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來就是善惡,它順應自然,動物的本性是善的? 性邪惡? 5

發布 社會 2024-07-31
14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所謂善惡,都是以人的主觀思想來判斷的,思想的多樣性,注定了沒有統一標準的善惡判斷。 如果假設動物是善惡的,那麼就要有乙個判斷善惡的標準,人畜能平等對待嗎? 動物的存在遵循自然法則,人類也是如此。

    從社會動物的集體觀點來看,是否可能不惜一切代價生存,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只看個體,也許存在就是勝利,那麼這種行為也可以是好的。 我覺得判斷善惡最重要的因素是自己對世界的態度,即對世界的態度,對生活的態度,對價值觀的態度,這些基本觀點因人而異。 如果辯論賽的雙方對辯論的最基本概念沒有共同的理解,那麼這場遊戲就沒有意義了。

    乙個人一旦有了獨立、完善、科學合理的思想體系,那麼他就有了自己的判斷是非的標準,所謂善惡,可以立馬判斷。

  2.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所有生物都有一種自我保護意識,這種保護意識對自己有好處,但對其他物種來說可能是邪惡的。

    所謂狼之惡,就是由你的心決定的,為狼你是食物,為了保護小狼,保護集體利益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放棄汽車來保護帥哥。 虎毒不吃孩子,羊羔跪著喝奶,烏鴉回食等等,這些不是很好嗎? 我們這些自認為是萬物之靈的人類能做到這一點嗎?

    羞恥! 因此,善與惡應該從誰的角度來看待。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大自然開始了! 有的天生**,像狼一樣,人是被惡劣的環境和教育影響後天習得的。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用心分辨善惡,看清你行為的目的。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世上沒有善惡之分,只有慾望。

  6.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三字經》是我們小時候經常背誦的一首詩,我們可能已經忘記了它背後的內容,但幾乎所有人都可以說,人類的開端是好的。 那時候的我,很單純,以為善良是一件美好的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經驗的積累越來越多,我突然發現自己對善良的理解是混亂的。 善良到底是什麼?

    我們應該如何在生活中應用它?

    善良是一種良好的品格,表示友好、吉祥、善良等。 我認為善良實際上是一種利他主義的心態。 當別人遇到困難時,無論得失如何,我們都會伸出援助之手。

    我記得讀過乙個佛教的短篇小說,乙個證得道的和尚,在玲玲冬天的雪山上修行,他發現了乙隻奄奄一息的老鷹,這只老鷹可能是因為太久沒吃東西而奄奄一息,和尚見了,姿態不好,和藹可親,不忍心看到眾生死在他面前, 於是他用刀割了自己的肉,喂老鷹,救了老鷹。這位喇嘛的修行似乎就像是對什麼是最高善的解釋。 看到這一幕,我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同時又驚嘆不已,心中有了一絲溫暖。

    當然,這是乙個故事,如果我們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這個和尚不是傻嗎? 也許你在誦經時迷茫了,你怎麼能用自己的肉體來拯救一頭野獸? 我想說的是,這個故事可能有點亂,我們沒有學到它,但回想起來,我們並沒有被感動。

    如果我心中有好的想法,我想我會被飢餓所感動。

    我們在實際生活中也應該有一顆善良的心,那就是懷著利他主義的思想,只要每個人都付出一點愛心,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我想說的是善良,不要把它解釋為愚蠢。 善良是合理的利他主義,不必基於自殘。 比如,如果有人下班後和你在同一條路上,而你有車,那麼在不影響你自己的規劃的情況下,你帶上這個同事,不僅是為了幫助這位同事,也是為了迷失自我,而且不需要取錢什麼的,為什麼不呢?

