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誦佛陀到不受干擾的程度是什麼意思? 如何不分心地念誦佛陀

發布 心理 2024-05-27
9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心不混沌”這句話出自《阿彌陀經》,在《傳承經》中也有說“心被控制在一處,什麼都不做”。 不受干擾意味著它屬於修行方法之一,它也被稱為念佛的三摩地,或船的三摩地,或一行三摩地。 在《華嚴經》第46卷《入法界》的晉譯本中,有21種佛陀三摩地; 《阿彌陀經》說,如果你持有阿彌陀佛的名號一天甚至七天,你就能獲得不受干擾的心,當你臨終時,你會轉生到極樂世界。

    一顆心對分散的心說。 如果一方面口念佛名,另一方面心中有各種妄想,念佛是散心; 若念佛與心口一致,就沒有迷惑和妄想,只有佛名的連續性,而誦經之間,只有佛名,念佛是自念而不念,這與清淨念相繼念的《冷嚴經》是一致的。

    據明末蓮花池大師的《阿彌陀經》記載,一心可分為一心一意。 所謂“一心”,就是心無雜念,心口對應,心是佛名。 如果你知道你在念佛,並且有乙個佛名要唸,你就是在一心念佛,或者全心全意地念佛。

    通過專心念佛,你將能夠達到禪宗所謂的“功夫片”的水平。 更深入,是三摩地或決心的層次,即覺悟前的忘我。

    所謂“理性一心”,就是對應於道理,見阿彌陀佛的法身,彌陀是自性,西不偏方寸,即佛的自性,唯心淨土的境界是現存的。 做乙個心,屬於禪修和禪修的層次; 理性一心是禪宗覺悟的層次,是禪宗和清淨雙重修煉的結果。 從淨土念佛開始,達到三摩地和解脫的目的。

    “一心一意”一詞應指一心一意。 念誦佛陀時,心依附於佛名,口持其名,聽見聲音,心無二用,即心為一,臨死時可以死。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就是專心做某項工作,達到極度奉獻的境界,其他事情可以忽略或忽略。 也可以說是一心一意,但沒人能做到,畢竟要吃飯,但可以小心,到處都是佛,到處都是禪。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去匯海佛光的網站,那裡有一點修行,從那裡你可以找到尊者的解釋。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問:如果我不能專心念佛,不能一心一意,我該怎麼辦?

    大安尊者回答說:這是正常情況,不代表你一念佛就可以一心一意,這需要乙個過程。

    但是,要從專心念佛開始,如果你不能專心念佛,你必須想辦法。 首先,你要想想為什麼你不能專心念佛。 你在對抗什麼妄想? 然後,再想一想,這些阻礙你的事情重要嗎?

    當你準備念佛時,你至少要基本上處理這些事情,不要去想它,然後回去念誦。

    你不用擔心,如果你太擔心這件事情,那麼你處理完之後就可以考慮了,這是你首先要考慮的事情。

    第二,如果你在沒有任何顧慮的時候仍然有妄想,你仍然無法集中注意力,這是一種先天的妄想。 會像湍急的水流,我們念的佛名就像一片葉子,永遠飄著。

    這時候,可以拿銀光大師的十念記法,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心裡記一句,念兩句,記兩句,再記一遍,讓心不跑,取六根。

    如果你把這句話中的六個都拿出來,你就能集中注意力。 不要用眼睛看,不要用耳朵聽,聽自己唱誦的聲音。 意義的根源是給它乙個計數,傳送乙個任務來計數。

    在六根中,能夠抓住耳朵的根和心的根,就等於不取其他四個根。 你的這六根都是以佛名取的,你可以不間斷地念誦,也就是清淨的念頭乙個接乙個。

    因此,我們必須把六根,乙個接乙個地淨化思想作為自己專心念佛的道理,一定要落實,心不能散。

    即使你開始分散,也一定要慢慢來。 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心不離佛,佛不離心。 在阿賴耶中,佛名被燻上了一顆新種子,彷彿無明被燻了,我們自己本性的智慧就會慢慢顯露出來。

    能不能不迷惑,先不顧一切,先專心念佛,取六根,一脈一脈。

    念佛功夫的程度是理所當然的,是法兒的天性,你不去想,你去追求它,你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你只需要念清楚佛名,聽清楚,數清楚,專心致志,如果你能做到這三種清淨,你就能達到類似的專注。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問題:念佛到一心一意和不念佛三摩地有什麼區別?

