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如何看待從眾行為? 從眾行為和群體行為有什麼區別

發布 心理 2024-05-27
1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從眾是人的心理弱點! 也可以說是乙個概念性的立場。 社會發展再高階,這種人也不會滅絕。

    它只是會少很多。 從理論上講,根除它是不可能的。 總會有煽動性的傾向,總會有人認為自己很厲害。

    不管是怎樣的逆境,怎樣的輝煌文明,都會有,畢竟,每個人都是稚嫩的,成熟的。 教育是關鍵,但生活注定會受到打擊。 那些不能害怕的人,在心理上永遠是軟弱的。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從眾有時是不好的(它可能導致一些人酒後駕車或有種族行為)。 有時這很好(它可以阻止人們在排隊時插隊)。 有時沒關係(網球運動員喜歡穿白色球衣)。

    當個人與周圍的人差異太大時,他們會感到不舒服。 但是,至少在西方文化中,如果個人與周圍的其他人完全相同,他們也會感到不舒服。 霍華德·弗羅姆金(Howard Fromkin)的實驗表明,當個人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時,他們會對自己感覺更好,並且這種獨特感是適度的。

    反過來,他們將以保持其個性的方式行事。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從眾現象是誤導人群,似乎法律不選人群,只要人多,就是對的! 其實他們並沒有自己的主見,他們用瞎子引盲,瞎子摸大象,不排除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無知的人來愚弄人們的心理! 只要你心理健康,懂事,不貪婪,有辨別能力,你就不會隨波逐流!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我不認為個人意識和集體意識之間有明確的對錯之分。 作為乙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我們其實是乙個“歷史人”,是“特殊個體”與“思想整體”的統一。 換句話說,我們的很多意識都與“眾人”的意識直接相關。

    那麼,我們的“叛逆”意識,是否也在某種程度上是“眾人”的意識呢? 採訪者:是社會化或社會塑造的作用讓我們相信,在人生的某個時刻,我們必須避免從眾心理嗎? 這樣想,人類最珍貴的是自由意志,而不是絕對的“叛逆”意識。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我認為順從從群可以避免傷害:中國人的很多從眾行為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我們的社會對不同的聲音和特殊群體的容忍度較低。 如果你是乙個特立獨行的人,即使你不傷害別人,你也會受到攻擊。

    所以為了生存,很多人選擇順從從群。

  6.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只要你生活在普通民眾的水平上,你就是墨守成規的人。 因為人口的龐大基數依賴於社會群體,所以少數人要麼發揚光大,要麼成為領導者,要麼教育人,要麼自食其力,要麼自怨自艾。

  7.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我想大概是這樣的,大眾並不知道自己是大眾,他們總覺得自己很特別,看到別人順從從群,不禁感到不屑,但往往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他可能也會以同樣的方式處理,不知不覺中他也順從了群, 但他不想順從。

  8.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從眾心理,這也影響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每乙個決定。 在做決定的時候,當然要考慮到群體和周圍人的決策,但也不能盲目跟風,要有堅持自己觀點的勇氣。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從眾心理沒有錯,只要你感到快樂,不帶來任何不好的結果,那麼就不要太在意自己有沒有從眾心理。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考慮牛群將降低成本。 很多人並不關心太多的事情,所以他們順應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 大眾選擇的問題不會太大。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我不是唯一乙個錯的人,如果它是對的,它可能會有點好。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從眾現象多是在群體的壓力下產生的,有時也會出現被迫順從群體的現象。

    從眾是指個體在社會情境或群體壓力的影響下,改度,拋棄原有觀點的行為,導致與大多數人相同的行為。 最早的實驗研究是 20 世紀 30 年代 Metabolic Reeve 的游泳幻覺實驗。 實驗表明,人們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和意見受到他人或他人的感知和意見的影響。

    由於社會性,從眾是人類非常普遍的現象:經常一起交流的人,由於相互影響,往往有相似或相似的想法。 從眾行為是指個體在群體壓力下改變個人觀點,與多數人達成共識的行為傾向,是社會生活中常見的社會心理和行為現象。

    管理心理學認為,從眾行為的出現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個體對事物的理解、情境因素、個體特徵等。 人們的從眾行為有兩個層次:表面的和內在的,表現為表面的順從和內在的接納; 表面上符合,但內部拒絕; 表面上,他不順從,但內心卻接納; 表面上,他不順從從群,內心排斥四種情況。

    社會心理學已經證實,人們有一種從眾心理。 決策者在行動時,往往會考慮到他人的判斷和行為,即使知道他人是群體行為,完全理性的人也會參與並採取類似的行動。 如果你脫離了大多數人,你會感到不安,特別是如果你對自己缺乏信心,這種心理影響會更加顯著。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1、從眾行為是一種群體行為,從眾源於群體生活;

