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屆是文革開始的時候,初中的時候,初中的三個學生,這些人基本上都成了知青,再到了文革後期,又有學生繼續走出初中,後面的屆也叫“新三”, 很多新三屆也去了農村,當知青,老三年去了農村,基本上是邊疆,東北的北大荒,西南的西雙版納,內蒙古等等。“四人幫”垮台後,知青上山下鄉的流動也停止了。
“老三班”是指1966年“文革”爆發時在校的三屆高中生和三屆初中生,即66、67、68三班。 其中,年齡最大的是66屆的高中畢業生,俗稱“老高中”。 “文革”來襲時,他們正臨近高考。
如果“觸動人心的偉大革命”在三個月後發動,那麼“老高”的精華就會踏進高校的大門。 一場風雨,十年的時間,人生的道路已經轉折。 “老三”中年齡最小的是第68屆初中畢業生。
他們於1965年進入中學,1966年6月畢業時只有14歲,尚未完成初中一年級的全部課程。 “文革”期間,在輟學兩年後,他們也被送上了“知識分子青年”桂冠的南北列車。
-
“老三”一詞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中國創造的,是生活在中國城鎮的絕大多數中學生的簡稱,同時也記錄了一段讓全國人民心痛的歷史。
-
老三指1966屆、1967屆、1968屆的初中生、高中生。 離開學校後,老三基本成了知青,改變了以前農(含兵團)上山下鄉的模式,主要插隊。
三位長老大多出生於民國成立前後,三位長老的青春期在中國社會中處於矛盾之中。
突出的是,黨內鬥爭的反常歷史階段,也是新中國20世紀少有的階級鬥爭風雨飄搖的時代。
許多長者已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第三屆老人在歷史的風雨中得到了錘煉和成熟,特別是通過“知青上山下鄉,在命運的掙扎中,在人生的風風雨雨中,很多人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絕大多數人以自己獨特的責任感在平凡中支撐著共和國的藍天帖子。
在30年來舉世矚目的中國改革開放巨變中,老一輩三代人為祖國和民族作出了歷史性的積極貢獻。
以上內容 資凱參考:荊州新聞網——“老三”是新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一代。
-
類別: 煩惱.
問題描述: 分析:第三節是文革的開始,初中高中的時候,初中三班的學生,這些人基本都成了知青,然後在文革後期,有學生繼續走出初中, 而後來的屆又叫“新三”,很多新三屆也都去了農村,當年是志匯的初青,三老都去了農村,基本上是邊疆,東北的北大荒,西南的西雙版納,內蒙古等等。“四人幫”垮台後,知青上山下鄉的運動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