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觸過很多,我覺得湖北碧水慶生態農業公司還可以,這個養殖技術很全面,大家也可以多對比一下。
-
水質控制。 1.交叉消毒。
水體每10-15天撒上生石灰或1 10-6漂白粉,並交叉使用。 北方水質呈鹼性,使用漂白粉的頻率較低; 南方的水質呈酸性,生石灰可以更頻繁地使用。
2.保持適當的水位。 黃鰻需要經常將頭伸出水面進食和呼吸,水位應較淺,以減少鰻魚的體力消耗。
但是,如果水位太淺,水溫變化迅速,黃鰻的活動空間很小,對黃鰻的生長發育極為不利。 因此,水位一般在10至15厘公尺,溫度高時可加深至25厘公尺。 如果水生植物生長茂盛,可每月換水一次,應根據水分蒸發量及時補充水分。
3.維護生物多樣性。 鰻魚池應放養螺螺、小雜魚、泥鰍等,清除餌料殘留物,調節水質。
然而,應該注意的是,這些生物在數量方面應保持合理的比例關係。 每平方公尺鰻魚池塘放養泥鰍不應超過公斤,泥鰍應放養黃鰻馴化後配合飼料,以充分發揮泥鰍吃黃鰻糞便的作用。 放養蟾蜍對預防黃鰻特有的梅斑病有特殊作用,一般每個小池塘可放1 2只。
每平方公尺的蝸牛放養量不應超過公斤。 此外,還可以在池塘中種植適量的綠藻。
-
1.網箱養殖。
網箱養殖模式是近年來一種新的養殖模式,它是一種以天然水域為主的大規模養殖模式,在同一水域通過安排網箱進行養殖,這樣養殖的優點是易於管理,生長速度快,沒有敵人, 繁殖速度快,不易逃脫易捕捉等優點,但其投喂成本會略高。首先,黃鰻飼料的飼養需要購買,以及網箱的購買等方面也需要有資金投入,其次,以這種方式養殖的黃鰻魚的口感和營養價值會下降。
2.水稻種植。
水稻互養技術是近兩年流行的一種育種模式,也可以稱為仿野育種模式。 它的新穎之處在於它不僅可以繁殖黃鰻,而且對水稻種植沒有影響,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田的經濟效益。 稻田飼養黃鰻的模式有很多優點,其中之一就是黃鰻的品質得到了提高,而且每個網箱養殖的成本太高了,但也有一定的缺點,種植水稻時要控制用藥劑量,否則會影響黃鰻的生長, 其次是水稻種植一定要做好防逃逸措施,否則損失慘重,最後稻田裡黃鰻的敵人更多,管理難度增加。
3.池塘養殖。
池塘養殖是最傳統的黃鰻養殖模式,它主要是利用現有的池塘或自挖池塘進行養殖,這種養殖模式的使用主要是注意防止逃逸的措施,其次是水質管理和疾病預防等,養殖前需要對池塘進行改造, 首先,池塘和池塘周圍用水泥砌成,然後倒入適量的土壤,消毒後放入新的水中即可耕種。二是注意換水,平均半個月左右換水。
4.無土養殖。
由於傳統池塘養殖場病害的發生,出現了一種新的養殖模式,黃鰻無土養殖,也可以稱為溫室養殖。 主要是利用溫室調節溫度,然後用磚和水泥逐個建造水池,安裝排水管和進水管,保持水池內水的流動性。 它的優點是捕食者少、易於管理、捕食者少、生長快等,缺點是對水資源的需求量較大,飼料是人工餵養的。
-
如果要養殖黃鰻魚,首先要選擇較好的池塘,注意比較安靜的地方,然後陽光更好。 土壤一定要比較堅硬,然後在池塘底部有30厘公尺左右的泥層,這樣便於黃鰻打洞。 要想養好黃鰻,幼苗很重要,需要人工馴化,才能有那種有深黃色斑點的黃鰻,或者有金黃色斑點的黃鰻,這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
