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訴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訴訟”,而訴訟法就是關於如何打官司的法律規定。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訴訟主要包括民事訴訟(即民事糾紛訴訟)、行政訴訟(即公民與有關國家機關之間的糾紛訴訟)和刑事訴訟。 刑事訴訟是與犯罪有關的訴訟。
如你所知,我國刑法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犯罪應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應當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對於刑法規定的這些刑事案件,一旦發生,應向哪些部門申訴,如何申訴,需要什麼樣的證據,如何聘請律師,哪些案件可以由有關司法機關立案和立案,公安機關應如何立案調查; 檢察機關如何對偵查審判進行法律監督,法院如何審理這些刑事案件,公安機關應該如何分工,檢察機關與人民法院如何分工等等,涉及從立案到偵查的一系列程式如何進行; 起訴、審判、執行刑事處罰。這樣,就需要一部專門的法律來制定詳細和明確的規定,以確保刑法的實施。
《刑事訴訟法》就是這樣一部確保刑法得到執行的程式法。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受害方可以提起訴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聘請的律師、辯護人行使訴訟權利,履行義務,司法機關有辦案行為規範,整個刑事訴訟程式有規律可循。
為了切實保證刑事訴訟中依法辦案,確保刑法的貫徹落實,確保犯罪事實準確及時查明,懲治犯罪分子,確保無辜者不受刑事起訴,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 財產權、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為保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必須制定內容詳細明確的刑事訴訟法。
-
除私人刑事訴訟外,大多數刑事訴訟由檢察院提起,即檢察院代表國家起訴。 民事訴訟由當事人自己提起訴訟。
-
法律分析:兩種不同型別訴訟的主要區別在於:(1)訴訟目的不同。
民事訴訟是解決平等主體之間關於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糾紛; 刑事訴訟涉及犯罪嫌疑人是否實際犯下了什麼罪行以及應判處何種刑罰的問題。 (二)訴訟標的物不同。 在民事訴訟中,雙方都可以提起訴訟,原告起訴後,被告可以反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條。
公安機關負責對懷新案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和刑事案件的初步審判。 人民檢察院負責起訴、批准逮捕、偵查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和提起公訴。 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均無權行使這些權利。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
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指控違反刑法保護的排他性社會關係。
國家立案偵審,給予刑事處分(如有期徒刑、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等)以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的案件。 民事案件是公民、法人、公民與法人之間作為平等主體的糾紛引起的訴訟,主要指與財產權益有關的案件,也包括婚姻家庭等個人案件。 如違約、離婚、財產繼承、人身傷害等。
兩者的區別:1、從訴訟主體來看,刑事訴訟是“官訴人民”,但也有例外,在刑法體系的自訴案件中,原告也是公民或法人; 民事案件主體的地位是平等的。 2、從訴訟時效的角度來看,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是具體犯罪行為可能涉及的犯罪的最長量刑期限,例如,可以判處3-5年徒刑,訴訟時效為3年,但如果檢察官認為有必要起訴, 訴訟時效被忽略,在發出通緝令後,訴訟時效不計算;民事案件訴訟時效自2017年10月1日起生效,由2年變更為3年,但法律另有特別規定的除外。
無論是刑事案件還是民事案件,法律都有關於訴訟時效的中止或中斷的規定。
-
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在目的、主題、原則、證據制度和程式上有所不同。 具體如下:
1、訴訟標的:《刑事訴訟法》涉及公、檢、司法機關等多個司法機關,當事人為自訴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但是,《民事訴訟法》在人民法院只有乙個訴訟主體,當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2.程式原則:《刑事訴訟法》的獨特原則,如:未經法院依法判決,不得判定有罪或者辯護,不得依法起訴的原則; 它與《民事訴訟法》特有的處分、調解和起訴支援原則不同。
3、證據制度:民事訴訟中,主張權利者負責舉證; 在刑事訴訟中,只有被告人(行政機關)負責舉證。 在刑事訴訟中,公訴人負有提供被告人有罪的證據和證明責任,被告人不承擔舉證責任,但可以提供其本人有罪或無罪的材料。
4、訴訟目的:民事訴訟是為了解決平等主體之間關於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 刑事訴訟涉及犯罪嫌疑人是否實際犯下了什麼罪行以及應判處何種刑罰的問題。
