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玩高階遊戲,想要出色的效能,英特爾,如果你沒有很多錢,AMD的打樁機也不錯。
通常可以這麼認為。 Intel500 的效能可與 AMD 300 相媲美。
也就是說,同樣的水平,同樣的效能,以及AMD的便宜。
核心架構不同,內部結構不同,工藝流程不同。
-
AMD處理器和Intel的區別如下:
首先,**是不同的。
與AMD和英特爾相比,前者僅為後者的一半左右; 對於AMD來說,其最受歡迎的特點是超頻效能好,價格低廉**,這是其目前處理器市場份額的根本原因,也是其優勢所在。
其次,超頻效能不一樣。
AMD處理器的主機板大部分都有萬無一失的超頻軟體,雖然超頻到極限,但也可以熬過超頻的癮。 從超頻的角度來看,由於所有英特爾處理器都是鎖定乘法器,因此它們在超頻方面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優勢; 雖然CPU被鎖定在乘法器中,但仍然可以超頻,但超頻範圍較小。
第三,CPU效能不一樣。
英特爾的主要優勢是單核效能強,穩定性強,技術先進,這是毋庸置疑的,例如,在最新的梯形圖中,英特爾的CPU也是機器之王;
現階段,對於x86架構,AMD和Intel都大致優化到了極限,Turbo-boost在AMD的下一代CPU中是一樣的,超執行緒技術也會在AMD的下一代CPU中內建,但AMD因為商標的原因不能稱自己的技術為超執行緒。
-
架構是一樣的,它們都是基於x86架構,也就是CISC(複雜指令集架構),對應RISC(精簡指令集架構)比如手機上常見的ARM處理器,其實這兩大公司的架構對於每個CPU來說都不一樣,比如Intel的Pentium、Core、 Xeon、AMD 的 Athlon、Phenom 等都不一樣,但它們都是從 x86 架構發展而來的相容架構,Intel 大概有 socket 423、socket 478 和 socket 775 幾種型別,AMD 常見的架構有 socket A、socket 754、socket 939 和 socket 940。
他們也生產自己的主機板,但是他們出來的主機板很少,主要是展示主機板,也就是俗稱的公版,就是展示主機板的基本功能,主要是賣主機板方案(即方案的公版)和賣晶元組(南北橋晶元, 等)。
那麼,在樓下,介面型別其實就是架構,因為關係到引腳的數量和引腳的布局,內部引腳的架構肯定會發生變化,而且,原來的主機板也不一定好,因為他們互相追逐非常激烈,沒有太多的精力去研究主機板的技術,而且核心技術並不是自己完全掌握的,AMDI也不知道,但是一些大主機板廠商早就和英特爾達成了協議,具體來說似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讀取CPU的一些資訊,好自己做主機板,還有主板晶元組,不然NV和華碩怎麼做自己的晶元組呢?
兩大CPU廠商的晶元組只是乙個解決方案,很多大型廠商的非公開高階主機板不一定使用這個方案。
-
有些 Shalldo 是對的,但有些是錯的。 它們都基於 x86 架構,然後每個都開發了自己的核心型別。
現在英特爾的第二代 i3、i5 和 i7 是 Sandy Bridge 微架構,第一代 i7 是 Nehalam 微架構,Core 2 雙核是 Wolfdale 微架構。
AMD 目前的 CPU 有 Phenom II X4、Deneb Cores、Athlon、IIX2、Regor Core 等。 AMD的下一代產品是推土機架構,它似乎將於今年4月推出。
Shalldo 表示,socket 423、socket 478 等是介面型別,即 CPU 在主機板上的安裝方式。 介面型別不是架構,例如,Intel 775 介面的 CPU 有很多微架構,例如 Wolfdale 和 Conroe。
他們基本上不做自己的主機板,英特爾也有自己的原裝主機板賣,但是數量很少,AMD好像沒有。
他們做的是主機板的核心晶元,比如英特爾的P67、H67、P55等,AMD的FX G等。 主機板是按晶元組劃分的,這是核心技術,英特爾和AMD掌握在自己手中。
然後把晶元交給華碩、技嘉、微星等主機板廠商,他們加上自己的特殊功能等等,做乙個完整的主機板。
華碩沒有自己的晶元組,他只是在主機板上加了自己的其他晶元,比如EPU等,但這對主機板來說不是必需的,其他廠商擁有這個功能也沒有問題,華碩做這個晶元是為了保證他的主機板質量更好。 核心晶元依舊是英特爾的P67、X58等。
-
兩場比賽沒有太大區別。
架構 Intel 稍微好一點,而 AMD 晶元組稍微好一點。
電腦雙核處理器和i3處理器有什麼區別:
顧名思義,雙核處理器當然是雙核,即乙個CPU中有兩個物理計算核,可以同時執行兩個計算任務,是雙核雙線程處理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