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軍毫無價值,直接繞過馬其諾防線,先是假裝從北方通過荷蘭和比利時進攻法國,以吸引英法聯軍的注意,然後主力部隊從阿登地區潛入法國。 可能唯一的價值是德國人不敢進攻,並採取了“偷渡者”的攻擊方式,繞過了馬其諾防線。
-
1940 年 5 月和 6 月,德軍主力從馬其諾防線左翼繞道阿登,在蒙梅迪附近突破達拉爾迪亞防線,占領了法國北部,然後推進到馬其諾防線後方,使防線毫無用處。
馬其諾防線(法語:ligne maginot,英語:馬其諾防線,德語:
Maginot-Linie)於1929年開始建設,直到1940年才基本完工,耗資50億法郎),它的名字來自當時的法國戰爭部長(1877-1932)的馬其諾。防線的主體數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國東部的蒂永維爾。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東部的防禦工事由鋼筋混凝土製成,非常堅固。 由於建設成本高昂,它只保衛了法德邊境,而荷蘭則得到了英法軍隊的支援。 防線內有各式各樣的火炮、戰壕、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通道向四面八方延伸,較大的防禦工事有電車通道。
由於阿登地區位於法比邊境,地形崎嶇,行動不便,作戰不易,比利時反對在法比邊境修建防線,法軍並沒有採取太多防範措施,但萬萬沒想到德軍會突圍。 1940年5月,德軍引誘英法聯軍支援荷蘭,隨後進攻阿登高地,與荷德聯手圍攻敦刻爾克的聯軍。 馬其諾防線因德軍對其背面的攻擊而變得毫無用處。
-
德國人分為三個集團軍:A、B 和 C。 A集團軍群對馬其諾防線進行了正面佯攻; B集團軍群吸引了法國主力部隊並將其向南移動; C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從阿登繞道占領法國北部。 準確地說,馬其諾防線沒有突破,德國人只是繞過了它。
-
<> “二戰經典歷史馬其諾戰役。
德國將軍埃利西·馮·曼施坦因(Elixi von Manstein)一直不同意最初的計畫,擔心德國人無法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突破敵人的防禦,並被拖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戰鬥並被擊敗。 於是他像希特拉一樣,提議主力部隊部署在馬其諾防線的最西端,因為英法兩軍東進後防禦最薄弱,必須將幾乎所有的德軍裝甲部隊都集中在比利時東南部的阿登地區。
英國人和法國人認為敵人的坦克無法通過這座森林覆蓋的山丘,因此他們部署的部隊很少。 曼施坦因的計畫是,在英法軍隊進入比利時後,德軍會繞到敵人的背後,這樣既能切斷英法與後方部隊的聯絡,又能避開馬其諾防線。
因此,在英國和法國不知情的情況下,德國人重新部署了。 與此同時,英法也在積極備戰,除了重兵防守的馬吉諾防線外,他們在數量上略有優勢,大約有110個師對95個德國師。 在坦克方面,英國和法國有3000輛左右,德國有2700多輛,法國的坦克效能更優越。
32噸重的Charr B1配備了75公釐和47公釐兩門火炮,但缺點是主炮安裝在坦克頂部,不利於瞄準,另一門火炮安裝在只能容納乙個人的炮塔上。
坦率地說,還要負責發射大炮。 相比之下,德國最新的四號坦克重17,有一門75公釐火炮,有乙個寬敞的炮塔,可容納三人。
然而,這種坦克只有100門敵方火炮,而且是人為製造的,在空軍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德國空軍轟炸機,英國和法國只有100架戰鬥機,包括先進的Scypriot F109戰鬥機,只有2500架。 戰爭。 然而,交戰雙方最大的區別在於戰術理念。
德軍被暴風雪打得焦頭爛額,所有坦克都集中在十個裝甲師,但英法正準備再次進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陣地戰,坦克分散在各個單位支援步兵。
注意到德國裝甲部隊在波蘭的成功,法國還組建了三個裝甲師,但直到戰鬥開始才開始作戰。 兩種完全不同的戰術理念即將正面交鋒。閃電戰和陣地戰哪個更好?
