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小學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與課本安排的矛盾 20

發布 教育 2024-06-10
13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教材的安排並不矛盾,但小學教師對認知的理解太少了。 要談這個話題,首先要論證一下小學生現在的認知水平如何,教材的安排對學生提出了什麼樣的認知要求? 如果老師沒有發展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基礎,沒有很好的學習理論把握,沒有對資訊處理理論的理解,對教學設計理論沒有理解,我真的不知道你能討論什麼。

    對不起,我說得更直截了當,不喜歡,但說實話,你的命題是乙個錯誤的命題,缺乏條件。 要麼你認為兩者之間確實存在矛盾,要麼我認為你將其定義為對教學的研究,以及如何解決教與學之間的矛盾可能更現實。

    目前,中小學教師普遍拒絕教育理論,主要是因為理論與實踐存在脫節,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做理論研究的人一方面要努力學習實踐,解決落地問題,另一方面作為教學實踐的一線教師, 把理論當成無用的東西,實在是太過分了。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我建議大家不要再交流了,應該先研究一下課程標準,至少要了解教科書編輯的意圖。 教材與學生認知之間並無矛盾,主要看教師如何盡力體現編輯的教學意圖。 這需要教師的理論指導和經驗。

    一年級和所有其他年級都是一樣的。 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了解學生的現有基礎,把握成長點。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能理解數字大小的差異,簡單數減20以內,對整體和部分有初步的了解,但不能提問或思考問題型模型,能簡單講識字和讀書的年齡數內租,並有能力簡單地複述已經讀過的童話書。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如果你能寫出一些簡單的單詞和價值觀,那就差不多了。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在小學一年級數學課本中,有的根據被觀察者的位置進行定位,有的根據被觀察者的位置進行定位,具體應用方法一般如下:

    1.當被觀察者是人時,被觀察者的左右由被觀察者的左右決定。

    2.當被觀察的物體是另乙個物體時,如蘋果等,討論被觀察者的左右問題,由觀察者的左右決定。

    3.當被觀察者為**時,如果**為物體,則應根據上述2中的方面確定。 如果**中有乙個人,就會有兩個觀察標準:問**中有人左邊是誰,就是以某人為標準。

    問誰在**的左邊是基於觀察者。

    Left and Right 是從前到後不斷學習。 但是知道左邊和右邊比知道上下更難。 “左與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應該具有更強的空間概念。

  6.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根據觀察者的位置或被觀察者的位置來定位左右。

    觀察點的位置以下列方式使用:

    1.當被觀察者是人時,討論被觀察者的左右,以確定被觀察者的左右。

    2.當被觀察物件是另乙個物件時,討論被觀察者的左右,確定觀察者的左右。

  7.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答:你好,我也是一年級的數學老師。

    我一直在這個“左右”的內容上。

    在一年級的第一年,無論是基於特定的人(或事物)還是學生的觀察視角。 也沒有乙個決定性的,所以我的觀點是:兩者都是正確的。

    當學生在二年級繼續學習時,他們將能夠有意識地區分它們。

  8.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小學一年級是乙個班級。 左和右的區別是這樣的:組是你,左右是拿著筷子的手,左邊是左手,當你用筷子握筆時,左邊就在那裡。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1. 我認為做得更好的地方: 1.重新審視新教材。 首先通讀整本教材的內容,然後仔細閱讀教師教書中教材編纂的特點和教學建議,然後結合班級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工作。

    2.不限於教科書。 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教材,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重組。 例如:

    當我教完《加減法(1)》時,我沒有按照教材的順序講課,而是直接教《加減法(2)》。 由於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在20以內教授加減法時,相當一部分學生可以直接完成加法不攜帶,減法不退位。 直到我教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時,我才給出了必要的指導。

    這樣,學生更容易學習。 3. 信任學生。 一年級學生也擁有無限的創造潛力。

    只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造潛力是無限的。 例如,在教授數字的構成(例如,4的構成)時,學生不僅可以總結三種作文,還可以將三種方法組合成兩種。

    在無形中,學生體驗到了加法的交換定律。 4、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 比如講《高矮》的時候,我先讓一組學生根據身高在講台上排成一排,讓他們想想怎麼安排。