還要注意適當的繁殖密度,如果飼養得太密集,不利於黃鰻的整體生長。 最好配備乙個特殊的曝氣器,如果沒有曝氣器或曝氣器太少,則不能抬得太密。
-
要想健康高效地養殖鰻魚,就需要經常換水,給鰻魚提供所需的食物,增加氧氣供應。
-
1、養殖鰻魚時,要先挖土塘或建水泥塘,選配適宜的水生動植物放養,如水花生、辣虎杖、龜、泥鰍等,改造環境,防止鰻魚病害過多的發生。 2.接下來,放入鰻魚幼苗。 每平方公尺可投的鰻魚苗數應根據其體重盡可能高。
密度越高,管理要求越嚴格。
-
餵食素食。 有的養殖戶用麥麩、菜餅、豆渣、大公尺、蔬菜等植物性素食餵養黃鰻,當它們嚴重飢餓、缺乏餌料時,也會少量吞嚥,但營養上並不能滿足黃鰻生命活動的需要,更不用說生長和增重了, 這導致黃鰻逐漸變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死於疾病。黃鰻是一種底棲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應以動物飼料或全配合飼料餵養。
-
黃鰻需要在面向陽光、靠近水源的地方養殖,進水口和排水口需要合理設定。 池塘還需要用鐵絲網密封,以防止鰻魚逃跑。
根據季節的不同,需要調整鰻魚需要吃的飼料。 在生長期,需要增加飼料投入。 要合理養殖和控制黃鰻養殖密度。
定期換水並檢查水質。 水質問題會影響鰻魚的食物量。 還需要了解疾病的型別並定期檢查鰻魚的狀況。
如果遇到異常黃鰻,應及時隔離
-
黃鰻養殖的選址非常講究,要選擇水源豐富、水質清潔、無汙染、環境安靜的地方。 養殖環境也是需要注意的乙個方面,平時要觀察水質,定期換水,保證水質清潔。 定期對籠子進行消毒。
-
1. 選擇乙個地方來建造乙個游泳池。
黃鰻的覓食池應有一定的抗風能力,光照充足,水源優質。 根據養殖數量控制養殖池大小,再鋪設排水灌溉措施,在進水口和出水口設定鐵絲網,防止鰻魚逃逸。 養殖池建立後,做好池塘的消毒工作,首先給池塘注水,看有無滲漏。
然後浸泡3天,浸泡約4次。 浸泡後,將土壤和農肥放在池塘底部,然後種植適量的水生植物。 它不僅可以調節池塘的溫度,還可以讓鰻魚休息,其水位保持在15厘公尺左右。
2.放養魚苗。
在放養魚苗前大約一周,應對池塘進行消毒,並均勻地撒上生石灰。 消毒後,池塘注滿水,放養前池塘水溫與魚苗水溫相差不大。 為保證黃鰻幼苗的優質,具有較強的生長能力,並能盡快適應養殖環境,所有黃鰻幼苗應保證大小差異不大,否則容易吃得太少。
然後要根據養殖數量和養殖條件來控制養殖密度。 最好用少量泥鰍混養,這樣可以有效增加水中溶解氧的量。
3.育種管理。
鰻魚的飼料需求會隨著其生長階段的變化而變化。 因此,為了保證滿足黃鰻的營養需求,應合理調整飼料。 例如,在一周內,黃鰻和幼苗的主要襪子主要餵養浮游生物,因此我們需要提高水體的肥力並培育浮游生物。
黃鰻有晚上進食的習慣,所以我們在繁殖初期每天晚上都需要適當地餵食。 然後,隨著鰻魚生長年齡的增加,可以適當提前投食時間。 大約兩周後,每天餵食約三次,以確保鰻魚有足夠的營養供鰻魚生長。
4.水質調節。
水質是我們在養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點。 由於天氣條件、餌料和黃鰻糞便的餵食等,會汙染水質,因此我們需要定期調整水質。 每次餵食後,要及時注意黃鰻未吃完的餌料。
