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採取了什麼方法,以加強孫權抵抗曹的決心

發布 歷史 2024-04-28
9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諸葛亮奉劉備之命來到江東,勸說孫權一起對抗曹,魯肅帶他去見孫權。 諸葛亮見孫權藍眼睛紫髮,是個天才,知道言語難以動人,於是下定決心要用言語挑釁他。 寒暄過後,孫權問道

    曹兵有多少? 諸葛亮答道:“馬和水軍,一共十多萬。

    孫權不相信。 諸葛亮說:“曹操在兗州的時候,青州有二十萬大軍; 平定河北,又得到五六十萬; 中原新兵三四十萬,現在荊州有兩三十萬兵

    這樣一來,曹冰就不下150萬了。 我只說了100萬,因為怕嚇到江東老百姓。 陸肅聞言大驚失色,看向諸葛亮,諸葛亮卻裝作沒看見。

    孫權又問道:“曹操的手下能有多少個將領? 諸葛亮說

    諸葛亮道:“曹操打贏了官渡之戰,再次破了荊州,震驚天下,就算有英雄英雄與他抗衡,也無立之地,所以劉禹洲逃到了這裡。 我希望你盡你所能,將軍:

    如果能和吳、嶽競爭,還不如早點和他斷交; 如果不是,為什麼不像輔導員建議的那樣向他投降呢? ”

    孫權道:“如你所說,那劉禹洲為什麼不向曹操投降呢? 諸葛亮說

    那個時候的田恒在齊國還只是乙個強者,還能恪守正氣,不被侮辱,更何況是皇室之主,天下天才,眾人羨慕的劉遇洲。 如果事業失敗了,這是上帝的旨意,怎麼能屈從於別人呢? 孫權聞言,不由得大怒,退到了後殿。

    眾人嘲笑諸葛亮說不出話來,於是他匆匆散去。 魯肅抱怨諸葛亮,批評他鄙視孫權。 諸葛亮笑道:

    我有自己的好策略,如果你不問我,我怎麼能說呢? 陸肅聽了,連忙跑到後廳告訴孫權。 孫權大喜,又出來迎接諸葛亮,並設宴招待他。

    讓葛亮實事求是地分析了一下之後,孫權確實更加堅定了自己反抗曹的決心。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通俗地說,反正你所有的人都是打工,老闆也一樣。 為什麼要打仗(江東的文官大多勸孫權投降)。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孫劉強娶了孫尚強,劉備娶了孫尚祥。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首先,攻擊心臟。 首先,曹操的軍隊壓在邊境,為了生存和各自的利益,聯合抵抗曹操成為雙方此時最好的外交政策。 在這種情況下,為諸葛亮的勸說活動創造了良好的勸說局面和前提條件。

    其次,諸葛亮在整個遊說過程中,專注於影響孫權身邊最重要人物的意見,而周宇也恰好是孫權集團內所有勢力都信任的意見領袖。

    以魯肅為整個勸說過程的領軍人物,幫助諸葛亮在重要人物中聯絡到主要勸說物件,然後用小招說服意見領袖周瑜成功,孫權的妥協不是問題。 第三,無論諸葛亮面對什麼樣的困難勸說物件,他都能冷靜耐心地仔細觀察並立即做出反應,他的主要勸說方法就是“攻心動”,操縱勸說物件的情緒。

    其次,諸葛亮對說服物件的非語言符號有很強的識別能力。 魯肅帶著諸葛亮去柴桑縣見孫權時,曾多次對諸葛亮說:“先生見到孫將軍,千萬不要說實話,曹操有很多將領。

    諸葛亮也多次同意。 然而,當孫權在大廳裡接待他時,他看到的是孫權“藍眼睛紫髮,相貌端莊”。 諸葛亮暗想,'這個人長得很好看,只能激動,不能說。

    於是諸葛亮徹底放棄了魯肅的建議,轉而採用激進的方法。 其次,諸葛亮情商高,能很好地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很好地識別和影響他人的情緒和心理。

