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2024年我國財政政策實施的背景,分析具體措施和效果

發布 財經 2024-06-16
1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1.政策:2004年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決定,中國將從2005年開始實施審慎的財政政策。

    二、背景:2003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開始走出通貨緊縮的陰影,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 但也出現了一些行業和地區投資快速增長,資源對經濟增長的制約越來越明顯,煤炭、電力、石油、交通等供需趨緊等問題。 與此同時,農業特別是糧食產量多年來一直在下滑,糧食靠挖庫存維持,糧食價格逐步上漲,導致消費品明顯上漲和通脹壓力。

    及時適當地實施了一系列巨集觀調控措施,區別對待,治標兼治,取得了積極成效,初步消除了經濟發展中的不穩定和不良因素,避免了經濟的重動,保持了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 當然,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雖然經濟執行中的突出矛盾得到了緩解,但基礎沒有鞏固,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主要是因為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機制還不穩定,固定資產投資壓力很大。 能源、交通等瓶頸制約依然突出,價格壓力明顯加大。由此可見,經濟結構調整、經濟體制改革、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任務仍然十分艱鉅。

    因此,決定05應繼續加強和完善巨集觀調控。

    積極財政政策的本質是擴張性財政政策,當通貨膨脹逐漸成為影響巨集觀經濟發展的壓力時,繼續實施這一政策不僅不利於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度增長,甚至容易出現逆向調整。 這不僅不利於減緩通脹趨勢,而且容易加劇投資與消費的失衡,增加經濟健康執行的風險和阻力。 因此,應適時扭轉積極的財政政策。 另外,目前投資規模很大,社會資金量大,所以也有條件調整財政政策的方向。

    另一方面,目前我國經濟並未全面過熱,農業、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諸多薄弱環節亟待加強,近期尚無出現高通脹的強烈訊號。

    在這種情況下,實施審慎的財政政策,符合現階段我國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和巨集觀調控的客觀需要,又是一次科學的選擇,是非常明智和正確的,表明控制經濟大局的藝術越來越成熟。

相關回答
6個回答2024-06-16

貨幣政策是銀行為了達到既定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量,進而影響巨集觀經濟執行的各種政策措施。 它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和利率政策,縮減信貸和提高利率是“緊縮”的貨幣政策,可以抑制社會總需求,但限制投資和短期發展,相反,它是一種“寬鬆”的貨幣政策,可以擴大社會總需求,有利於投資和短期發展,但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率的上公升。 財政政策包括國家的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增稅減費是“緊縮”的財政政策,可以減少社會需求總量,但不利於投資。 >>>More

7個回答2024-06-16

寬鬆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審慎貨幣政策。 >>>More

4個回答2024-06-16

凱恩斯經濟學IS-LM模型我沒有能力用幾句話向你解釋,你自己找找。

9個回答2024-06-16

目前的退休年齡是在1951年確定的,當時設定了三個退休年齡線:男性60歲,女性幹部技術人員55歲,女性工人50歲。 退休年齡由幾個因素決定: >>>More

6個回答2024-06-16

貨幣政策工具:

公開市場業務。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