    大安尊者回答說:一心一意是從功夫的角度說的,一般分為一心一意和一心一意。不打擾就是早關,收住煩惱,獲得禪定,但他沒有突破無明。 理性一心,就是在一心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發展智慧,不僅是禪修,還有智慧。

    這是兩個層次的全心全意的正念。

    念誦佛陀的三摩地,三摩地是正定和接受的意思,通過念佛,可以進入自己本性的寂靜,消除能量的界限。 整個心就是佛,整個佛是心,心佛是泉水,整個佛陀的妄想、業力和真性沒有區別。 那麼,念佛三摩地也是心無常的境界,兩者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名字表達不同而已。

  6.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真正體驗過清淨的修行者,應該全心全意地念佛,想著境界,只想清淨地念佛! 我從未以清淨和懷疑的心體驗過佛陀的誦經。

  7.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從本質上講,念佛是不存在的,心是沒有混淆的。 念誦佛陀的道理而不迷惑是錯誤的理解。

    誦經佛法不是混沌,它只是一種美好的想象,從境界(心理狀態)的角度來看,內心還是那麼混亂。

    念誦佛陀到不受干擾的地步,是指在事物上不分心。 只有當事物沒有混亂時,才是真正的一心一意。

    當你念誦佛陀到心不受干擾的程度時,你的心中只有乙個念頭——佛陀,沒有別的可想的了。 我沒有我的感情,我沒有閱讀的感覺,我甚至沒有閱讀的想法。 不假思索,沉默,無私,只有一次睡眠。

  8.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你一天問乙個問題,但是你的修煉境界一直沒有提公升,問這些問題還是行不通的!

    登上月球的人會告訴你月亮是什麼樣子的,你的感受如何,你的心情會是什麼,如果你自己不去,你仍然無法體驗它。 誦經佛是根基,老老實實,老實老實,老實老實,你先學老實,自然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誠實就是誠實,謙遜就是誠實,放手就是誠實,勤奮就是誠實,一心就是誠實,一心就是誠實,你不誠實,所以有問題要問,問題是,你得不到真正的答案。

    阿彌陀佛。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我還沒有達到那個水平,我不知道。

相關回答
8個回答2024-05-27

1.“實事求是”是檢驗的唯一標準;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檢驗的服務宗旨。 >>>More

5個回答2024-05-27

《阿彌陀佛經》是這麼說的。 然而,我們看到很多人不費吹灰之力就去世了! 這是怎麼回事? >>>More

11個回答2024-05-27

心如一,一步踏向天空,天外有天堂,家喜,天喜,天喜,家喜,膝喜,鐵證如山,山盡盡,完美無缺, 蒼蠅不足,足智多謀在人,人心志要贏天下,天地不一樣,沒有洞,天翻地天,天顛倒,義是天,義是天,喜樂是不可支撐的,喜悅是無法支撐的, 膝如鐵,證據如山,山盡,山盡,美中不足,足智多謀,謀略在人,人有志於贏天下,天地不一樣,沒有洞,天下是

6個回答2024-05-27

只要能學好知識,什麼都能學,如果不影響其他問題,用在兩件事上就好了。 我個人覺得這對以後的發展也很有好處,避免了肌腱,很多事情都想不到。

6個回答2024-05-27

你好,答案是狗。

狗人直率、誠實、正義、公平、好學。 狗人的活動特別引人注目,受到異性的青睞。 雖然狗人外表看似情緒高漲,但內心世界卻是悲觀和厭世的世界。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