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利瑪竇為代表的傳教士是第乙個使用羅馬字母標記漢字的人,但字母拼音的發明者是陸建章。
1605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馬泰奧里奇(公元1552-1610年)利用他和其他幾位傳教士制定的一套計畫,將漢字拼成羅馬字元,寫了四篇文章,並寄給當時的水墨專家程俊芳,程俊芳將其編入他的水墨書《程氏水園》。
1626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金尼格在杭州出版了《西方儒家耳眼詞典》,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拼音的漢字詞彙表。 注音中使用的方案在根據利瑪竇計畫修改目標。
1815 年至 1823 年間,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纂了一本漢語詞典,其中他使用自己設計的拼音方案來拼寫漢語的粵語方言。
陸建章是中國第乙個創造拼音文字的人。 發明音韻雙、左右橫寫,右邊是首字母,左邊是韻母,加上鼻音符號和聲調符號它是如何拼寫的。
陸建章. 紫雪橋(1854-1928),福建通安人,晚清學者。 他創造了一種新的漢語拼音,是漢字改革的先驅。
陸建章9歲入學,18歲考科舉,落地後在私塾任教。
1979年回廈門,教授漢英、西漢,並參與《漢英詞典》的翻譯工作。
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陸建璋將自己創作的漢字刻字編纂成書——《新字一覽》,其中“天下新剪字”是中國人制定的第一套拼音文字方案。
1906年,出版《漢字北京切分法(一、二)》和《北京漢字切分法》
1913年後,廈門剪字經過修改,更名為“漢字”,並於1915年以“漢字新字”的名義出版。
-
漢語拼音的發明者是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周有光,他於1955年進入漢字改革委員會,從事專職語言研究。 他對漢語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作了全面、科學的闡釋。 周有光是漢語拼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主持制定了《漢語拼音正字法基本規則》,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編輯《漢語拼音詞彙》,成為計算機漢語詞典的基礎,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不過,周老不承認這個稱號,周老卻謙虛地說:“我不是拼音之父,我是拼音之子。
2007年獲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特等獎。 2017年1月14日,剛剛過完112歲生日的周先生突然去世,但他的漢語拼音卻一直造福著我們,也造福著我們的子孫後代。
-
漢字拼音是用拉丁字母書寫的,當然最先發明漢語拼音的是乙個外國人。
1582年,明代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以傳教士身份進入中國,1605年在北京出版《西文奇蹟》,其中有4篇關於漢字的文章,全部用拉丁字母的語音發音加註,這是第一次用拉丁字母來拼音漢字! 這被認為是“最早的拉丁字母漢字拼音方案”。
1610年,法國傳教士吉尼格來到中國,1625年,他用拉丁文寫了一本書,記錄了漢字的發音,Xiru Ear and Eye。
利瑪竇的《西文奇蹟》和金尼格的《西洋儒家的耳眼》影響了漢語拼音的產生,是漢語拼音的鼻祖。 這些書在啟發後世學者利用拉丁字母制定相對完整的漢語拼音運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中國古代漢字的發音大多採用“切二字”的發音方式,如“咚”(皆籠切)。 這種方法太麻煩了,無法閱讀。 1610年,一位名叫金尼格勒的法國傳教士來到中國,他是一位中國問題專家。
1626年,他寫了一本名為《西中烏儒耳眼》的書,其中他第一次用細凳丁的拼音字母準確地記錄了漢字的發音。 在華期間,他結識了韓韻、王錚等人,並在他們的幫助下,根據利瑪竇等傳教士用中文撰寫的西文著作《西文漢字的奇蹟》,編纂了中國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詞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漢字拉丁化綱要》是原漢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委員會)漢語拼音程式委員會在1955-1957年漢字改革期間研究制定的。 這種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發音的注釋,作為一種漢字的普通話音標。 1958年2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了該計畫。
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ISO
7098(中文羅馬拼寫破壞了核旅法)。 一些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使用漢語拼音。 2008年9月,中國台灣決定將漢語音譯政策從“通用拼音”改為“漢語拼音”,涉及中文英文翻譯的部分將要求使用漢語拼音,該政策將從2009年開始實施。
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發音的工具。
紫蘇是唇形科紫蘇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中國,現在主要分布在印度、緬甸、日本、朝鮮、南韓、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等國家。 具有一定的藥用功效。 還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可用於生產食用油、浸沒製品、化妝品等日用品。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