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中有哪些比賽在被認為是垃圾時間後被推翻了?

發布 體育 2024-05-17
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麥迪時刻和公尺勒時刻。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NBA就通過斯特恩的推廣正式進駐我國,如今已經陪伴了所有籃球迷幾十年。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NBA在中國贏得了無數球迷,其知名度和影響力是其他體育賽事無法比擬的。

    有人說,在一場籃球比賽中,直到最後一刻,永遠不能說勝負已經決出勝負。 從歷史上看,有很多遊戲變成了神奇的復出,被認為已經進入了“垃圾時間”。 今天,讓我們盤點兩個最知名的“經典轉機時刻”。

    1.麥迪總是在談論扭轉局面,他永遠離不開這個經典事件。 04年9月12日,火箭隊在主場迎戰波波維奇率領的馬刺隊。 當時火箭隊和馬刺隊的實力差距很大,所以這場比賽的基調很早就定下了。

    第四節只剩下1分30秒,火箭隊依舊落後兩位數以上,大局已經決定,豐田中心的球迷已經開始慢慢離開球場,只有謹慎的波波維奇還沒有換下板凳。 就在這時,奇蹟發生了:麥迪投中3個三分球,1個三分球加一,35秒力挽狂瀾,砍下13分,帶領球隊翻盤。

    時至今日,馬刺板凳上呆滯的眼神依然是很多人永遠不會忘記的“著名場面”。 正因為如此,麥迪成為了眾多球迷心中的“神”。

    其次,公尺勒的時刻與麥迪的時刻相比,其實公尺勒的表現是名副其實的亮點:原因無他,這就是季後賽。 1995年5月7日,步行者隊對陣尼克斯隊,第四節只剩下幾秒鐘,步行者隊仍然落後6分。

    這時,公尺勒挺身而出:他用2個三分球和1個罰球得到8分,成功將敗敗為勝。

    要知道,當時步行者隊的球迷正處於絕望的邊緣:體育場內幾乎沒有吶喊聲。 但公尺勒的神奇表現卻讓所有人都陷入了瘋狂。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在NBA中,在被視為垃圾時間後被推翻的比賽,我認為是公尺勒時間! 1995年5月7日,在NBA東部半決賽中,步行者隊落後尼克斯隊多達6分之多,比賽只剩下幾秒鐘。 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公尺勒在最後幾秒命中兩個三分球,兩次罰球命中,幫助步行者隊連追8分,最終以2分優勢險勝對手,所以這場經典的逆轉被稱為“公尺勒時間”。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2004年12月9日,火箭隊對陣馬刺隊,麥迪在35秒內得到13分,扭轉了比賽的局面。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在NBA中,最著名的垃圾時間復出時刻是麥迪時刻和公尺勒時刻,這兩個人在兩場比賽中創造了奇蹟!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我想不出是哪個替補球員把快船隊翻了個底朝天。最大的差距是19分,第四節只剩下13分,這不應該算垃圾時間。 我能想到的只有籃網隊和凱爾特人隊的季後賽。

    籃網隊在下半場領先26分,但隨後基德罰球不中,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 凱爾特人隊開始追趕分數,但籃網隊在最後一節仍然領先21分。 出乎意料的是,皮爾斯在第四節砍下19分,帶領球隊迎頭趕上。

    基德在關鍵時刻投進了乙個三分球,隊友搶到籃板球,然後投進了基德和基德的三分球。 球出界了,裁判把球給了籃網隊。

  6.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在上賽季步行者隊和猛龍隊的比賽中,步行者隊的史蒂芬森在垃圾賽中無意中上籃,讓猛龍隊的球員們不滿。 當時,很多猛龍隊球員都來當面指責史蒂芬森,史蒂芬森知道自己沒有理會,灰溜溜地回到了替補席。 賽後,史蒂芬森在微博上公開道歉。

    著名的麥迪遜花園事件,就是因為球員在垃圾時間比較嚴重而引發的,事件的性質非常惡劣,很多球員因此被禁賽。 掘金隊的斯克里姆森在垃圾時間命中了一記中距離投籃,這讓尼克斯隊的J.R.史密斯感到不安,脾氣暴躁的J.R.史密斯立即給了斯克里布林一拳。 後來,尼克斯隊的安東尼也參與了鬥毆,這對安東尼的形象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湖人隊的科比·布萊恩特曾經因為偷了小加索爾的球並在垃圾時間完成扣籃而招致球迷的噓聲。 這是科比唯一一次被球迷噓聲,科比事後道歉。

相關回答
12個回答2024-05-17

1.“在工作中被別人毆打時,使用工具進行反擊是否合法? 這是正當的辯護,但是否負責取決於具體情況。 >>>More

7個回答2024-05-17

今年是2015年,NBA創立於1949年,這意味著NBA已經有66年的歷史了。 >>>More

7個回答2024-05-17

球探中心是玩家獲取的主要來源,與大多數紙牌遊戲一樣,遊戲分為黃金和鑽石抽獎。 提取的質量自然是不同的。 >>>More

5個回答2024-05-17

can'滑移 t

i!法國電子樂隊DAFT >>>More

14個回答2024-05-17

1、垃圾包括紙張、金屬、塑料、玻璃等,通過綜合處理可以減少汙染,節約資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