    3. 了解你自己和你的對手。 諸葛亮之所以能夠巧合地說出東吳,乙個重要因素就是他知道東吳之主孫權並不打算向曹操投降,聯合起來抗擊曹操,也是孫權真正想要的結果。

    曹操對江南的覬覦,客觀上是對孫權構成威脅,為孫劉同盟提供了可能,但事實上,不管劉備滅了還是孫權滅了,對對方來說都不是好事。 “從勸說技巧來看,首先諸葛亮懂得如何辨別勸說物件,根據不同勸說物件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狀態,採取不同的勸說方法。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魯肅的目的,是要激發孫權與曹某作戰的勇氣。 但諸葛亮的目標始終是說服孫權和劉備聯手對抗曹操,而不僅僅是說服孫權對抗曹操。

    兩者之間有本質區別。 孫權這邊可以自己做決定,不管是開戰還是投降,都與劉備無關。 但對於劉備這邊來說,如果不能和孫權聯合起來,不僅保不住自己,就算打敗了曹操,也無權分贓。

    所以諸葛亮只好勸說孫權同意與其實並沒有什麼資本的劉備合作,這樣東吳才能正面面對曹操,而自己這邊才能從漁夫那裡得到好處。

    但孫權和他的顧問們不是傻子。 如果諸葛亮當初苦澀嘰嘰喳喳,貶低曹操,催促孫權出戰,這當然符合他的立場,但他清空白狼的意圖很快就會被看出。 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孫權下定決心要戰鬥,但他並不打算與劉備聯合起來。

    通過採取與自身利益相悖的立場,說服者可以很容易地脫離自己的利益,從而有效地增強他們的說服力。

    諸葛亮站在自己的對立面,相當於說,不管你參戰與否,我們劉備這邊也要和曹操戰鬥到底(其實這是乙個沒有選擇的選擇,曹操絕不會坐視劉備自由發展壯大, 而且他必須被消滅,所以他必須戰鬥),我們對曹操的抵抗並不一定與你是否與東武合作有關。 這樣一來,他謀取“漁夫利益”的目的就有效地隱藏起來了,這樣孫權就不會起了疑心。

    陸肅被諸葛亮的“反向陣地策略”所欺騙,趁著孫權不在的時候,把責任歸咎於諸葛亮。

    陸肅大喜過望,原來諸葛亮是生氣孫權問的不對。 而諸葛亮此刻的表白,恰好是陸肅最需要的。 他立即去後廳向孫權報告。

    孫權的怒火依舊沒有得到補貼,見到陸肅,連連問道:“紫荊,我還以為你帶回來乙個能引導我穿過迷宮的師傅呢,沒想到竟然是個口是心非的人! ”

    陸肅交代了一句,孫權松了一口氣,又出來向諸葛亮索要罪過。

    諸葛亮改口道:“劉禹洲雖然在新野新戰敗,但其部門並不大。 關羽麾下有10000名精兵,劉奇也有10000名江夏士兵。

    曹操的兵馬雖多,但遠道而來,已經筋疲力盡。 所謂'強弩末,穿不了陸眠爺'。 而且,北方人民不習慣水戰。

    荊州的士兵雖然精通水戰,但因為曹操的威力而被迫投降,絕不能戰鬥到死。 從這個角度來看,只要將軍能任命乙個能幹的軍事將領,和劉禹洲聯手打敗曹操,肯定指日可待! ”

    孫權大喜過望,道:“先生的話突然開口了。 我已經下定決心,不會再考慮。 我要立刻和劉禹洲聯手,滅掉曹操! ”

  6.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赤壁之戰,相信大部分人都不陌生,這是三國時期建立三國的一場大戰,是三國的分水嶺。 戰爭的三點是曹操、劉備、孫權,劉備和孫權是同盟,赤壁之戰是曹操和孫柳聯軍的戰鬥,但曹操的軍隊,被稱為“百萬英雄”,在赤壁之戰中失敗了。

    是曹操的軍隊太弱,還是孫柳聯軍太強,曹操的指揮有徐楚、張遼等名將,百萬男師準備就緒,而孫柳聯軍,雖然也有關羽、張飛等兇猛將領, 但只有五萬聯軍,但曹操卻被打退了,原因是什麼?

