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的,但不完全是,不僅要看單核效能,還要看CPU的核心技術、優化技術等。
就像乙個倉庫,不管是兩個管理員還是四個管理員,雖然管理員多的效率比較高,但也要看人員本身的素質,四個文盲顯然還不如乙個大學生。 這就是單核效能。
其次,即使單個核心的效能相同,也取決於管理系統:如管理分工、如何配合等。 這是CPU優化技術等。
-
這樣可以理解,現在英特爾打一核兩核AMD是沒有問題的,甚至贏兩核都沒有問題。
核數少,單核效率高總是比核數多,當然前提是單核效能差距非常大。
多核多執行緒不一定強,少核多執行緒也不一定弱,因為 Windows 系統的執行機制並不限制乙個核心只能使用乙個執行緒(否則,早期的 Ben 4 單核怎麼可能一邊聽 QQ 一邊聊天? )
對於Intel雙核來說,單核效能很強,在保證流暢性的同時,完全有可能在乙個核心中執行多個執行緒,AMD核心也可以執行多個執行緒,但是因為單核效能太弱,每個執行緒的執行能力都很差,這也是為什麼AMD的四核就算是多執行緒,也很難拿下Intel雙核。
任何作業系統都不可能將乙個核心的任務限制為只執行乙個執行緒,否則只能說系統是垃圾。
-
如果只是乙個人玩遊戲或者乙個人開啟乙個網頁,也就是單個任務,英特爾雙核和AMD 4核效能差不多,如果是多工處理,AMD 4核效能依然很強。
-
光比效能怎麼能不比**好呢? 兩家製造商採取了不同的路線。
-
單核效能最強的CPU是i7 8700K。
目前單核效能最高的家用處理器應該是i7 8700K,單核頻率高達8代,採用第8代CoffeeLake架構,還可以支援超頻,可以更好的玩遊戲,如果搭配更合適的主機板和散熱片,也可以擁有很高的超頻能力。
i7-8700K 由於支援超頻而發揮了處理器的最大潛力,超過了 i7-8700 處理器。
配置引數。 i7-8700K 是一款具有 6 核的台式機處理器,於 2017 年 10 月推出。 它是 Corei7 系列的一部分,使用帶有插槽 1151 的 CoffeeLake 架構。
得益於英特爾超執行緒,核心數量實際上翻了一番,達到 12 個執行緒。 CorEI7-8700K 具有 12MB 的 L3 快取。
i7 8700K 採用核心 12 執行緒架構、基本頻率和睿頻頻率。 第三代 14nm 工藝的效能比第一代高 26%。 i78700K 支援 DDR4-2666 記憶體,整合 UHD630 核心顯示卡,消耗 95W TDP。
-
在處理單個任務時,單核效能佔主導地位;
在多工處理方面,多核佔主導地位。
核心數:一般來說,核心越多越好。
頻率:一般來說,頻率越高越好。
睿頻,當電腦處理的資料較少時,CPU頻率會自動降低,當處理大量資料時,CPU頻率會自動上公升,酷睿i5和i7支援睿頻功能,部分AMD處理器也支援睿頻功能。
生產工藝:生產工藝對CPU效能影響很大,即使核心數和主頻低於舊生產工藝,先進的生產工藝仍然比舊工藝強。
-
由於當前的 CPU 都是多核的,因此兩者是相同的,不能單獨檢視。
打個簡單的比方,單核相當於乙個人做事,雙核相當於兩個人做事,四個核心也是如此。 乍一看,似乎人(核)越多,效率越高,但實際情況是,目前的軟體還不能充分發揮多核CPU的效能,所以雙核不等於單核效能的兩倍,甚至不同軟體的效能增長也完全不同。 毋庸置疑,個人小軟體如果能正常執行穩定執行,就已經是不錯的了。
因此,當前環境已經造成了對單核能力的依賴,如果單核能力強,哪怕在大部分沒有優化到位的軟體中,也能有更好的效能,如果只注重核心數量的CPU設計,只有高階優化的軟體才能發揮效能, 而缺乏通用軟體將是平庸的。
以何寅目前的遊戲為例,大部分都是優化到雙核的,一些較新的單機大作優化到了四核,這就導致遊戲中的i7級CPU和i5沒有明顯區別,而且i5和i3的區別也很明顯。乍一看,似乎可以認為,如果你不是專業的軟體,你將無法吃掉CPU的效能,但實際上,這是主流軟體公司的保守策略。
**CPU(中央處理器)是一種非常大規模的積體電路,是計算機的計算核心和控制單元。 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資料。
**處理器主要由運算器(ALU,算術邏輯單元)和快取以及支援它們之間的資料、控制和狀態的匯流排組成。 它與內部儲存器和輸入輸出(IO)裝置一起被稱為電子計算機的三大核心部件。
CPU 從記憶體或快取記憶體中獲取指令,將它們放入指令暫存器中,然後對指令進行解碼。 它將指令分解為一系列的微操作,然後發出各種控制命令來執行一系列的微操作,從而完成指令的執行。 指令是計算機的基本命令,它規定要執行的操作型別和運算元。
指令由乙個或多個位元組組成,包括操作碼字段、有關運算元位址的乙個或多個字段,以及一些表徵計算機狀態的狀態詞和特徵碼。 某些指令還直接包含運算元本身。
-
CPU的效能不能簡單地用單核效能乘以核數來計算,原因是沒有時間去
並行性:多核 CPU 中核心數量的增加並不意味著所有任務都可以併行執行。 許多應用程式和任務是序列的,它們只能在乙個核心上執行。 因此,增加核心數量並不一定會導致效能的線性提高。
資源共享:多核CPU的核心共享一些資源,如快取、記憶體控制器等。 當多個核心同時訪問這些共享資源時,可能會出現資源爭用,從而導致效能下降。
執行緒排程:作業系統負責將任務分配給不同的核心執行,同時考慮負載均衡和任務優先順序等因素。 執行緒排程和演算法的效率也會影響多核CPU的效能。
資料依賴:部分任務可能存在資料依賴,需要等待上一步的計算結果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計算。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您有多個核心,也無法同時執行這些相關任務,從而限制了效能提公升。
綜上所述,多核CPU的效能不能簡單地用單核效能乘以核數來計算。 實際效能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應用程式並行性、資源共享、執行緒排程和資料依賴性。 因此,在評估CPU的效能時,有必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並進行全面的效能測試和評估。
-
在處理單個任務時,單核效能佔主導地位;
在多工處理方面,多核佔主導地位。
核心數:殘肢中的核心越多越好;
頻率:一般來說,頻率越高越好。
Turbo頻率,當電腦處理的資料較少時,CPU頻率會自動降低,當處理大量資料時,CPU頻率會自動上公升到豫公升,酷睿i5和i7支援turbo功能,部分AMD處理器也支援turbo功能;
生產工藝:生產工藝對CPU效能影響很大,即使先進的生產工藝比舊生產工藝的核心數和頻率低,但效能仍然比舊工藝強
不同的介面型別,不同的資料交換和傳輸速度,不同的CPU計算能力;
快取數量:快取級別越多越好。
不建議你換CPU,因為CPU主機板等硬體估計都跑不動了,更何況記憶體太小硬碟40G絕對是瓶頸,如果想換的話,建議你不妨重新組裝一台電腦,現在去市場隨便買一台2000-3000的電腦,也可以跑乙個大型的網路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