    通過這樣的動手活動,學生很快就能分辨出他們前面矮個子,後面高個子; 它也可以是前面高的,後面的矮。 然後我讓同學們對各種器皿進行對比,根據實踐經驗,同學們得出的結論是,比較時,比較時要對齊一端,用同樣的方法比較長度。

    2.缺陷和混亂。 1、雖然從教20多年,這幾年也看了很多課程改革的書,理論上明白了一些事情,哪些事情不該做,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往往會發生變化。 雖然他們思想開放,敢於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但在課堂組織方面卻如此軟弱甚至氣餒。

    可能是因為我們學生的行為習慣跟不上教學安排! 2.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還不夠。 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仍然較少,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學校裡有與新教材相匹配的課件,並應用於多班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1)感知。

    空間知覺:能夠以相對固定的方式識別乙個人的左右方向。

    時間感知:掌握時間測量單位和時間比較系統知識的能力。

    2)觀察。

    1.在準確性方面,一年級學生的熟練程度非常低,無法全面細緻地感知物體的細節,只能說出物體的單個部分或顏色等單個屬性。

    2.在目的上,任意性差,消除干擾的能力差; 專注是觀察較短的時間,服從規定任務的要求; 觀察到許多錯誤。

    3.就順序性而言,一年級學生沒有接受過以混亂和不系統的方式觀察事物的訓練。

    4.在判斷力方面,一年級學生對所觀察到的事物進行整體概括的能力較差,在表達事物的特徵方面沒有系統性,對優先次序和優先次序不清楚,傾向於關注各種無意義的特徵而忽略有意義的特徵。

    c) 記憶體。

    它主要以影象記憶為基礎,大部分屬於無意識記憶和機械記憶。

    4)思維發展。

    1.抽象思維雖然逐漸發展起來,但還是具有較大的具體性和直觀性。

    5)泛化能力。

    1.直觀影象的泛化水平。 低年級的孩子經常概括事物的直覺、外部特徵或屬性。

    vi) 概念開發。

    1.低年級的孩子手部生活經驗和智力發展有限,無法從事物的本質屬性理解事物和把握概念。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前後左右作為方向的概念是相對的,它們的參考點是不確定的,A的左邊很可能是B的右邊,這取決於它們來自哪個方向。 也無法確定哪一邊是前一站,哪一邊是下一站,因為A和B也可能來自不同的方向。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生活經驗,在生活情境中,多說孩子自然掌握。 例如,上樓時,保持右側,右手握筆。 父母必須有愛心。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首先告訴孩子人民幣的面額是什麼,比如:現在市場流通量是1蛟、2蛟、5蛟、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然後找點零錢出來,然後教孩子,1蛟是10美分,1元是10蛟, 我們有10個焦,習慣上說1元。人民幣的面額是多少?

    1元可由10個1個角組成; 它也可以由2個1角和4個2角組成; 組成 2 5 個角; 5 組合物的 2 個角; 3 個 2 角和 4 個單角; 1 5 角、2 2 角、1 1 角等的組成,只要了解了這些基礎知識,孩子們就很容易學習。 以此類推,2元是20角,5元是50角。

相關回答
10個回答2024-06-10

1、這個暑假你成長了很多,懂得自覺學習,能合理安排時間,有體育鍛煉意識,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More

6個回答2024-06-10

方法一:第一步,在白皮書右上方畫一張“掃盲小報”,表達簡報的主題; >>>More

30個回答2024-06-10

剛上小學的一年級孩子,從學前班到小學,管教難,問題很多,老師最不可能招收新生,所以特別擔心。 所以家長不要只聽老師對孩子的抱怨,說孩子怎麼犯錯、不聽話、上課說話什麼的,當你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就要反其道而行之,給孩子動力,讓孩子主動做到最好,雖然現在表現有點差, 可孩子又不是聖人,也不是傻子,怎麼可能一動不動,老師怎麼說呢?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一年級第一學期一切都很新鮮,他正在慢慢摸索,所以家長不要太著急,配合孩子和老師,儘量減少孩子的問題,讓孩子重視學習,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More

6個回答2024-06-10

一年級拼音拼讀如下:

1.語音拼寫方法——將決賽作為乙個整體,並用它們來拼寫首字母。 如:h-ào(hao)。 >>>More

17個回答2024-06-10

是一年級學生問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