    其實原因在於,一方面,曹操南進的時候,正值寒冬蠟月,身後的糧草跟不上,士兵們又餓又困,又因不適應水土而患病, 這導致士兵的戰鬥力急劇下降。另一方面,曹操低估了東吳和長江護城河的實力,認為自己可以憑藉大量人員和大船輕鬆攻占東吳,因此輕舉推進敵人,最終損失慘重。

    還有一點是當時風向不好,曹操迅速出兵,大家都知道劉備在徐州的時候,因為準備不足,只剩下二十多人逃亡,連妻子都丟了。

    赤壁位於洞庭湖一帶,由於地形風的地理因素,天氣晴朗時,可能會迎著東南風吹來。 這是北方長大的曹操沒有預料到也無法察覺的事情,於是周公進想出了乙個巧妙的計謀,最終燒掉了赤壁,達到了三國的局面。 曹操也在北方休養多年,直到司馬家捲土重來。

  7.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1:反陰謀,利用江反對曹穎的蔡氏兄弟。

    2:苦肉計劃,東吳黃蓋騙了。

    3:連環計畫,龐彤去找曹英,提出連環計畫連線軍艦。

    4:草舟借箭,諸葛亮為周舉箭。

    5:借東風,諸葛亮準備火力出擊。

    6:躲天渡海,闞澤在黃蓋的策略中加油醋,以贏得曹操的信任。

  8.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延伸資料:稻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的著名故事。 故事的真實性存在爭議,但它已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元素,並廣為流傳和慶祝。

    據《三國演義》記載,這一策略是諸葛亮為了遏制東吳的囂張氣焰而提出的。 孫權和劉備談判聯合反曹運動時,孫權說,只要有生鐵、精鐵、糧食,就可以提供大量的水手**。 劉備得知華融路上的箭都用完後,就得到了諸葛亮的建議,提到要從東吳借船去取箭。

    孫權聽了這話,覺得這事兒很容易,派了兩萬多艘船去找劉備取箭。 但事實上,劉備早就謊稱自己有很多船,只需要用東吳的箭來裝飾船就行了。 在東武提供箭矢的同時,劉備也得以獲得東武**極其珍貴的海軍。

    這一策略迫使孫權放下了囂張氣焰,也讓劉備成功獲得了優勢。 據說,這一戰略為後來三國局勢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 稻草船借箭的真實性雖然存疑,但它已成為歷史文化中的精彩故事。

    這個故事也成為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廣為傳唱。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提出三分世界的“龍中對”,加入劉備陣營。 另一方面,黃祖的部下甘寧在江東投靠孫權。 由於黃祖與江東集團的深仇大恨,孫權親自率軍討伐黃祖。 孫權的軍隊勝利地開門,逼近夏口。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紮在信業的劉備,在徐書的建議下,三次拜訪鄧縣隆中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才見到他。 諸葛亮替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先以荊州為家,再以益州為首,再攻占中原的戰略思路。

    諸葛亮在政壇亮相之初,就以“龍中對”的形式描述了劉備的戰略眼光。 古往今來,很多人都能背誦這篇名著,在中國古代的戰略思想中,龍中具有典範價值。

相關回答
17個回答2024-04-28

諸葛亮的北伐在戰略上是非常正確的。 因為當時曹魏的國力比舒寒強多了,如果遊戲消耗時間,舒寒肯定會被毀掉。 國力差距巨大,想要取勝,就必須出兵,這也是諸葛亮幾次北伐的原因,時機也非常合適。 >>>More

31個回答2024-04-28

其實作為三國中最弱的國家,蜀漢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地理位置,所謂易守難攻就在這裡,諸葛亮龍忠給他起了個名字,只有他出蜀去攻曹魏,而曹魏攻打他,就難了, 至於荊州之前孫武也能進攻,沒有荊州,舒寒就沒有辦法拿下對方。

6個回答2024-04-28

鵝毛扇! 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著智慧和才華,所以在關於諸葛亮的戲曲中,孔明手裡總是拿著一把鵝毛扇。 >>>More

14個回答2024-04-28

典故:三次參拜茅草屋,草船借箭,七次俘虜孟書、龍中對、武章元。 >>>More

14個回答2024-04-28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軍在渭南與魏司馬懿作戰,在武章元軍中病逝,葬於定軍山。 >>>More