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劉備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

發布 歷史 2024-05-08
13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諸葛亮必須留在後方,否則他就去前線,誰來主持內政。

    很多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疑問,以諸葛亮的軍事天才,如果諸葛亮率軍攻打東吳,再滅東吳後再與魏國作戰,那麼結果會不一樣,為什麼不放過諸葛亮呢? 原因有二:第一,歷史上的諸葛亮確實很擅長治國,但他的軍事才能並沒有那麼突出,而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很大一部分是誇大其詞的結果,所以諸葛亮沒有必要參加歷史上的戰爭。

    第二,當時蜀國需要他守衛後方,協助劉禪,提供糧食和草料補給。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曹丕廢黜漢顯帝後,建立了魏國,隨後是劉備和孫權。 在荊州之戰中,關羽和他的義子關平被吳王孫權殺死。 劉備沒有聽從諸葛亮丞相和趙雲的勸告,決定動用全國之力攻打吳國,為關羽報仇。

    孫權在幾次和中戰敗,只好派年輕的魯迅作為總督去阻撓。 “荊州大失所望”,就是從這場戰役中走出來的。

    活動的原因。 東吳孫權占領荊州,破壞了諸葛亮的龍中戰略(《龍中對》說:“北上漢朝,南海有利,東五會,西巴蜀。 益州險土富饒,國土富饒,高祖也因此而成為皇帝。

    劉章弱,張璐在北方,民富國卻不知如何救,智者想到明鈞。 將軍是皇帝的家人,書寫在四海,英雄概括,思想渴,若有荊、夷、寶奇岩抗,西與祝融,南傅一月,外孫權,天下內修為已變,那麼將軍將荊州大軍到項萬, 羅將軍領著益州百姓出了秦川,百姓不敢吃鍋漿,為了迎將軍?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霸權就可以實現,韓家就可以興旺發達。

    劉備若想滅掉曹魏或孫武,按照《龍中對》的說法,他必須奪回荊州,否則只能靠蜀道分一方。 劉備要奪回荊州,不管是為自己的皇業,還是為國報仇,但因為太急於收復荊州,劉備趁蜀未備,匆匆出兵。

    這一策略打亂了劉備速戰速決的計畫。 因為蜀國地處丘陵地帶,運輸糧食十分不方便,而且當時的天氣很熱,這使得蜀軍非常低調。 於是劉備下令將兵駐紮在茂密的樹林中,把守營地。

    魯迅以為時機已到,於是發動進攻,燒毀了連營700裡,打敗了蜀軍。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因為赤壁之戰後,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變得微妙,諸葛亮在赤壁和永安拓谷之間就很少見到了。 劉備進蜀,帶龐通; 攻打漢中,是法正帶來的。 諸葛亮似乎退居二線。

    而且,諸葛亮的優勢還有"治理是漫長的,陰謀是短暫的。 管民工作比將軍好。 "還有,諸葛亮自己也說"如果法正有把握控制主,不命令他東進,那他在那裡也沒用嗎?

    所以劉備沒有放過諸葛亮。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因為諸葛亮反對東進,主張“東孫權,北不拒曹操”,他知道北方的曹魏勢力比他們倆都強,而孫武也是難咬的骨頭,所以他覺得自己應該和孫權結盟,抵抗曹操,反對劉備的軍隊, 所以劉備把他和反對他的趙雲留在了後面,不然他當然要帶上。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首先要說的是,《三國演義》是**,不是歷史書,既然是**,難免會有很多虛構的故事! 當然,再多的虛構也無法改變歷史! 《三國演義》諸葛亮所謂“燒博望坡”、“燒心葉”、“借東風”、“草船借箭”、“空城計畫”等等都是虛構故事,眾所周知,《三國演義》作者羅冠忠就是站在舒翰的立場上寫的,所以對諸葛亮的描寫非常誇張, 比如,六岐山其實是以失敗告終的,但每一次失敗都寫得好像與諸葛亮本人無關,而是由其他客觀原因造成的。

    回到這裡的主題,其實歷史上的諸葛亮先是政治家,然後是軍事戰略家,諸葛亮的才能在於內政管理等等,相比軍事能力不如他的內政能力,在夷陵之戰之前,蜀國剛剛穩定下來,中間還有很多內政要處理, 所以自然不可能帶上諸葛亮,就算諸葛亮真的被帶到夷陵之戰中,也未必能取勝,而諸葛亮在諸葛亮從岐山出來面對司馬懿,堅持不懈的時候,也是無能為力。夷陵之戰初期,魯迅也用堅忍法則讓劉備束手無策,就算諸葛亮在場,他當時也拿不下魯迅,但諸葛亮絕對不會像劉備的七營那樣犯低階錯誤

  6.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他們有自己的分工。

    首先,劉備外出打仗時要待在家裡。

    第二,劉備親自率部作戰,士氣會高一點。

  7.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在戰爭上,諸葛亮似乎不如劉備,劉備輸多勝少,再加上當時他們的關係不是很好,他們要報仇,自然少了乙個給建議。

  8.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諸葛亮一定會勸說劉備的,他不想讓劉備的耳朵乾淨,所以不會以留在營地的名義帶他一起去。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諸葛亮和趙雲不贊成與東吳作戰,所以沒有去。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當時,蜀國需要他守衛後方,協助劉禪,提供糧食和草料補給。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劉備出去打仗,只好待在家裡。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諸葛亮還要看管家人,防止曹操的襲擊。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16

    <><劉備為什麼在夷陵之戰中沒有帶上諸葛亮?

