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關羽的“義” 關羽的忠貞、忠心、智慧、仁、勇得體

發布 文化 2024-07-27
3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是“忠”的化身。 他從桃園起義之初就忠於劉備,在“降漢不降曹”後,得知劉備的訊息“封印封”,過了五關斬六將,孤軍奮戰千里,最後依附於劉備,一直傳聞是美言。 即使他犯了錯誤,華容道放過了曹操,人們也將其解釋為“正義”,認為這是因受恩而報恩的行為。

    老百姓之所以尊重“義”,把它當作道德準則來尊重,其實只是為了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誠實、不欺詐的基礎,這在欺騙和陰謀詭計的社會中是非常必要和值得稱讚的。 統治階級喜歡“正義”,因為它可以被用作加強封建統治的工具——讓人民服從君主至死不渝。 明清之後,關羽在百姓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成為“鎮魔皇帝”和“觀勝皇帝”; 昔日江湖幫也把關羽當作祖像來崇拜,是因為他們想以“義”為紐帶,建立起共同的利益關係。

    今天,作為道德原則,我們仍然提倡人與人之間的“正義”和誠實忠誠,但絕不能因此而帶有落後的封建色彩。

    紫桂原創文學網 朗誦《三國演義》之一,解讀關羽(上圖)。

  2.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關羽的忠、義、忠、智、仁、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忠誠:關羽對劉備的忠誠度非常高,他跟著劉備征服天下,無論遇到多少困難,他都沒有放棄。

    2.義:關羽與劉備、張飛桃園結成義盟,誓願同困共福。 關羽被曹操俘虜後,曹操對他非常優待,封他為漢壽閣侯爵,但關羽還是選擇獨自騎馬千里,回到劉備身邊。

    3.信:關羽信守諾言,言出必行。 在徐州之戰中,他曾與曹操約定,一旦知道劉備的下落,就立即去找劉備。 即使知道這個協議可能會讓他暴露在曹操的追求之下,他還是毫不猶豫地履行了自己的諾言。

    4.志:關羽不僅是一位兇猛的將軍,在軍事戰略上也非常睿智。 比如,他洪流七軍,用巧妙的戰術打敗了豫班的援軍,使曹操的部隊在中原地區損失慘重。

    5.任:關羽雖然是武將,但也有一顆仁慈的心。 他在戰爭期間因尊重士兵和關心老百姓而廣受讚譽。

    6.勇:關羽的勇敢是毋庸置疑的。 他曾經在千兵萬馬之中斬殺敵將,一劍斬殺閻良,展現出無比的勇氣和力量。

    以上是關羽忠、義、信、智、仁、勇的主要體現。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曹操賄賂慘重,卻沒有投靠忠心。

    獨自去開會的勇氣。

    淹沒七人的智慧。

    華容放開了曹志仁。

    死前不懼怕的公義。

    千里獨行的信。

相關回答
4個回答2024-07-27

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後,與關羽、張飛分開,獨自前往河北的袁紹。 曹操用計謀在徐州抓下霞邳,將關羽圍困在土山上,並派與關羽關係密切的張遼勸他投降。 >>>More

6個回答2024-07-27

關羽以忠心耿耿著稱,他的事蹟主要有:屯土山關公約三事救白馬、曹操解重圍、關雲長掛印、印金梅、鬍鬚功千里、獨騎、漢壽侯、五關、六將軍、關雲昌、易曹操等。 忠於理解,忠於劉備。 義。 >>>More

17個回答2024-07-27

義正氣挺身而出的關羽 當時赤壁之戰中,關羽下達了軍令,下定決心不顧個人感情,對曹操的手下手下手下手下,但最終還是放過了曹操,因為曹操動了感情,提醒關羽對他還有恩情, 而如果他殺了他而不報恩,那就違背了關羽所堅持的道德信念。雖然他知道放過曹操會成為日後的障礙,也知道自己已經下了軍令,不能回去,但他還是在忠義之間選擇了後者。 在他心裡,“義”是重中之重,不報恩的念頭從來就不存在,所以他放過了曹操,但他沒有逃避把“忠”放在第二位的道德,所以他願意接受懲罰,沒有怨言。 >>>More

5個回答2024-07-27

掛封印金,獨自騎行千里。

華容島放了曹操。 >>>More

13個回答2024-07-27

在赤壁的第一次戰役中,曹的軍隊被擊敗。 曹操率領殘軍狼狽逃命,途中遭到伏擊被殺,最後只剩下三百多名騎兵向華榮路走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