5、訴訟程式的複雜程度不同。
-
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的區別在於:1、民事訴訟是民事案件的訴訟,刑事訴訟是刑事案件的訴訟; (二)民事訴訟主體是平等民事主體,刑事訴訟主體包括檢察機關和國家司法機關的參與; 3.民事訴訟的舉證責任由誰主張,誰承擔舉證責任,刑事訴訟的舉證責任在於控方,即檢察院檢察官應當提出證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它們之間基於財產和個人關係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確保準確、及時查明犯罪事實,正確適用法律,懲處罪犯,無辜者不受刑事起訴,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打擊犯罪行為, 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護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
有關差異,請參見下文:
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控違反《刑事來源從寬法》保護的社會關係,國家為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而立案偵查、審判、給予刑事處分的案件。 民事案件是因平等主體、法人、公民和法人之間的公開宴會之間的裂痕或糾紛而引起的訴訟,主要是指與財產權益有關的案件,但也包括婚姻、家庭等個人案件。
-
兩種不同型別的訴訟之間的第乙個區別是:
1)訴訟意圖不同。
民事訴訟涉及互惠主體之間關於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糾紛; 刑事訴訟涉及涉嫌違法的人是否確實違法,犯了什麼罪,應該受到什麼懲罰。
2)訴訟標的物不同。
在民事訴訟中,雙方都可以提起訴訟,原告陳述後,被告可以提出反訴; 在刑事訴訟中,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但自訴案件除外,自訴人提出上訴。
3)舉證責任不同。
在民事訴訟中,誰行使權力,誰就負責舉證; 在內部行政訴訟中,只有被告(行政機關)承擔舉證責任; 在刑事訴訟中,公訴人有義務提供證據,證明被告人有罪,被告人沒有舉證責任,但可以提出證明其有罪或無罪的材料。
4)適用的法律法規不同。
民事訴訟主要適用《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 《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是刑事訴訟的主要適用。
關於調解: 1.在民事訴訟中:
1)調解是一項基本原則,在自願合法的基礎上,只要案件性質適合調解,人民法院就可以進行調解;
(二)離婚案件,必須首先由人民法院進行調解。
2. 在刑事訴訟中:
(一)可以對附帶民事訴訟的部分進行調解;
(二)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前兩項規定的自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
(三)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三款規定的公訴案件和自訴案件,不適用調解。
屬地管轄原則。
1. 在民事訴訟中:
1)被告所在地法院的管轄權是一般原則,原告所在地法院的管轄權是例外;
2)民事訴訟中關於特別屬地管轄權的規定較多。
2. 在刑事訴訟中:
(一)犯罪地法院的管轄權是主要的,被告人居住地的法院的管轄權是補充的;
(二)審判主要由犯罪原審地法院進行,輔以主要犯罪發生地法院的審判;
3)在刑事訴訟中也有一些關於特殊屬地管轄權的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十條 基層人民法院對第一審普通刑事案件有管轄權,但上級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管轄的除外。
第十七條 根據憲法和本法的原則,結合當地民族的具體情況,民族所在地的人民代表大會可以制定修改或者補充的規定。 自治區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 自治州、自治縣的規定,報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 如果受傷的人因受傷而致殘,侵權行為人可能需要支付殘疾賠償。 但是,在刑事案件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中,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賠償的內容不在法院判決支援的賠償範圍內。 >>>More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犯罪行為造成被害人財產損失或者人身傷害的,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案件附帶的民事訴訟,要求被告人支付相應的民事賠償。 刑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經濟損失的,除依法判處刑事處罰外,還應當給予經濟損失賠償。負有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額支付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首先對被害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