    三國時期有三場非常有名的戰役,夷陵之戰是其中的最後一場,發生在劉備的結拜兄弟關羽被孫權俘虜並殺死之後。 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藉口,同時又想奪回戰地荊州的所有權,出兵東滅吳國。 可是,劉備在出征之前並沒有帶上一直給他指點心的諸葛亮,那麼劉備為什麼不讓諸葛亮跟他一起去呢?

    夷陵之戰又稱夷陵之戰、夷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劉備對東吳發動的一場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著名的積極防禦成功典範,也是三國“三大戰役”中的最後一場。 這一戰是劉備親自攻克的,諸葛亮卻沒有隨行。 這主要有四個原因。

    首先,劉備這次遠征東吳,就是為了“以怒振師”,無論諸葛亮如何勸阻,他都膽大妄為,咄咄逼人。 當時,吳國攻打荊州,擒拿了關羽,劉備一聽就大怒。 無論是戰略上(在第二條路線上派兵)還是在道德上盲目(為他的兄弟報仇),劉備都想奪回荊州。

    只不過,當時荊州已經失守,蜀漢政權也建立不了多久,更重要的是內部穩定,需要休養生息。 諸葛亮也考慮過這一點,勸阻過他,但劉備不聽,所以劉備很生氣,也沒有帶上反對東征的諸葛亮。

    二是當時的政治形勢和環境發生了變化,此時的蜀漢是乙個國家,而不是乙個流氓戰爭形式,需要乙個穩定的後方。 諸葛亮此時被奉為丞相,他需要協助太子穩住後方,為前線提供足夠的軍馬和糧草。 這種重任,只能由身為丞相的諸葛亮來承擔。

    第三,諸葛亮不是將軍。 在《三國演義》中,陳壽對諸葛亮有這樣的評價:“識管家好才,管好才,蕭之雅.......”蓋住的應變會稍微一點,不是它的力度!

    可見諸葛亮善於治國,而不是行軍打仗。 《三國演義》太神話了諸葛亮的軍事天賦。 所以,劉備沒有帶諸葛亮出征,也是出於這個考慮。

    第四,劉備對自己太自負了。 要知道,劉備是當時的一流英雄,就連曹操都說:“天下英雄只有王耳。

    他犯了和關羽一樣的錯誤,他太鄙視東武了,周浪此時已經死了,在他眼裡,東武是不怕的。 他一輩子都是帥哥,得知東吳將軍是魯迅時,就鄙視他這個書生。 這種自負,讓他沒有帶上諸葛亮。

相關回答
24個回答2024-05-08

因為他知道,劉備的性格是擋不住的。

23個回答2024-05-08

夷陵之戰與蜀國的國運有關,但劉備沒有帶來商諸葛亮,這不是因為劉備不想做,而是因為劉備不敢接。 到時候關羽死了,可以說蜀國的核心人物已經少了乙個人,而一旦諸葛亮還被劉備帶到前線,那麼蜀國的關鍵所在益州就無人看守了。 這讓劉備難得有的安心去打仗,於是劉備決定把諸葛亮留在成都大本營,讓諸葛亮去給他看個好家,讓諸葛亮準備軍隊的糧草問題和後方的後備問題。 >>>More

27個回答2024-05-08

我想,如果諸葛亮攻打東吳,劉備保衛蜀忠,夷陵之戰的結局肯定會不同,三國史也會改寫,可以挽救不少人命。

11個回答2024-05-08

那是劉備,還不強,所以諸葛亮選擇選擇劉備? 因為劉備有其他皇子所沒有的優勢,一是中山景王後輩的王牌,有號召力; 二:劉備和曹操是酒豪的時候,騙了曹操,卻漏了人; 三是劉備頗有仁慈; 第四,劉備當時身邊沒有能幹的人,過去可以重用。 >>>More

25個回答2024-05-08

原因之一是蜀國沒有動用士家的人才,但江、楊洪、張毅等人卻從很小的官職晉公升到重要崗位,這不能說蜀國不重視提拔人才,而是蜀國的人才太少了,你看在263, 蜀國淪陷時,人口只有九十四萬,能有多少人才?魏、吳之所以人才濟濟,是因為這兩個國家土地資源豐富,可以提拔很多人才。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