答案在1940年夏天揭曉。
-
作者:曾曉爾 在二戰史上,法國人修建的馬其諾防線可以說是人人皆知的,其聲名鵲起的由來,一方面在於其強大的體系和功能,另一方面,如此堅固的防線,卻徹底成了裝飾品,成了笑話。 與馬其諾防線相比,德軍在戰前和戰中其實都建立了自己的防線,雖然不是很有名,但在戰爭後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使得盟軍的進攻非常困難。
“齊格弗里德防線”是納粹德國在二戰開始前在其西部邊境修建的,以防禦法國的馬其諾防線,同時也專注於保護中國重要的工業腹地魯爾區。 德國人自己更常將其稱為“西牆”或“齊格弗里德陣地”。"。齊格弗里德防線 與馬其諾防線相比,齊格弗里德防線的特點是其大部分防禦工事的規模較小,但數量眾多,在鼎盛時期達到約 12,000 人,遠遠超過馬其諾防線。
超過900萬噸混凝土用於防線的建設,是馬其諾防線的兩倍; 使用了 350,000 噸鋼材,是馬其諾的兩倍 防線全長630公里,縱深35至75公里,布滿雷區、反坦克戰壕、龍牙系統等。 龍牙系統 但是這道防線存在一些缺陷:
由於數量眾多,許多防禦工事只有混凝土,缺乏裝甲鋼板來防禦重型炮彈,這主要是由於當時德國的鋼鐵短缺。 同時,戰爭後期新研製的很多大型火炮,都無法安裝在前幾座小炮塔上,進一步削弱了防線的火力。 戰爭中期,德軍組建了大西洋要塞,大部分防衛**和防衛惠良部隊向海岸線外圍移動,齊格弗里德防線一度成為名義上的勢力。
直到1944年9月,盟軍突破西線防線,對德軍基比皮大陸發動攻勢,德軍才開始依靠這條防線。 12月,美軍試圖通過飽和轟炸和炮兵支援進行突破,但沒有成功。 直到第二年,盟軍才再次發動了多次猛烈的攻勢,最終一步步突破了齊格弗里德的攻勢,傳奇的盟軍指揮官蒙哥馬利和巴頓都出現了。
在這一點上,這條線總共阻止了盟軍 5 個月。 之後,盟軍一路行進到柏林。 盟軍的突破 齊格弗里德防線幾乎和它的戰略意義一樣重要,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被宣布為堅固的防線,一直持續到1944年,但到了真正面對的時候,德國人和盟軍都發現,這條防線的大部分設計都不再符合當時的戰場形勢, 儘管它在阻止盟軍方面發揮了作用,但它顯然不像德國人聲稱的那樣堅不可摧。
在現代戰爭中,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一道堅實的防線“,而最好的防禦往往就是進攻,只靠一道防線守國的時代已經結束。
-
二戰後,法國多次改革鉛,並越過馬其諾防線以滿足偶爾的需要。 20世紀70年代後,馬其諾防線的軍事意義已經喪失。 法國**通過拍賣將馬其諾防線歸還給人民。
一些防禦工事成為旅遊景點,另一些成為蘑菇農場,其中大部分埋伏在法德邊境,見證了歷史的滄桑。
陸軍是最強大的,其次是空軍,海軍最後。 德國海岸線不長,約2000公里,德國海軍建設計畫提出得比較晚,好像不早於1941年。 德國的重點是建立一支強大的地面軍隊。 >>>More
對於中國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37年7月7日爆發,對於英國和法國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39年9月3日爆發,對於波蘭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39年9月1日爆發,對於蘇聯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41年6月22日爆發,對於美國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2月7日爆發, 1941 年,世界公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是 1939 年 9 月 1 日。對於歐洲國家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於 1945 年 5 月 8 日“歐洲勝利日”結束,對於亞洲國家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於 1945 年 8 月 15 日結束,當時日本天皇發布了“Tamain”廣播,命令日軍停止軍事行動,而日本於 1945 年 9 月 2 日投降的事實僅在法律文字中固定。
讓我舉幾個例子
1、我們抗日的時候,日本戰線,半個太平洋和整個亞洲,還有這麼長的戰線,就算美國沒有任何國家的援助,也守不了好幾年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