    當然,實際情況比這更複雜,應該分開處理。

  7.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人性的自私、貪婪、慾望在不同的場合上演,不同人群、不同階級無時無刻不在上演,比如一場盛宴的各種菜餚,寬容、和諧、尊重、民主基本上只是開胃菜。 所謂公平、克制、利他,猶如燕窩魚翅般珍貴。 這是人類社會的基本餐,每個人都喜歡它。

    這是因為我們是動物。 在動物世界裡,沒有文明,有的只是自然的展示,而為了基因的延續,一切行動都是為了這個。 所以,不要太擔心,文明只是動物本性的曲折體現,最終的結果是一樣的。

  8.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動物本來就是善良的,所以所有的動物本質上都是善良的。

    關於人性本質的觀點通常被稱為“性善理論”。 這種觀點認為,人一出生就是好人,但因為外部環境因素,有的還是好人,有的已經變壞了。

    本山。 1、人性沒有善惡之分,卻習以為常善惡;

    2.極少數人天生善良或邪惡,後天天性對他們影響不大;

    3、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習慣的善惡取決於後天生活環境的影響,有墮惡的傾向。

    動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徵(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態、地理等)對動物進行分類,並將動物分為門、綱、目、科、屬和種6大類。

    根據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動物起源於海洋。 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早期海洋動物逐漸進化成各種分支,豐富了地球上的早期生命形式。 史前動物出現在人類出現之前,並在各自的活動時期蓬勃發展。

    後來,它們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相繼滅絕。 然而,地球上的動物繼續進化和繁衍,從低階到高階,從簡單到複雜,並擁有今天的多樣性。

    科學家將人類已知的現存動物分為兩類: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 科學家已經鑑定了超過46,900種脊椎動物。 其中包括魚類和動物,如鯉魚和黃花魚,爬行動物,如蛇和蜥蜴,兩棲動物,如青蛙和小魚,以及哺乳動物,如鳥類和小熊貓。

    科學家還發現了超過130萬種無脊椎動物。 這些動物大多是昆蟲,大多數昆蟲是甲蟲。 蛞蝓、蚯蚓、魷魚、牡蠣、紅海星、水母、蜘蛛、息肉、放射蟲、蛔蟲、豬肉絛蟲、沙蠶、蝸牛、蛞蝓等都是無脊椎動物。

    動物王國所有成員的身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異養生物。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人。 人性本來就是善良的!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性是一種自然的生理需求。 無論是人類還是其他動物,性都是繁殖的基礎。 性活動對個人來說可能是愉快和令人滿意的,同時也有助於維持物種的多樣性和繁殖。

    從這個角度來看,性可以被看作是有助於生命的延續和繁榮的一種商品。

    然而,性也可能帶來許多問題和挑戰。 性活動可導致性傳播疾病的傳播,如愛滋病和性傳播疾病。 此外,不負責任的性行為也可能導致意外懷孕和墮胎。

    其他人可能會濫用性脈輪作為滿足自己慾望的手段,而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和權利。 從這個角度來看,性可以被視為一種可能導致傷害和不良後果的邪惡。

    然而,我們不能簡單地將性分為兩個極端,善與惡。 性是一種複雜的現象,其價值和後果取決於個人的行為和態度。 適當和負責任的性行為有助於建立親密關係並增進關係。

    例如,夫妻之間的性行為可以加強關係,增加相互理解和信任。 非法和不負責任的性行為會導致傷害和後悔。 因此,性的價值和後果應該被評估和判斷,而不是簡單地被歸類為善或惡。

    在現代社會,性教育和性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人們開始意識到,性是一種自然而重要的需求,以及負責任和尊重行為的需要。 性教育的目的是幫助人們了解性與健康之間的關係,並學習如何做出明智的決定並避免不良後果。

    通過提供正確的知識和資訊,我們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性行為,從而實現性行為的積極價值。

    總而言之,性既有善也有惡。 這是一種自然的生理需求,可以促進個人的福祉和物種的繁榮。 然而,不負責任和不正當的性行為會導致傷害和不良後果。

    因此,我們需要負責任和尊重地對待性,並通過性教育和自我管理來實現性的積極價值。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化解善與惡的衝突。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性愛有善惡之分“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