    2.群體行為是本能的,從眾行為不是本能。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16

    群體行為的原因: 1.群體的吸引力和吸引力在其成員中引起心理壓力,這是造成群體現象的心理機制,其社會原因存在於群體活動與成員之間的利益中。 2.個體對社會事件的體驗,對自己判斷的信心,對自己成敗的估計和信念,都會影響他們的從眾行為。

    從眾是指群體成員在真實或現象的群體壓力下的行為或信念的改變,拍拍老年和隨之而來的行為模式。

    群體壓力導致個人改變他們的行為,並以一種沒有群體壓力他們不會做的方式行事。

    群體壓力可以是明確的,也可以是模糊的,在定義中意味著“真實的”或“想象的”。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15

    從眾是指個人選擇遵循大多數人的行為,以避免在面對不確定的情況時感到不適或不安全。 從眾行為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例如購物、社交、時尚等。 以下是影響羊群行為的一些因素。

    社會壓力:社會壓力是影響羊群行為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乙個人感到來自社會的壓力,例如被同齡人嘲笑或排斥,那麼為了獲得社會認可和安全感,他會更容易順從人群。

    群體規範:群體規範是指個人在某個群體中需要遵守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 如果乙個人想要獲得群體認同,他們需要遵循群體規範,從而更容易順應群體。

    知覺一致性:知覺連貫性是指個體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採取與其先前行為和態度一致的行為的傾向。 如果乙個人以前表現出從眾行為,那麼在以後的情況下再次順從會更容易。

    資訊不對稱:資訊不對稱是指在面對不確定性時缺乏足夠的資訊來做出準確的判斷。 在這種情況下,個人會傾向於像大多數人一樣行事,以獲得更多的資訊和安全感。

    個體特徵:個體特徵也會影響群體行為。 例如,性別、年齡和文化背景等因素會影響個人的行為取向。

    總之,從眾行為是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了解這些因素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人類行為和社會現象,並在現實生活中做出更好的決策。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14

    從眾是指群體中的個人聽從多數人意見的現象。 如何利用從眾行為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群體,但我們也需要意識到其中的風險。

    1.從眾可以提高社交技能。 人們通常喜歡與遵循主流觀點和行為的人在一起,因為這樣更容易獲得認可、信任和尊重。

    同時,順從也有利於掌握社交技巧和規則,學會營造和諧的氛圍,增加人際網路,有成功的機會。

    2.從眾有利於建立自信。 通常,人們很容易受到團隊中經驗豐富、知識淵博或技能優越的人的影響,因為他們在該領域擁有更高的權威、可信度和可信度。

    如果我們遵循他們或聽取他們的建議,我們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和技能,並增加我們的確定感和信心。

    3.從眾行為需要明確的目標和價值觀。 在某些情況下,專注於高質量的資訊**,聽取專家或團隊的意見和建議,並抓住線索和關鍵點以做出正確的決策。

    同時,如果某個群體的行為不符合我們人民的價值觀,我們需要堅定立場,拒絕隨波逐流,做出正確的選擇。

    4.從眾行為需要避免盲目跟隨從眾。 有時,人們可能會模仿群體中的錯誤行為和決定,甚至形成謠言、誤解和恐慌。

    這是因為與他人保持一致所帶來的心理認同、群體效應和安全感是有效果的,但風險是巨大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首先要確保我們具備獨立判斷和思考的能力,從而減少從眾行為的負面影響。

    5.總之,從眾行為具有雙重效應,有助於提高社會能力、聲譽和自信心,以及影響社會和文化形式,並符合群體因素。 但需要注意的是,從眾行為的實施需要基於明確的目標和價值觀,避免盲目隨波逐流,這樣才能規避風險,實現自己與他人的和諧共處。

相關回答
39個回答2024-05-27

我特別不贊成這種做法,作為女生,你應該自尊、自愛,不應該在婚前同居。

16個回答2024-05-27

狗仔隊(追蹤名人的記者)。

狗仔隊是專門追蹤名人(例如藝人、政治家、皇室成員、運動員等)的記者。 狗仔隊這個職業最早出現於1958年,原本是義大利語單詞“狗仔隊”,是義大利姓氏狗仔隊的複數形式。 [1] >>>More

31個回答2024-05-27

我特別討厭私生子的飯菜,因為有時候他們太過分了,很多藝人都在微博上公開表達了對私生子飯的厭惡。 >>>More

14個回答2024-05-27

我覺得那種擾亂老百姓的行為必須制止,必須反擊,因為這種人他們的意識很差,他們覺得自己的聲音更大了,和它無關,但是他的行為已經惹惱了周圍的鄰居,畢竟大家都需要休息, 而且環境也是公共區域,你要注意一點,你不能說,你以為無害是完全可以的,那確實會給別人造成一些傷害,大家第二天也要上班,你的打擾行為會特別傷害別人的睡眠質量。

9個回答2024-05-27

友誼是與朋友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