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世界大戰於 1939 年 9 月開始。 總共約有 59 個國家參加了戰爭。 到1945年底。 總共有5500萬人被殺。
-
第二次世界大戰歷時六年,從1929年到1933年,61個國家和近17億人捲入戰爭,約5000萬人喪生,戰火熊熊燃燒在歐洲、亞洲和非洲三大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廣大地區。 據不完全統計,僅二戰期間的直接財產損失就達4萬多億美元。
-
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1945 年 8 月,日本無條件投降,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處於戰爭狀態。
軸心國方面:德國、義大利、日本。
在盟國方面:中國,美國,蘇聯,英國和法國以及許多其他國家。
-
法西斯國家:德國、義大利、日本、匈牙利兄弟凱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
反法西斯國家: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哥斯大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明尼加共和國、薩爾瓦多、希臘、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印度、盧森堡、荷蘭、紐西蘭、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馬、波蘭、南非聯邦、南斯拉夫、墨西哥、菲律賓、阿比西尼亞、伊拉克、巴西、玻利維亞、伊朗、哥倫比亞、賴比瑞亞、法國、厄瓜多尔、秘魯、智利、巴拉圭、委內瑞拉、烏拉圭、土耳其、埃及、沙地阿拉伯、 敘利亞和黎巴嫩是47個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從 1914 年 8 月 4 日全面爆發到 1918 年 11 月 11 日結束,歷時四年零三個月。 30多個國家參加了這場戰爭,人口約15億,佔當時世界總人口的67%。 雙方共動員7351萬人奔赴前線,在法國等一些國家,超過一半的男性公民奔赴前線。
據統計,在整個戰爭期間,有900萬士兵在戰場上死亡,2000多萬人受傷,約有1000萬平民在戰爭中死於飢餓或疾病。 以當時美元計算,交戰方的直接經濟損失為1805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為1516億美元,在戰爭為主要地點的歐洲,估計工業生產水平至少倒退了八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最具破壞性和最具破壞性的全球戰爭。
在戰爭的高峰期,世界上60%的國家參加了戰爭,戰爭蔓延到五大洲: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交戰雙方還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作戰。 二戰中的兩個交戰國,分別是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反法西斯聯盟,以及由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組成的法西斯軸心國集團。
雖然中國抗日戰爭、衣索匹亞抗義大利戰爭等反法西斯抵抗運動早在1939年9月之前就已經開始了,但人們普遍認為,這場戰爭始於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結束於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
-
61個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對立雙方有兩條戰線:以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為代表的法西斯陣線;
以美國、蘇聯、英國和中國為代表的反法西斯陣線。
參加法西斯陣線的七個國家是:德國、義大利、日本、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芬蘭,前三個國家是這條戰線的核心。
參加反法西斯陣線的國家有:美國、聯合王國、蘇聯、中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哥斯大黎加、古巴、捷克共和國、斯洛伐克、多明尼加共和國、薩爾瓦多、希臘、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印度、盧森堡、荷蘭、紐西蘭、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馬、波蘭、南非聯邦、南斯拉夫、墨西哥、菲律賓、 阿比西尼亞、伊拉克、巴西、玻利維亞、伊朗、哥倫比亞和賴比瑞亞、法國、厄瓜多尔、秘魯、智利、巴拉圭、委內瑞拉、烏拉圭、土耳其、埃及、沙地阿拉伯、敘利亞和黎巴嫩等47個國家。
根據國際會議的協議,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是所有加入反法西斯陣線的國家和地區。 丹麥、阿根廷、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也成為反法西斯陣線的成員,因為它們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
此外,還有三個國家宣戰:蒙古人民共和國於1945年8月10日對日本宣戰,阿爾巴尼亞(法西斯傀儡**)於1941年10月17日對英國宣戰,暹羅(今泰國)投降派**於1941年12月11日與日本簽訂攻防同盟,並於1942年1月對英美宣戰。
結果,共有來自61個國家和地區的17億人(超過世界人口的3.4)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我們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摧毀了蘇聯不過,英美兩國也參加了這場戰爭,雖然沒有直接面對蘇聯,但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所以沒有英美的幫助,德國是不可能消滅蘇聯的。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