    1.文化和道德:不同的文化和道德對性有不同的評價和看法。

    在某些文化中,性被視為愛、親密關係和情感聯絡的美麗、積極的表達。 在其他文化中,性可能被視為限制性的、消極的或僅限於特定目的。

    2.行為背後的動機和影響:性行為的好壞可能取決於行為背後的動機和影響。

    如果性行為是自願的、自願的、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的,並且不會造成傷害、違反道德或侵犯他人的權利,則可以被認為是合法和積極的。 另一方面,如果性行為是脅迫的、欺騙性的、有害的或違反道德原則的,那麼它可以被認為是消極和不良的行為。

    3.個人價值觀和自我控制:個人的價值觀和自我控制也會影響對性的判斷。

    對於某些人來說,性可能是一種與愛、快樂和身體表達相關的積極體驗。 對於其他人來說,性可能是一種需要謹慎、道德準則和個人原則的行為。

    總而言之,判斷性行為的好噁是乙個複雜的問題,涉及文化、道德、倫理、個人價值觀和動機等多個維度。 每個人都有權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對性形成意見和判斷。 重要的是要尊重他人的選擇,並確保性行為始終建立在相互尊重、同意和安全的基礎上。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人性本來就是善的”和“人性本來就是惡的”的前提都是錯誤的。 因為兩者都把自然性看作是人的基本屬性,所以人的基本屬性應該是社會性的,只有社會性才能區分人與動物。 在談論人性時,我們不能脫離社會實踐,抽象地認為人性本來是惡的,或者是天生的善。

    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在錯誤的前提下爭論善與惡(即相信人類的基本屬性是自然性),但當然無濟於事。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很多時候,當別人認為你是欺負人時,他們會多欺負你一點,你必須堅強。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多年來,關於“性善”和“性惡”的爭論一直存在。 實際上,這個問題並沒有什麼真實之處。

    孟子“性善”中的“性”是指人的本性。 當乙個人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時,他會自發地保護自己的孩子,這是他的本性。 因此,孟子中的“性”指的是自然,而這個自然是屬於自然的。

    因此,孟子說:“人人都有一顆不能忍受別人的心......沒有慈悲,它就不是人; 沒有羞恥,沒有人; 辭職的心不是人; 沒有是非之心,也沒有人。

    這裡的“不可忍受的心”是當你看到別人受苦時的同情心。

    荀子《性惡》中的“性”,指的是“習慣”,是乙個人由於後天環境的影響而自私的心,因為自私,出於自我保護,不去想損害他人的利益,所以習慣往往是邪惡的。

    孟子和荀子雖然各有各的目的,但各自走的路不同,都強調通過教育來恢復自己的善良本性。

    如果人類沒有良心,他們就會變成野獸,所以孟子和荀子都代表了儒家的教育觀念。 (“儒家”字由“人”和“需要”組成,表明教育是人的必要條件; “教誨”由“孝”和反文組成,意思是人是孝順父母的棍子,因為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是自己的善良; 而孝順父母也是天性,也是好事。 )

相關回答
6個回答2024-07-31

我們可以把這種關於人性的論證延伸到孟子那一年的儒家學說上,有的人認為性本來就是善的,也有的人認為性本來就是惡的,我覺得要看個人的理解。

14個回答2024-07-31

人性既不是善也不是惡,它是一種混亂的狀態。 所謂善惡,是人自己通過周圍人或事的影響來劃分的,本質上只有差別,善惡沒有區別。 至於以後是好是壞,就看他對外界的感知和影響,以及外界對她的感知和影響。

32個回答2024-07-31

孟子提出了性善論,荀子提倡性惡論。

其實這並不是在討論“人性”,西方社會將這兩種理論稱為“利他主義”和“利己主義”。 也就是說,在生存過程中,任何生物都會同時具有這兩種相互衝突的性格,這是自然進化的結果。 >>>More

19個回答2024-07-31

我覺得現實裡,我們相處好,就要平等相處,沒有那麼多暴力,沒有人有那麼多時間去壓制別人,我們只在乎自己的實力。

15個回答2024-07-31

人性本來就是邪惡的,源於人類的無知; 人性與生俱來的善良,也源於人類的無知。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