既要防止水汙染汙染,又要避免餌料變質和誤食黃鰻。 我們需要根據季節的變化來調整換水的頻率,例如,在春季,大約需要每週換一次水,而在夏季,大約需要每4天換一次水。 此外,應經常注入新水,以始終保證水質。
-
<>鰻是一種底棲魚類,幾乎可以在各種淡水水域中生存,而且相對容易養殖。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飼養黃鰻,了解一下黃鰻養殖技術的要點。
幼鰻應盡早放養,最好在早春放養。 放養幼鰻時,一般大小為每公斤20-40條。 這種幼鰻成活率高,增重快,產量大。
當體型小於每公斤40尾時,飼養能力差,增重不快,當年無法獲得收益。 備貨時要注意規格的整齊度,不要混用大大小小。 如果個體不均勻,最好在單獨的池子和分級中餵養它們,以免爭奪食物並迅速殺死對方,從而影響生長和成活率。
越冬後,幼鰻的身體營養只能維持生命,此時需要吃大量的食物,食物量大,覓食習性混雜,便於馴化,同時可以延長生長期。 放養密度因池塘大小、飼料**和幼鰻大小而異。 一般來說,每平方公尺可以放養70-200條尾巴(即公斤)。
如果設施完善,飼料充足,水質優良,水源常年源源不斷,那麼每平方公尺可以放養公斤,最大不超過10公斤。 如果幼鰻體型較大,可以適當減少。
養黃鰻,可以用不適合養魚的廢棄土池,也可以用核枝利用不適合種莊稼的水坑池,或者開挖新的土池,但一定要選擇土壤堅實、進出水方便的地方, 且面積不宜過大,一般200-330平方公尺為宜。土壤堅硬,如果是1公尺以下的黃粘土,可以挖掘土池。 從地下挖20-40厘公尺深,堆起壟高,壟高40-60厘公尺,壟寬60-80厘公尺,夯實,防止流水或黃鰻挖洞逃逸。
在池塘周圍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蓮,以幫助鰻魚躲藏起來。
用水泥池養殖黃鰻,要選擇避風避曬、靠近水源的地方。 池的大小可以根據黃鰻的數量來確定,但面積不宜過大,一般以2-10平方公尺為宜,池深約70厘公尺,池壁比水面高30厘公尺,防止黃鰻逃逸。 在池塘中放30厘公尺的土壤,最好是有機質較多的粘土或由河泥和草製成的泥漿。
土壤應軟硬,疏鬆適中,便於黃鰻挖洞和生活,不會因為土壤太軟而造成洞口淤積。 水深一般保持在5-10厘公尺,最大深度不超過15厘公尺,因為鰻魚習慣挖洞,時不時地從洞裡探出頭來窺視食物或呼吸。
在池水面1 2區域,種植水蓮、浮萍等水生植物,供黃鰻躲藏棲息。 在池塘周圍種植一些瓜藤作物,以阻擋夏季的陽光,降低池內水溫,促進黃鰻的生長。
呵呵。。。。。。人們問育種,你談論育種。 周文宗讓你這樣養,人家搞科研,你賺錢......不同性質如果你去問有多少成功的育種者,難怪你不會賠錢就這樣死去! 目前,稻田仿生、水泥池和網箱養殖有幾種模式。 >>>More
黃鰻耐低氧,繁殖密度大,可用於農舍前後的庭院養殖。 水泥池鰻魚養殖技術方法不受規模限制,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 >>>More
黃鰻塑料溫室無土水產養殖。
傳統的池塘養殖容易發生疾病,黃鰻冬眠會影響多年生水產養殖。 塑料大棚養殖黃鰻可以全年連續生產,無土水養殖可以有效防治病害,效益成倍增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