫梁、環梁、結構柱等,與主體結構可靠地繫在一起。 規定當牆體長度超過5m時,牆體頂部應在梁上繫緊; 當牆體長度超過8m或樓層高度為兩倍時,建議設定鋼筋混凝土結構柱; 當牆體高度超過4m時,應在牆體的半高處設定鋼筋混凝土水平繫梁,與立柱連線,沿牆體全長貫穿。 2、《砌體結構設計規範GB50003-2011》第2條規定,框架填充牆兩端應設定結構柱,柱距不應大於壁厚的20倍且不超過4000mm,立柱寬度不應小於100mm。
立柱的豎向加固不應小於10,箍筋應為R5,垂直間距不應大於400mm。 豎向鋼筋與框架梁或其突出部分的預埋件或預留鋼筋連線,結合接頭不小於30d,焊接(單面焊接)不小於10d(d為鋼筋直徑)。 立柱頂部與框架梁(板)的間隙應不小於15mm,接縫處應採用矽膠或其他彈性密封材料密封。
當填充牆寬度大於2100mm時,應在開口兩側加裝寬度不小於50mm的單根鋼筋混凝土柱。 第3條規定,當填充牆長度超過5m或牆體長度超過樓層高度的2倍時,牆體頂部和梁應有拉力措施,牆體中間應當設定結構柱。 3、《江蘇省住宅工程常見病防治標準》DGJ32 J16-2006第7條規定,當牆體長度超過5m時,應加建間距不超過3m的結構柱; 每層牆體中間高度應增加120mm,加建與牆體寬度相同的混凝土腰梁,砌體無約束端部加裝結構柱,預留的門窗開口應加鋼筋混凝土框架加固。
4、《砌體填充牆結構》第12G614-1條規定,當填充牆的牆體截面長度大於5m或牆體長度超過樓板高度的2倍時,應將牆體頂部綁在梁的底部或樓板的底部, 鋼筋混凝土結構柱應設定在牆體中間。
景觀建築與構築物的區別:
一般來說,景觀結構是指體量較小的結構,如廊架、花架、廊等,結構簡單,體積不太大,多為木結構,鋼結構簡單,主要起裝飾作用; 景觀建築一般是指體量比較較大的建築,如社群大門、景觀亭、混凝土廊道等,多為混凝土、磚混凝土、鋼結構,具有一定的功能作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